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叙事时间理论下《骨》中人物的身份认同分析

作 者: 刘娜
导 师: 张静
学 校: 河北科技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身份认同 华裔 叙述顺序 叙述时距 叙述频率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2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美国文学对身份问题一直颇为关注,身份问题也是华裔美国文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华裔作家伍慧明的中篇小说《骨》就围绕身份困惑讲述了旧金山唐人街中一个华人家庭的故事,折射出两代人在身份问题上的不同选择。自发表后,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文学批评大概分为三类: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精神分析。此外,也有一些学者从文化差异和象征主义的角度分析该小说。然而,还没有人从叙事顺序,叙事时距和叙事频率的叙事时间角度深入讨论这本小说中华裔美国人身份认同的问题。在小说的结构上,伍慧明大胆地运用交错的时间结构,试探性地对故事时间进行分解和重组,组成一种复杂的,更具凝聚力的叙述解构,故事中人物的身份困惑在这种叙事结构中被生动地展现出来。本论文将华裔的身份认同与热奈特的叙事时间理论相结合,着重讨论作品中不同人物的身份认同如何在叙述顺序,叙述时距叙述频率表现出来。首先,在时序的安排上,作者在建构故事主体时,大量运用了逆时序中的倒叙和预叙手法,但她在打乱故事时序的同时,始终没能忘记凸显故事历时进程,从而表现了因袭于传统的向心叙事结构。在这种叙事结构下,以第一代移民父亲里昂为代表的身份迷失现象被生动地表现出来。其次,在时距问题上,根据故事时间与叙述时间的关系,分别探讨了作品中四种叙述速度:概述,场景,停顿与省略。再现出第一代女性移民母亲的身份的迷失以及第二代移民在身份认同上的不同选择。最后,在频率问题上,重点讨论《骨》中出现的一种频率:多次叙述发生一次的事件。故事中二女儿安娜的死贯穿全文,折射出第二代华裔在两种文化夹缝中对身份问题的困惑与迷茫。本论文最后得出结论,华裔群体,作为美国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少数族裔,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中生存。面对身份认同问题,华裔新生代需要接受作为族裔所拥有的双重文化背景,并构建一种兼容并蓄的华裔美国文化从而真正解决美国华裔新生代的身份困惑。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Chapter 1 Introduction  9-16
  1.1 Multiracial Awareness of Chinese Americans  9-10
  1.2 Fae Myenne Ng and the Content of Bone  10-12
  1.3 Criticism on Bone  12-14
  1.4 Organization of Bone  14-16
Chapter 2 Narrative Theories  16-22
  2.1 Development of Narrative Theories  16-17
  2.2 Theory of Narrative Time  17-22
Chapter 3 Narrative Order of Bone  22-31
  3.1 Non-chronological Chapter Order  22
  3.2 Anachronism:Flexible Use of Time Tense  22-24
  3.3 Anachrony  24-31
    3.3.1 Analepsis---Shattering of American Dream and Identity Loss  25-29
    3.3.2 Prolepsis---Identity Loss in a Bachelor Community  29-31
Chapter 4 Narrative Duration of Bone  31-40
  4.1 Concept of Duration  31
  4.2 Narrative Cadence of Bone  31-40
    4.2.1 Summary---Identity Escape of Second Gener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s  31-33
    4.2.2 Scene---Identity Awareness of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s  33-36
    4.2.3 Pause---Identity Loss of Chinese American Females  36-38
    4.2.4 Ellipsis---New Identity Constructed by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 Males  38-40
Chapter 5 Narrative Frequency of Bone  40-43
  5.1 Concept of Narrative Frequency  40
  5.2 Repetitive of Ona's Death  40-42
  5.3 Identity Confusion of the Stuck Daughter  42-43
Conclusion  43-45
References  45-48
Publication  48-49
Acknowledgements  49

相似论文

  1. 边缘境遇下的女性书写,I313.06
  2. 泰北高校华裔学生汉语学习现状研究,H195
  3. 印尼非华裔学生汉语语音学习难点初探,H195
  4. 台湾文学的文化形象与身份认同,I206.7
  5. 多重危机中的挣扎,I712
  6. 离散批评视角下的黄哲伦戏剧《家庭奉献》,I712
  7. 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I712
  8. 论谢耀《他们自己的语言》中人物性取向的意义,I712
  9. 论迪梅·罗伯茨《打碎玻璃》的家庭价值观,I712
  10. 对原开封犹太人“融回”人员的人类学调查,C912.4
  11. 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角度论谭恩美作品中女性的心路历程,I712
  12. 离散文化视角下的黄哲伦剧作《家庭奉献》,I712.073
  13. 汤亭亭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I712
  14. 从华人移民到美籍华人:试析华裔在美国社会的同化历程,K712
  15. 论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电影的影响,J905
  16. 华裔美国人的第三空间身份建构,I712.074
  17. 华裔美国文学中隐喻的认知分析,I712.074
  18. 奋斗与希望,I711
  19. 东南亚华裔学生常用单音动词使用情况考察,H195
  20. 泰北华裔学生汉语学习状况调查研究,H195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