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新加坡五月诗社创作风格之演变

作 者: 宋红梅
导 师: 翁奕波
学 校: 汕头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新加坡五月诗社 现代主义 现实关怀 日常生活审美化
分类号: I207.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7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五月诗社是新加坡当代一个面向现代诗人的同仁诗社,自成立以来,为推广和繁荣新加坡的诗歌及文艺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与此同时,五月诗社诗人们的诗有着丰厚的内蕴,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体认,又有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关怀,同时也不乏西方现代诗的技巧,体现着独特的审美趣味,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五月诗社在不同时期亦有不同的创作流向。本论文在梳理五月诗社基本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五月诗人们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创作风格。本论文共分为绪言、主体、结语及附录四部分。其中绪言部分介绍了本选题及五月诗社的情况,附录部分补充了诗社成员的小传等信息;第一、二、三章将分别探讨其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以及80年代中期以来三个阶段的创作风格。虽然“五月诗社”成立于1978年,但是,五月诗社的前行代诗人早在60年代就已经登上了诗坛。这一时期,其创作主题多表现为对自我心灵的沉迷和对外在世界的疏离;在艺术上借鉴西方理论,追求现代的诗艺。总体呈现出“现代主义”的创作风格。随着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诗坛“现代”与“现实”的合流,五月诗人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诗笔在追求自我之外更多地转向了外在的乡土、人生,充满了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情感深沉。他们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集中体现在对文化乡土的想象和对新加坡本土的抒写两个精神向度上。到了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加坡进入后工业社会,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倾向。在多元化的文学倾向中,对庸常生活的观照成为五月诗社这一阶段创作的重要流向。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绪言  7-19
  第一节:新加坡五月诗社研究述评  7-11
  第二节:新加坡五月诗社概况  11-19
第一章:自我世界的沉迷——1960—1975 年“五月诗社”的创作  19-34
  第一节:“现实”与“现代”的论争  19-21
  第二节:自我世界的沉迷与外在世界的疏离  21-27
  第三节:现代的诗艺  27-34
第二章:乡土人生的现实关怀——1975—1985 年五月诗人的创作  34-50
  第一节:“现实”与“现代”的合流  34-36
  第二节:文化乡土的想象  36-44
  第三节:新加坡本土的抒写  44-50
第三章:多元化文学倾向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以来五月诗社的创作主流  50-61
  第一节: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加坡的诗坛  50-53
  第二节 日常生活的美学观照  53-61
结语  61-63
参考文献  63-65
附录  65-73
  附录(一):新加坡五月诗社成员小传  65-71
  附录(二):五月诗社文丛及《五月诗刊》的出版情况  71-73
后记  73

相似论文

  1.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2.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G647
  3.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4. 后现代主义下河南南阳地区中学美术教学模式研究,G633.955
  5.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不确定性,I712.074
  6. 华丽其外 深刻其中,I561.074
  7. 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作品及创作思想研究,TU-86
  8. 文本层叠:拜厄特《占有》中的叙事技巧,I561.074
  9.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审视,G40-057
  10. 面对“技术”的先锋写作,I207.42
  11. 为了一种新小说,I207.42
  12. 何处安放躁动的青春?,I207.42
  13. E.J.普拉特抒情诗研究,I711
  14. 解构历史话语,重构历史事实,I712
  15. 试探析国内当下网络自媒体传播模式的后现代主义特征,G206
  16. 浅析三大构成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TS881
  17.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风格研究,TU986
  18. 极简主义产品设计研究及内涵探讨,TU986
  19. 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TU238.2
  20. 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思想研究,B82-059
  21. 现代主义艺术对编排设计的影响,J52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新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