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枣缩果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枣树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

作 者: 李冬霞
导 师: 张猛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枣缩果病 内生真菌 七叶树壳梭孢 头状茎点霉 链格孢 解淀粉芽孢杆菌 形态特征 分子鉴定
分类号: S436.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对河南省新郑主要枣产区的缩果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详细观察了枣缩果病的症状特点及发病情况,对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以及形态和分子鉴定。国际上首次发现枣缩果病一种新病原细菌,首次准确鉴定出该病壳梭孢属和茎点霉属真菌病原种。首次对枣树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调查发现该病害的症状表现为:病害发生初期,在果实肩部或胴部出现淡黄色不规则晕斑;随病情发展,病斑扩大,颜色加深,并稍有凹陷;后期,果实病部皱缩,果肉海绵状坏死,食之味苦。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从210个病果样品中分离得到266个分离物,经筛选纯化后依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和培养特性,初步归类为5种真菌分离物:zs081、zs082、zs083、zs091和zs092和2种细菌分离物:zs09b1和zs09b2。总体上看,菌株zs082、zs083、zs091的分离频率较高。2.经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zs082、zs083、zs091和zs09b2经单独或混合接种,均能引起发病,且均表现为典型缩果症状,与田间病果症状相同,病果分离出的菌株与原接种菌株相同。据此证明,zs082、zs083、zs091和zs09b2为枣缩果病病原菌。3.依据病原菌的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zs082被鉴定为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 Corda.,zs083被鉴定为头状茎点霉Phoma glomerata,zs091被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zs09b2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4.采用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对枣缩果病病原菌进行分子水平上的鉴定,比对结果表明,zs082与Botryosphaeria dothide的同源性为100%。葡萄座腔菌(B. dothidea)即七叶树壳梭孢(F. aesculi)的有型阶段,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zs085与P. glomerata的同源性为100%。结合形态鉴定,将zs085鉴定为:头状茎点霉(P. glomerata)。zs091与其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和A. alternate的同源性均为100%,A. alternate与zs091形态学一致。为了进一步明确zs082的分类地位,我们测定了其EF1-a基因序列,与其同源性99%的序列均为B. dothidea,与ITS序列比对结果一致。病原菌zs09b2的16S rDNA序列经比对后与其同源性99%以上的序列,皆属于芽孢杆菌属。其16-23S ITS rDNA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与B. amyloliquefaciens的同源性为100%,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5.为了解枣树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分布情况,采用常规分离方法,从整个生育期不同品种健康枣树的树皮、枣股、枝条、花、叶、果实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511株,共鉴定出15个真菌属,其优势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茎点霉属(Phoma)、毛壳菌属(Chaetomium)和黑孢霉属(Nigrospora)。结果表明健康枣树组织中内生真菌分布普遍,种类丰富;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所差异。通过枣树不同生育期、不同组织和不同品种的内生链格孢种的鉴定发现其优势内生链格孢种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er.),与病原链格孢是同种。初步确定枣缩果病病原链格孢可能在枣树体内具有长期潜伏特性,为枣树病原链格孢的侵染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

全文目录


致谢  4-7
摘要  7-8
1 文献综述  8-20
  1.1 枣缩果病研究进展  8-13
    1.1.1 我国枣缩果病的分布及危害  8
    1.1.2 枣缩果病的症状和诊断  8-9
    1.1.3 枣缩果病病原的研究现状  9
    1.1.4 枣缩果病的侵染循环  9-10
    1.1.5 影响枣缩果病发生的因素  10-12
    1.1.6 枣缩果病的防治技术  12-13
  1.2 枣缩果病病原菌的分类研究概况  13-16
    1.2.1 壳梭孢属真菌的形态学研究  13
    1.2.2 茎点霉属真菌的形态学研究  13-14
    1.2.3 链格孢属真菌的形态学研究  14-15
    1.2.4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  15-16
  1.3 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16-20
    1.3.1 内生菌的定义  16-17
    1.3.2 内生菌的研究方法  17-18
    1.3.3 内生菌的生物学作用  18-20
2 引言  20-21
3 材料与方法  21-29
  3.1 枣缩果病病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测定  21-22
    3.1.1 实验材料  21
    3.1.2 研究方法  21-22
  3.2 枣缩果病病原菌的形态鉴定  22
  3.3 枣缩果病原细菌的生理生化测定  22-23
    3.3.1 实验材料  22-23
    3.3.2 研究方法  23
  3.4 枣缩果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23-27
    3.4.1 实验材料  23-24
    3.4.2 研究方法  24-27
  3.5 枣树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27-29
    3.5.1 材料  27-28
    3.5.2 方法  28-29
4 结果与分析  29-46
  4.1 枣缩果病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  29-34
    4.1.1 枣缩果病的发病症状  29-30
    4.1.2 病原物的分离培养  30-31
    4.1.3 病原物致病性测定  31-33
    4.1.4 回接后病部再分离实验  33-34
  4.2 枣缩果病病原菌的鉴定  34-40
    4.2.1 病原菌的培养特性和形态特征  34-37
    4.2.2 枣缩果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37-40
  4.3 枣树内生真菌的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40-46
    4.3.1 枣树内生真菌种群组成  40-41
    4.3.2 不同生育期枣树、不同组织器官的内生真菌种群分布  41-42
    4.3.3 枣树内生链格孢种群分布  42-46
5 结论与讨论  46-49
  5.1 结论  46-47
  5.2 讨论  47-49
参考文献  49-54
ABSTRACT  54-56
发表论文情况  56

相似论文

  1. 长春市历史保护区的形态特征与保护对策研究,TU984.114
  2. 江蓠为基质的双齿围沙蚕亲体培育及个体早期发育研究,S968.9
  3.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优势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X172
  4. 接种AM菌剂对意大利黑麦草根际影响及对后作水稻生长效应研究,S543.6
  5. 一株抗药用白菊枯萎病生防菌的分离与生防效应研究,S435.672
  6. 湖南省部分地区鸡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及rDNA ITS序列分析研究,S858.31
  7. 模拟空间环境诱变温莪术内生真菌及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研究,S182
  8. 红豆杉内生真菌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生物转化研究,S791.49
  9. 新疆杏树内生真菌多样性,S662.2
  10. 太空育种对喜树内生真菌合成代谢及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S567.19
  11. 真菌侵染诱导沉香形成关键技术效果评价及结香机制初步研究,S567.19
  12. 喜树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R284
  13. 用分子鉴定方法对岩礁海藻附植动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的探索研究,Q958.8
  14. 一株刺盘孢属内生真菌(HCCB03289)的分离及其代谢产物研究,Q936
  15. 中国香青属植物系统分类学初步研究,Q948
  16. 昆明近代城市形态发展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TU984.2
  17. 淇河鲫鱼形态学和RAPD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S917.4
  18. 安徽常绿杜鹃花上斑痣盘菌物种多样性研究及散斑壳属两近似种的分子鉴定,S763.1
  19. 竹子地上部分形态特征及生长建模研究,S795
  20. 马尾树内生真菌D4115活性代谢产物研究,S718.81
  21. 桉树4个种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及STS标记开发初探,S792.3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果树病虫害 > 杂果类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