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青海道对西平地区的文化影响

作 者: 李永翎
导 师: 张瑛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历史地理
关键词: 历史时期 西平 交通 文化影响
分类号: K2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研究中,对丝绸之路青海道的研究重视不足,无论从研究数量,还是研究成果,都无法与丝绸之路主干道相比较。而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及生态意识的出现,丝绸之路在通畅阶段对沿途地区的环境及生态的负面影响在学术界引起了争鸣。客观、公正地评价丝绸之路,在不回避丝绸之路确有消极作用的同时,肯定它对沿途地区的的积极影响应该是我们对丝绸之路的基本态度。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和现代考古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认为自汉武开疆扩土,丝绸之路青海道既是汉军进兵主要路线,羌族逼迫撤离西平湟中地区的逃离路线,也成为了汉族迁徙进入河湟地区的主要通道。汉族进入西平湟中地区,改变了过去地区单一民族的状况,出现了各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汉族移民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成熟的农耕技术,带来了富有经验和技能的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中原注重仁义礼仪的儒家文化。统治者的重视、私塾的盛行、官办学校的出现、文化大儒的出现,使得在中原战乱、局势难平的混乱时期,河西地区的文化却因相对稳定的地区局势而大受其益。大批高官显贵、俊儒奇才陆续前来避难,河西地区在成为中原文化的寄宿地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河西文化的形成。而移居西平的大家族,在相对稳定的西平湟中地区得到了发展壮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积极参与河西地区的政治角逐,影响着该地区的政治走向和区域稳定。秃发鲜卑自河西走廊迁居西平湟中地区以来,对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影响深远。来自东西方的商旅僧侣带来了佛教,而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使得西平地区成为佛教重要的传播地区。研究以确凿的事实证明,在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通畅的丝绸之路青海道不仅促进了西平地区的民族融合、文化整合,而且促进了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研究表明交通条件在地区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这有助于强化我们对当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而在早期开发中,出现的民族矛盾、文化冲突现象,对我们今后开发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及区域移民将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历史教训。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8
绪论  8-18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及依据  8-9
  第二节 文献综述  9-13
    一、研究文献的统计学分析  9-10
    二、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  10-13
    三、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3
  第三节 创新点  13-14
  第四节 几个基本概念的界定  14-18
    一、丝绸之路青海道  14-15
    二、西平  15-16
    三、文化  16-18
第一章 丝绸之路青海道与西平地区的稼穑文明  18-27
  第一节 对丝绸之路青海道的考证  18-21
    一、从考古资料推导青海道  18-19
    二、从文献史料辨析青海道  19-21
  第二节 羌族与西平地区的早期农业  21-22
  第三节 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土地开垦  22-26
    一、西汉时期的屯田  22-24
    二、东汉时期的屯田  24-26
  小结  26-27
第二章 丝绸之路青海道与西平地区多民族文化格局的形成  27-39
  第一节 西平地区的古代民族  27-31
    一、羌族  27-28
    二、湟中月氏胡  28-30
    三、鲜卑族  30-31
  第二节 西平地区的汉族  31-36
  第三节 西平地区多民族文化格局的形成  36-38
  小结  38-39
第三章 丝绸之路青海道与西平地区世家大族的出现  39-47
  第一节 郭氏家族  39-42
    一、仁笃立身的郭宪  39-40
    二、宰辅朝政的魏明元皇后  40-41
    三、砥节厉行的郭惰  41
    四、其它史载的郭氏成员  41-42
  第二节 麹氏家族  42-44
  第三节 其他家族  44-45
  小结  45-47
第四章 丝绸之路青海道与西平地区的儒学传播  47-54
  第一节 儒家文化的萌芽  47-49
  第二节 儒家文化的兴起  49-52
    一、张轨重视儒学,崇尚礼仪  49-50
    二、秃发鲜卑提倡儒学,开馆延士  50-52
  小结  52-54
第五章 丝绸之路青海道与早期西平地区的佛教  54-62
  第一节 前凉世信佛教  54-55
  第二节 南凉改信崇佛  55-56
  第三节 北凉译经与西秦石窟  56-58
  第四节 青海道上西行东往的佛教僧侣  58-61
  小结  61-62
结语  62-63
参考文献  63-68
后记  68-70

相似论文

  1. 城市历史街区交通问题研究,TU984.191
  2. 广州市城市扩张过程及热环境演变研究,X16
  3. 学生上学交通问题调查研究,G639.2
  4. 福建自驾车旅游空间开发格局研究,G895
  5. 基于EMD的车牌识别方法及应用,TP391.41
  6. 基于粗糙集的城市区域交通绿时控制系统研究,TP18
  7. 浙江省实施交通违法信息与交强险费率挂钩方案研究,D631.5
  8. 基于车载3D加速传感器的路况监测研究,TP274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交通静脉的测量及其应用,R445.1
  10. 六朝江西佛教及其相关问题研究,B948
  11. 基于运动目标轨迹分析的智能交通监控系统,TP277
  12. 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U492.8
  13. 基于智能视频检测技术的交通灯控制,TM923.5
  14. 大学校园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探究,G641
  15. 基于ZigBee技术的车辆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研究,TP274.2
  16. 金元平阳刻书的特点及文化影响,G239.29
  17. 论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D924.3
  18.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研究,D922.14
  19. 重庆利用轨道交通开展城市配送的研究,F572.88
  20.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F542
  21. 南昌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空间优化研究,F512.7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通史 > 文化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