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略论和谐社会理论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作 者: 石磊峰
导 师: 郭宝宏
学 校: 宁波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 贡献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8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和谐是一个古老的范畴,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本文拟从和谐社会理念的历史渊源和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相关思想入手,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以及和谐社会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论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和谐社会理念的渊源和理论依据。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和谐思想,这是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理论的渊源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这为以后的革命导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丰富和谐社会理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线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实质内涵,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三个方面,阐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和原则要求。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和谐社会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在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论点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论述了和谐社会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认识;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处理阶级关系的方法论;充实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提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课题;开创了社会主义对外关系新思考;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的内容等方面。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1
1 和谐社会理念的渊源和理论依据  11-22
  1.1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评析  11-14
    1.1.1 我国古代关于和谐社会的理想  11-12
    1.1.2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基本内容  12-14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和谐社会思想  14-22
    1.2.1 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思想  15-17
    1.2.2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对和谐社会的思考  17-22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  22-30
  2.1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22-24
    2.1.1 民主法治  22
    2.1.2 公平正义  22
    2.1.3 诚信友爱  22-23
    2.1.4 充满活力  23
    2.1.5 安定有序  23
    2.1.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3-24
  2.2 和谐社会的实质内涵  24-26
    2.2.1 人与自然的和谐  24
    2.2.2 人与社会的和谐  24-25
    2.2.3 人与人的和谐  25-26
    2.2.4 人个体的和谐  26
  2.3 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26-30
    2.3.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6-27
    2.3.2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27-28
    2.3.3 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28
    2.3.4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与和谐的关系  28-30
3 和谐社会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  30-49
  3.1 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认识  30-33
    3.1.1 唯物史观对历史时期的评价  30-31
    3.1.2 和谐社会理论对历史时期的认识深化  31-32
    3.1.3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划分  32-33
  3.2 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处理阶级关系的方法论  33-37
    3.2.1 影响社会和谐因素的转变:从阶级矛盾到利益矛盾  33-34
    3.2.2 阶层关系变化亟待方法论指导  34-35
    3.2.3 和谐理念丰富了解决阶层矛盾的方法论  35-37
  3.3 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  37-40
    3.3.1 价值取向上:“以人为本”是核心  37-38
    3.3.2 发展动力上:发展仍是第一要义  38
    3.3.3 发展途径上:全面、协调、可持续  38-39
    3.3.4 正确认识“和谐”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39-40
  3.4 提供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课题  40-43
    3.4.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  40-42
    3.4.2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42
    3.4.3 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42-43
  3.5 开创了社会主义对外关系新思考  43-46
    3.5.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产生与发展  43-44
    3.5.2 “和谐世界”理念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  44-45
    3.5.3 “和谐世界”理念蕴含新的世界发展观  45-46
  3.6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的内容  46-49
    3.6.1 总体布局的转变: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  46-47
    3.6.2 和谐社会理论对社会建设方面的认识深化  47-49
结语  49-50
参考文献  50-53
在学研究成果  53-54
致谢  54

相似论文

  1.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造性贡献,A841
  4.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5.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6.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7.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8.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9.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人民信访制度的研究,D632.8
  10. 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30
  11.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2.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3.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4.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G812.42
  15.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16.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稳定思想的研究,D61
  17. 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下的政治文化研究,D621
  18.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19. 法院涉诉信访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D926.2
  20. 意见领袖与乡村和谐社会构建,G206
  21.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新闻传媒研究,G210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