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有机染料和多金属氧酸盐形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作 者: 聂姗姗
导 师: 薛岗林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物理化学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染料 电荷转移
分类号: O64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以其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近年来成为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这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电、磁学性质,在医药、磁学、催化、非线性光学、导电材料、电致变色和光致变色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选择具有良好给电子能力及优异光学性质的有机染料与多金属氧酸盐反应,制备出了八个有机-无机杂化材料晶体。亚甲基蓝为电子给体的杂化材料:[C22H18N3S]2Mo6O19·2DMF(1) [C22H18N3S]2W6O19·2DMF (2) [C16H18N3S]4Mo8O26·2DMF (3) [C16H18N3S]4PMo12O40·2DMF·H2O(5) [C16H18N3S]2[C16H18N3S2]2SiMo12O40 (6) [C16H18N3S]4W10O32·6DMF(7)新亚甲基蓝为电子给体的杂化材料:[C18H22N3S]4Mo8O26·2DMF(4) [C18H22N3S]4W10O32·6DMF(8)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电喷雾质谱、液体紫外光谱、固态漫反射光谱、循环伏安、固态和液态荧光光谱的性质研究。α-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8中有机电子给体和多酸阴离子之间或者有机给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强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如库伦引力,C-H…O、N-H…O、C-H…S氢键,C-H…π和π-π堆积作用。化合物1-8的固态漫反射光谱表明染料和多酸之间发生了电荷转移;液体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化合物在紫外区和可见区均有强烈的吸收;液态荧光光谱表明由于多酸阴离子和染料阳离子发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多酸阴离子的加入使得染料的荧光发生猝灭并伴随发射峰位置蓝移。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一章 绪论  9-19
  1.1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概念  9
  1.2 多金属氧酸盐简介  9-10
  1.3 电荷转移理论  10-11
  1.4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现状  11-16
  1.5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方法  16-17
  1.6 选题思想  17
  1.7 仪器与试剂  17-19
第二章 以Lindqvist型多酸M_6O(19)~(2-)为电子受体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19-35
  2.1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_(22)H_(18)N_3S]_2Mo_6O_(19)·2DMF(1)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19-27
    2.1.1 合成  19
    2.1.2 晶体结构  19-22
    2.1.3 红外光谱  22-23
    2.1.4 固态漫反射光谱  23-24
    2.1.5 紫外-可见光谱  24
    2.1.6 循环伏安  24-25
    2.1.7 荧光光谱  25-27
  2.2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_(22)H_(18)N_3S]_2W_6O_(19)·2DMF(2)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27-33
    2.2.1 合成  27
    2.2.2 晶体结构  27-30
    2.2.3 红外光谱  30-31
    2.2.4 固态漫反射光谱  31
    2.2.5 紫外-可见光谱  31-32
    2.2.6 循环伏安  32-33
    2.2.7 荧光光谱  33
  2.3 本章小结  33-35
第三章 以Mo_8O_(26)~(4-)为电子受体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35-52
  3.1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_(16)H_(18)N_3S]_4Mo_8O_(26)·2DMF(3)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35-43
    3.1.1 合成  35
    3.1.2 晶体结构  35-38
    3.1.3 红外光谱  38-39
    3.1.4 电喷雾质谱  39-40
    3.1.5 固态漫反射光谱  40
    3.1.6 紫外-可见光谱  40-41
    3.1.7 荧光光谱  41-43
  3.2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_(18)H_(22)N_3S]_4Mo_8O_(26)·2DMF(4)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43-51
    3.2.1 合成  43
    3.2.2 晶体结构  43-46
    3.2.3 红外光谱  46-47
    3.2.4 电喷雾质谱  47-48
    3.2.5 固态漫反射光谱  48-49
    3.2.6 紫外-可见光谱  49
    3.2.7 荧光光谱  49-51
  3.3 本章小结  51-52
第四章 以Keggin型多酸XMo_(12)O_(40)~(n-)为电子受体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52-68
  4.1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_(16)H_(18)N_3S]_4PMo_(12)O_(40)·2DMF·H_20(5)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52-60
    4.1.1 合成  52
    4.1.2 晶体结构  52-55
    4.1.3 红外光谱  55-56
    4.1.4 电喷雾质谱  56-57
    4.1.5 固态漫反射光谱  57-58
    4.1.6 紫外-可见光谱  58-59
    4.1.7 荧光光谱  59-60
  4.2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_(16)H_(18)N_3S]_2[C_(16)H_(18)N_3S_2]_2SiMo_(12)O_(40)(6)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60-67
    4.2.1 合成  60
    4.2.2 晶体结构  60-63
    4.2.3 红外光谱  63-64
    4.2.4 电喷雾质谱  64-65
    4.2.5 固态漫反射光谱  65-66
    4.2.6 紫外-可见光谱  66
    4.2.7 荧光光谱  66-67
  4.3 本章小结  67-68
第五章 以十聚钨酸根W_(10)O_(32)~(4-)为电子受体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68-84
  5.1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_(16)H_(18)N_3S]_4W_(10)O_(32)·6DMF(7)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68-76
    5.1.1 合成  68
    5.1.2 晶体结构  68-71
    5.1.3 红外光谱  71-72
    5.1.4 电喷雾质谱  72-73
    5.1.5 固态漫反射光谱  73-74
    5.1.6 紫外-可见光谱  74
    5.1.7 荧光光谱  74-76
  5.2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C_(18)H_(22)N_3S]_4W_(10)O_(32)·6DMF(8)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76-83
    5.2.1 合成  76
    5.2.2 晶体结构  76-79
    5.2.3 红外光谱  79-80
    5.2.4 电喷雾质谱  80-81
    5.2.5 固态漫反射光谱  81-82
    5.2.6 紫外-可见光谱  82
    5.2.7 荧光光谱  82-83
  5.3 本章小结  83-84
结论  84-85
参考文献  85-92
硕士期间获奖和发表论文情况  92-93
致谢  93

相似论文

  1. 还原桃红R的合成工艺研究,TQ616.2
  2. 有序多孔TiO2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TB383.2
  3. 香菇漆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对三苯甲烷类染料脱色的研究,TQ925
  4. 水性聚氨酯类湿摩擦牢度提升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TS193.2
  5. 改性活性炭吸附染料及稻壳基活性炭吸附重金属研究,X703
  6. 荧光法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及应用,O657.39
  7. 不同充填技术根尖封闭性能及临床疗效观察,R781.05
  8. Trametes sp.SQ01和Chaetomium sp.R01混合培养对染料的脱色研究,X791
  9. 咔唑衍生物的理论研究,O626
  10. 吡啶类金属配合物电子光谱和氧化还原性质的理论研究,O627
  11. 多酸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研究,R96
  12. 复合纤维BiVO4的制备及其对印染废水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X791
  13. 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法处理直接蓝2B染料的研究,X791
  14. 微电解-Fenton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及其降解历程的研究,X791
  15. 活性染料印花湿蒸固色技术研究,TS194.5
  16. 离子交换树脂基球形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TQ424.1
  17. 棉类纱线的高温型深色活性染料浸染残液的循环染色,TS193.6
  18. 阳离子改性剂PECH-amine对硫化染料染色过程的影响,TS193.1
  19. 超声波在活性染料羊毛低温染色中的作用研究,TS193.1
  20. 基于TiO2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TM914.4
  21. 棉纤维用阳离子改性剂ZY的合成及应用,TS190.2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 > 结构化学 > 络合物化学(配位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