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为了一种新小说

作 者: 党风霞
导 师: 宋伟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罗伯·格里耶 新小说 后现代主义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被称为新小说派“教父”的罗伯·格里耶从1953年《橡皮》问世,到2001年10月《反复》出版,近半个世纪来,罗伯·格里耶共发表短篇小说集1部,中长篇小说14部,理论文集1部。本文以他的理论文集《为了一种新小说》为基础,首先从后现代主义语境嵌入,分析罗伯·格里耶小说理论产生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挖掘出他的新小说理论所使用的思想武器:现象学。并逐步阐述罗伯·格里耶新小说理论产生的基石:新的现实主义。然后重点阐释他的新小说理论:“写物论”、“空缺论”、“非意义论”、“形式本体论”。罗伯·格里耶“写物论”的哲学思想基础是反人类中心主义,在罗伯·格里耶看来,摆正物我关系,即摆正人与客观世界、事物的关系,是文学家正确描写事物的前提。几千年来,完整律一直在叙述理论领域保持着霸主的身份,而罗伯·格里耶提出,新小说应该是具有“空缺”的小说。他认为现实的不确定性、语言的局限性和读者的角色定位决定了新小说美学必须采取“空缺”这一美学策略。同时,罗伯·格里耶对传统“意义”进行了非难。他认为:意义不是先验的,而是创造的;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意义的古老霸权死了,新小说应该是非意义的小说。最后注重形式改造的罗伯·格里耶提出,小说应该现实的存在于形式之中,小说是活的生命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的“形式本体论”。文章的最后重点阐述了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理论在中国的翻译和研究情况,以及对中国先锋文学的影响。时值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纯文学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罗伯·格里耶新小说理论的引进对中国文坛的意义重大,这一时期的先锋作家们在文学观念和技巧方面都深受罗伯·格里耶的影响,创作出了一批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首先从外部研究入手,深入分析罗伯·格里耶“新小说”理论产生的背景,然后进入文本内部,借助文本阐释“新小说”理论的创新之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希望能够全面的呈现出罗伯·格里耶新小说理论的全貌。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绪论  9-12
1 罗伯·格里耶小说理论产生的背景和方式  12-19
  1.1 背景  12-15
    1.1.1 后现代语境  12-14
    1.1.2 现象学盛行  14-15
  1.2 方式  15-19
    1.2.1 铲除深度神话  15
    1.2.2 构建新的现实主义  15-19
2 罗伯·格里耶的小说理论  19-41
  2.1 写物论  19-24
    2.1.1 物本主义  20-21
    2.1.2 物与人的关系  21-22
    2.1.3 如何写物  22-24
  2.2 空缺论  24-31
    2.2.1 什么是 “空缺”  25-26
    2.2.2 如何实现 “空缺”  26-31
  2.3 非意义论  31-35
    2.3.1 重新认识 “意义”  31-32
    2.3.2 “非意义” 的渊源  32-33
    2.3.3 消解又构筑意义  33-35
  2.4 形式本体论  35-41
    2.4.1 无动机地创造艺术  35-36
    2.4.2 重新认识内容和形式  36-39
    2.4.3 罗伯·格里耶新小说的独特形式  39-41
3 罗伯·格里耶的小说理论对中国先锋文学的影响  41-45
  3.1 罗伯·格里耶小说理论进入中国时的背景  41
  3.2 罗伯·格里耶小说理论对先锋文学在观念和技巧上的影响  41-45
    3.2.1 观念的影响与接受  41-42
    3.2.2 技巧的接受和运用  42-45
结束语  45-46
参考文献  46-48
致谢  48-4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49-50

相似论文

  1.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2.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研究型大学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G647
  3. 后现代主义下河南南阳地区中学美术教学模式研究,G633.955
  4.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不确定性,I712.074
  5. 华丽其外 深刻其中,I561.074
  6. 阿尔瓦·阿尔托建筑作品及创作思想研究,TU-86
  7. 文本层叠:拜厄特《占有》中的叙事技巧,I561.074
  8.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审视,G40-057
  9. 面对“技术”的先锋写作,I207.42
  10. 何处安放躁动的青春?,I207.42
  11. E.J.普拉特抒情诗研究,I711
  12. 试探析国内当下网络自媒体传播模式的后现代主义特征,G206
  13. 浅析三大构成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TS881
  14.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风格研究,TU986
  15. 极简主义产品设计研究及内涵探讨,TU986
  16. 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TU238.2
  17. 后现代主义道德教育思想研究,B82-059
  18. 现代主义艺术对编排设计的影响,J524
  19. 基于后现代主义教育课程理念的韩国语专业柔性课程建构方案,H55
  20. 朝鲜语专业立交式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方案研究,H5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