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文化的碰撞与适应

作 者: 刘洋
导 师: 任东升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文化碰撞 文化适应 圣经汉译 官话和合本
分类号: H05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3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译界提出“文化转向”理论,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成为此领域重要的研究对象。译者对文化负载词汇的处理备受关注,尤其是对文化敏感词汇的翻译关系到跨文化交流的成功与否。圣经是希伯来文化的精华,包含了大量文化、历史元素,而圣经汉译体现了两种文化—希伯来文化与华夏文明碰撞与融合适应的过程。在圣经汉译过程中,出现了众多汉语版本,从早期的深、浅文理译本、官话译本至近年来的现代汉语译本。至今没有—本汉译本的影响力能超过《官话和合本》。对于原文中修辞,委婉语以及人称代词的处理,对于关键神学术语,例如“圣号”的讨论都显示了英美传教士译者在译经中对文化因素的谨慎态度,因为这关系到异质文化在中国的适应。然而,《官话和合本》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重新翻译,而是从较早官话汉译版本基础上的修订。其参考修订的版本主要为1865年“北京翻译委员会”的新约译本(the Peking Committee’ s Version)以及1875年施约瑟的旧约译本。此外,其它汉译版本如麦都思的“委办译本”、杨格非译本等都是《官话和合本》译者进行修订的参考。本文通过研究狄考文(C.W.Mateer),富善(C.Goodrich),及鲍康宁(F.W.Baller)等主要译者的传记文献及当时翻译《官话和合本》时的记录资料,分析《官话和合本》译者的价值取向、所依照的圣经原文本、翻译流程、译本的风格特点等,横向对比1890年以前出现的四本官话译本,纵向对比《官话和合本》与杨格非官话译本的翻译原则相异点;重点举例探讨《和合本》在“北京翻译委员会”译本(新约)以及施约瑟译本(旧约)基础上的修订之处,考察其反映出的文化碰撞与适应现象。最后,本文透过对基督教与孔教文化的对比,讨论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对圣经汉译产生的影响。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官话和合本》是圣经汉译史上的一座丰碑,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历史意义。其英美传教士译者极力忠实原文,又充分把握中国读者的文化传统、背景,同时创造出一些汉语中没有的宗教神学关键术语的对译,采取抽象术语的直译、加注,加旁点、增补等翻译手法,使得原本是对已存圣经汉译本的修订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创新。《官话和合本》的成功翻译体现了异质文化在中国社会的适应,译本得到中国目标读者的认可,同时也为圣经汉译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15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11-12
  1.2 Purpose of the study  12-13
  1.3 Method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13
  1.4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15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15-20
  2.1 A summary of previous studies on this subject  15-18
  2.2 Limitations on previous studies  18-20
Chapter Three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UV  20-33
  3.1 The translators of the CUV  20-22
    3.1.1 Anglo-American missionaries  20-21
    3.1.2 Native Chinese assistants  21-22
  3.2 Textual basis  22-23
  3.3 Translating procedure  23
  3.4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V  23-33
    3.4.1 On the style of the CUV  25-26
    3.4.2 On the translating committees appointed  26-27
    3.4.3 On the principles adopted  27-33
Chapter Four Cultural Clashes and Adaptation in Bible Translation  33-53
  4.1 A summary of various Mandarin Versions before the CUV  33-36
    4.1.1 The New Testament in Southern Mandarin  33-34
    4.1.2 The New Testament in North Mandarin by the Peking Committee  34-35
    4.1.3 The New Testament in Northern Mandarin by Griffith John(杨格非)  35
    4.1.4 The Old Testament in Northern Mandarin  35-36
  4.2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UV and the Peking Committee's Version  36-43
    4.2.1 Literal rendering of Abstract terms  36-38
    4.2.2 On marginal notes  38-40
    4.2.3 Figures of speech  40-42
    4.2.4 Verbal consistency to the Old Testament  42-43
  4.3 The CUV vs. Schereschewsky's version  43-46
    4.3.1 On essential terms with theological significance  43-45
    4.3.2 On marginal notes  45-46
  4.4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UV and Griffith John's version  46-48
  4.5 On "Term Question"—Christianity vs. Confucianism  48-53
    4.5.1 Origin of "term question"  48-49
    4.5.2.James Legge's view  49-50
    4.5.3 S.I.J.Schereschesky's view  50-51
    4.5.4 C.W.Mateer's view  51-53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3-56
Bibliography  56-59
Acknowledgements  59-60
个人简历  60
发表的学术论文  60

相似论文

  1. 从文本类型理论看“动态对等”与当代圣经汉译,H315.9
  2. 中德色彩词汇比较,H136
  3.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解读孙惠芬作品中的城乡情感走向,I207.42
  4. 对中国学生适应新文化环境的调查,H319
  5. 语义交际翻译观照下《圣经》汉译本的对比研究,H059
  6. 操纵理论下的圣经汉译,I046
  7. 多元文化的碰撞、互动与融合——红柯小说研究,I207.42
  8. 《女勇士》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I712
  9. “官话和合译本”的操纵翻译研究,H059
  10. 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背景下的传播图景,G239.29
  11. 短期留学过程的跨文化适应研究,G648.9
  12. 来疆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H195
  13. 苏北高职生在苏南求学过程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G718.5
  14. 肯德基在中国的文化适应研究,F719
  15. 朝鲜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16. 在中国城市生活的外籍旅居者:生活状况、文化适应及社会互动研究,C912.4
  17. 行走在消逝中——十家村满族守陵人后裔文化适应与认同危机,C912.4
  18. 上海知识型移民的价值倾向与文化适应状况初探,C922
  19. 双向文化适应过程中法企中国员工适应状况调查,D668
  20. 上海大学生与工作者对不同国别群体社会距离与社会支持意愿研究,C912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 翻译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