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黄药材商品规格评价与合理用药的研究

作 者: 张学儒
导 师: 刘塔斯;肖小河;王伽伯
学 校: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专 业: 中药学
关键词: 中药材 商品规格 调剂 合理用药 大黄
分类号: R28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3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是历代医家控制和评价中药品质独特而综合的标准,也是当今中药质量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大部分中药材没有明确的商品规格,即使部分品种有商品规格也多以经验感知为依据进行判断,划分标准不规范、欠严密,缺乏系统性整理和现代科技的支持,也未得到普遍认可,制约了商品规格在中药材质量标准评价体系中重要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商品规格传统鉴别经验的继承与传播,阻碍了中药材商品流通和中医药的国际文化交流。再者,西药的用量与含量或浓度之间关系是“直通”的,而中药的“实际剂量”与其品质、规格等级以及调剂学处理等都有关联。目前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主要是面向生产检验领域的,而对于临床合理用药以及调剂规范方面的标准研究却鲜有关注。为此,本文选取大宗常用、目前市场流通中规格等级比较复杂的大黄药材为模式药,采用“文献考证+实地调研+专家咨询”与化学分析和生物效价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大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科学合理性进行了研究,并尝试制订基于现代科学基础的大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同时系统比较了大黄药材不同饮片规格及调剂学处理样品间的“化学同质性”与“生物等效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文首次采用Delphi专家调查法对大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感官评价经验的客观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专家个人不同评审时间和专家群体之间的重现率分别为85%和72.5%;其中专家的从业时间长短对其评审结果有重要影响(P<0.05),即专家从业时间越长,实践经验越丰富,评审结果的重现性和可靠性越好。外观形状、颜色、质地、断面特征4个感官指标是专家评判大黄药材规格的主要因素。2.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对不同商品规格等级大黄药材中五种蒽醌单体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确定了指纹图谱。结果显示,本次研究所收集的34批不同产地来源、规格等级大黄药材中,除一份陈货样品(D5)含量为1.47%,其他均符合规定,5种蒽醌含量总和在1.47-5.31%之间,平均值3.19±0.96%。从化学指纹图谱来看,不同产地来源、规格等级大黄药材的整体化学信息差异较大,与产于礼县的栽培大黄4号样品相比,其他同产地样品除水根(7号样品)外,相似度均>0.86,而其他产地样品与4号样品的相似度均<0.80。3.本文首次发现不同药材中5种蒽醌的相对含量具有明显规律,可区分为2类:一类为大黄酸型,即5种蒽醌中以大黄酸含量最高(1,3-12,16,19-22,24,26-29,31-32号样品);另一类为大黄酚型,即5种蒽醌中以大黄酚含量最高(2,6,13-15,17-18,23,25,30,33-34号样品)。同时,本文采用生物热动力学方法证明了两种化学型大黄药材的抑菌活性存在客观差异,佐证了大黄药材可根据大黄酸和大黄酚的比例关系区分化学型的合理性,亦为从化学角度制订大黄药材的商品规格标准提供了参考。4.本文首次提出了中药“效价等级”的概念,并确定了不同商品规格等级大黄药材的用量换算系数。采用致泻效价模型对不同商品规格等级大黄药材的生物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不同商品规格等级大黄之间的致泻效价差异比较明显,效价最高的19号样品与效价最低的5号样品,高低相差3倍以上;但是大黄药材效价的高低与商品等级并没有正相关性,目前商品等级标准不能体现药材内在品质优劣。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基于生物效价检测的中药“效价等级”,从而为保障临床用药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5.本文首次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药材等级评价专家系统,以及快速评判标准比色卡。采用BP神经网络对不同质量等级大黄药材感官评价信息(包括颜色、质地、外观等)、化学含量信息及生物活性信息综合分析后建模,初步构建了中药材等级评价专家系统,可辅助用于中药材质量评价。建立了一种能对大黄药材的等级进行现场快速评判的标准比色卡,相关研究结果已申请2项发明专利及1项软件著作权:(1)快速判定中药材等级的比色卡及其制备方法;(200910236482.X)(2)药材等级评价参数获取方法和专家评价系统。(200910236137.6);(3)药材等级评价参数获取方法和专家评价系统。6.本文以大黄为例,首次较为系统地比较研究了不同品质(品种、产地、商品规格等级等)、调剂学处理(饮片粒度大小、煎煮方式和时间等)对大黄“化学同质性”和“生物等效性”的影响,即分别以药效物质溶出量和泻下生物活性为考察指标,探讨饮片规格及调剂学处理对大黄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不同饮片规格大黄药材样品水提时蒽醌含量/泻下活性的差别可达1.9/3.6倍,醇提时可达6.4/2.0倍;水提不同时间蒽醌含量/泻下活性的差别可达2.2/1.7倍,醇提时可达1.8/1.7倍;水提不同次数蒽醌含量/泻下活性的差别可达2.8/1.3倍,醇提时可达1.8/2.4倍;水提先下/后下处理间蒽醌含量/泻下活性的差别可达2.3/4.2倍,醇提时可达1.7/2.1倍;以泻下活性换算,不同饮片规格及处理方式药材之间的用量比例最高可相差11.4倍。提示大黄药材不同饮片规格、不同提取溶剂、不同提取时间、不同提取次数、先/后下均对其药效物质溶出量和泻下生物活性有很大影响。本文在比较了不同饮片规格及处理方式样品间泻下活性差异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各样品间泻下活性换算系数的概念,即通过泻下活性比算,得到不同饮片规格及调剂学处理方式间的换算系数,方便指导临床调剂折算,从而较好地保障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建立结合临床的中药调剂操作规范(Good Usage Practice, GUP)提供实例参考。综上,本文以大黄为模式药,实例分析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采用“文献考证+实地调研+专家咨询”与化学分析和生物效价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较系统地研究论证了大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划分的科学合理性,并初步提出了基于现代科学基础的大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草案),为科学继承与传播老中医、老药农、老药工和老药商的宝贵鉴定经验,建立具有中国传统医药特色的中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提供了方法学实践;同时,考察了不同饮片规格及处理方式大黄药材的“化学同质性”和“生物等效性”及对其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为建立结合临床的中药调剂操作规范(GUP)提供了实例参考。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9
Abstract  9-14
引言  14-15
第一部分 绪论  15-25
  1.1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基本情况及其对临床合理用药影响概论  15-18
  1.2 本课题的总体研究思路  18-25
    1.2.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8-19
    1.2.2 选择大黄为模式药的依据  19
    1.2.3 大黄药材化学、药理及已有商品规格等级概况  19-22
    1.2.4 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及内容  22-25
第二部分 大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评价及规范化研究  25-91
  2.1 大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基本情况及其历史变迁  25-33
    2.1.1 大黄药材本草考证  25-26
    2.1.2 大黄药材的加工、分等和贮藏  26-27
    2.1.3 大黄药材的商品形态  27-29
    2.1.4 大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历史变迁  29-33
  2.2 我国大黄药材市场流通现状调查及样品采集  33-44
    2.2.1 大黄药材加工、流通及商品规格的基本现状  34-38
    2.2.2 大黄药材种植加工规范化、流通有序化的对策和建议  38-41
    2.2.3. 小结  41-42
    2.2.4 大黄药材样品采集  42-44
  2.3 基于Delphi法的大黄药材商品规格评价研究  44-53
    2.3.1 研究目的  45
    2.3.2 研究材料与步骤  45-46
    2.3.3 统计处理方法  46-47
    2.3.4 研究结果  47-50
    2.3.5 小结与讨论  50-53
  2.4 基于化学分析的大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评价研究  53-67
    2.4.1 大黄药材中总蒽醌含量的测定  53-55
    2.4.2 大黄药材中五种蒽醌单体含量的测定  55-60
    2.4.3 大黄药材指纹图谱的确定  60-65
    2.4.4 小结  65-67
  2.5 基于生物测定的大黄药材等级评价及效价等级的提出  67-78
    2.5.1 基于致泻药效模型大黄药材不同商品规格等级生物效价评价  67-69
    2.5.2 基于生物热力学检测大黄药材两种不同化学型生物效价评价  69-76
    2.5.3 小结与讨论  76-78
  2.6 大黄药材等级快速评判的比色卡制备  78-88
    2.6.1 研究材料  78-79
    2.6.2 研究方法  79-82
    2.6.3 研究结果  82-87
    2.6.4 小结与讨论  87-88
  2.7 大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草案  88-91
    2.7.1 大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草案  88-90
    2.7.2 新旧标准比较  90-91
第三部分 大黄饮片规格及调剂学处理对临床合理应用的影响  91-104
  3.1 不同饮片规格及调剂学处理大黄药材化学同质性研究  92-99
    3.1.1 研究材料  92-93
    3.1.2 研究方法  93-94
    3.1.3 研究结果  94-97
    3.1.4 小结与讨论  97-99
  3.2 不同饮片规格及调剂学处理大黄药材生物等效性研究  99-104
    3.2.1 研究材料  99
    3.2.2 研究方法  99
    3.2.3 研究结果  99-102
    3.2.4 小结与讨论  102-104
第四部分 结语与展望  104-110
  4.1 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  104-107
  4.2. 问题与建议  107-110
致谢  110-111
参考文献  111-115
附录  115-124
  1.综述 中药材(大黄)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研究进展  115-123
  2.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23-124
  3.在校期间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124

相似论文

  1. 动物性中药材地龙DNA条形码的初步研究,R282.5
  2.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特性评价,O631.3
  3. 大黄、硫酸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对比研究,R576
  4. 数据挖掘在研究生调剂中的应用研究,TP311.13
  5. 若干大黄鱼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S917.4
  6. 中药材农药多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S481.8
  7.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R95
  8. 冬虫夏草等中药材的指纹图谱研究,R284
  9. 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物研究,S435.672
  10. 论我国临床药师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作用及其发展,R95
  11. 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情况分析,R452
  12. 某医院补益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集中监测,R288
  1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政策与合理用药研究,R197.1
  14. 基于PASS的合理用药评审系统设计与实现,TP311.52
  15. 高不饱和脂肪酸对离体大黄鱼头肾巨噬细胞营养生理及免疫力的影响,S917.4
  16. 小麦根系浸提液对黄瓜幼苗化感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S642.2
  17. 我院胸外科2008-2010年化疗患者用药调查及合理性分析,R96
  18. 南京市六合区医院门诊合理用药情况调查研究,R954
  19.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药师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应用研究,R95
  20. 寒性中药对实热证疗效的表述及大黄、黄连对实热证大鼠效应的实验研究,R285
  21. 大黄苷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R285.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材 > 各类药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