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 者: 常丙林
导 师: 高文生
学 校: 河北医科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 显微解剖 岩斜区 手术入路 三叉神经腔
分类号: R322.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对成人颅骨干性标本和湿性标本的解剖及其数据测量,研究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RSSMA)的显微外科解剖标志,量化岩骨斜坡区入路的相关组织结构,为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切除颅内占位病变提供准确的解剖学数据。为增加手术安全性与可操作性,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甚至完全切除,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提供理论指导。材料与方法:成人湿性头颅标本10例,颅骨干性标本10例。对10例(20侧)经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不同性别的成人头颅湿性标本进行血管灌注染色后,模拟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手术入路进行解剖,逐层暴露岩骨斜坡区显微结构并详细记录操作步骤。显微镜下测量相关数据,以内听道道上结节(简称道上结节)为标志观察周围血管、神经等解剖结构。磨除内听道上结节和岩尖,切开三叉神经腔的硬脑膜壁和天幕,测量内听道上结节和岩尖磨除前后中颅窝、上斜坡和三叉神经的暴露范围。1颅骨干性标本将干性颅骨标本经眉弓上缘1cm处沿水平方向锯开去除顶盖骨,显露颅底骨性结构。对岩斜区进行骨性结构观察,重要识别横窦沟、乙状窦沟、岩上窦沟、三叉神经压迹、前庭水管外口、弓下窝、道上结节、岩尖等结构,并对该区与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相关的重要结构进行详细测量、拍摄,如测量星点-道上结节、星点-岩尖的距离,内听道上结节和岩尖的三维参数。标记出乙状窦沟后缘及横窦沟下缘的颅骨表面投影,模拟乙状窦后入路进行骨窗设计。显微镜下磨除骨性结构-内听道上结节与岩尖,并测量道上结节和岩尖磨除后的三维参数变化。2颅骨湿性标本模拟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逐层解剖,精确定位、测量与手术入路有关的重要解剖结构并进行拍摄。将经过备皮和彩色乳胶灌注的头颅标本固定于Doro手术头架上,设计基底向前,近乎以横窦为中心的倒L形切口。经星点做骨瓣成型,暴露横窦下缘和乙状窦后缘,放射状剪开硬脑膜并对硬脑膜进行悬吊。由于经过固定的脑组织会变硬、弹性较差,很难被牵拉出手术操作空间,因此常切除小脑外侧1/3后用脑压板将小脑向内侧牵开,暴露岩斜区结构。显微镜下测量星点-道上结节、星点-岩尖、道上结节-外展神经、道上结节-三叉神经、道上结节-面听神经的距离,观察毗邻的神经和血管,重点观测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岩静脉等结构的起源、走形分布及相互关系。移动手术显微镜,测量中颅窝、上斜坡和三叉神经的暴露范围。磨除道上结节和岩尖,切开Meckel腔侧壁和上壁的硬膜,自小脑幕缘沿岩骨嵴打开小脑幕,再次测量中颅窝、上斜坡和三叉神经的暴露范围。3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结果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对三叉神经和术野暴露数据测量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以P<0.05作为判断差异显著性的标准。结果:星点-道上结节的距离为53.4±4.6(49.7—61.8)mm、星点-岩尖的距离为72.1±4.9(67.9—81.4)mm,道上结节-三叉神经压迹外缘的距离为9.7±0.9(8.7—11.2)mm、道上结节-外展神经的距离为16.8±1.0(15.9—18.1)mm、道上结节-前庭水管外口的距离为20.1±0.8(19.2—21.3)mm、道上结节-弓状下窝的距离为9.4±1.1(7.6—10.5)mm、道上结节-岩尖的距离为18.3±1.0(17.4—19.9)mm、滑车神经汇入小脑幕缘处距岩骨嵴的距离为4.8±1.1(3.4—7.3)mm、面听神经距三叉神经距离为4.8±1.6(4.3—5.6)mm、面听神经距舌咽神经距离为4.9±1.8(4.4—5.5) mm。内听道上结节的三维参数如下:前后径9.8±1.7(8.3—12.8)mm、上下径5.7±1.1(4.1—7.2)mm、左右径14.1±2.4(10.6—17.1)mm;岩尖的三维参数为:前后径14.7±3.0(11.7—19.9)mm、上下径17.1±1.1(15.9—18.7)mm、左右径19.3±1.1(17.5—20.9)mm。道上结节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均可全部磨除,为不损伤三叉神经和面听神经,靠近神经处可留薄层骨质以保护神经,经统计学检验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岩尖前后径,左右径可全部磨除,磨除后的上下径为9.8±1.7(7.9—12.5)mm,经统计学检验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颅窝扩大显露范围为137.1±7.1mm2 ,上斜坡扩大显露至83.8±7.3mm2 ,三叉神经的显露长度为9.3±0.6mm,与术前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岩上静脉、岩上窦、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窝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均得以认定。结论: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可以将乙状窦后入路的手术野扩大显露到中颅窝的中线侧和上斜坡的侧方,并可显露Meckel’s腔内的三叉神经。该手术入路是切除主体在后颅窝,同时侵犯中颅窝和Meckel’s腔病变的安全、有效入路,而不需同时做幕上开颅手术。岩斜区血管走行及分支变异性较大,而且该部位动脉血管的损伤常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手术中不要轻易电凝肿瘤表面的血管,应在显微镜下确认该血管是进入肿瘤的供血动脉还是旁路血管。岩静脉是引流脑干和小脑前外侧血液回流的一组静脉,为便于术野暴露可将其切断。内听道上结节和岩尖的磨除是该入路的关键,术中内听道上结节可全部磨除,岩尖上下径磨除7.3±1.2(6.2—8.2)mm可有效显露术野。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英文摘要  7-11
研究论文 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11-34
  前言  11
  材料与方法  11-14
  结果  14-18
  附图  18-25
  附表  25-26
  讨论  26-30
  结论  30-31
  参考文献  31-34
综述 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研究现况与进展  34-41
致谢  41-42
个人简历  42

相似论文

  1. 采用前方入路与后方入路治疗股骨头骨折的回顾性研究,R687.3
  2. 应用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前环骨折治疗中的比较性研究,R687.3
  3. 后外侧入路在上颌骨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R739.8
  4. 内镜下经鼻蝶到海绵窦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R322
  5. 外侧联合角巩膜缘结膜入路开眶术切除眼眶后部肿瘤的临床研究,R739.7
  6. 颅咽管瘤术后尿崩、血钠紊乱临床因素分析,R739.41
  7. 脑干背外侧区手术入路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R651.1
  8. 蝶岩斜区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R651.1
  9. 神经内镜辅助下翼点锁孔入路鞍区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R651.1
  10. 经前额-纵裂至第三脑室前部入路的显微解剖研究,R739.41
  11. 颞下硬膜下入路至岩斜区的显微解剖研究,R651.1
  12. 联合锁孔入路对岩斜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R651.1
  13. 额颞眶颧手术入路下眶尖区的显微解剖学研究,R322
  14. 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R739.4
  15. 岩斜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50例病例分析),R739.4
  16. 骑跨颅中、后窝三叉神经鞘瘤两种手术入路的比较,R739.4
  17.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疗效,R687.3
  18. 岩斜区显微解剖及相关手术入路研究,R651.1
  19.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R651.1
  20. 桥小脑角区Ⅷ颅神经和周围神经血管位置关系的显微解剖,R322
  21. 枕下远外侧经髁手术入路中骨质磨除与手术视野关系的研究,R687.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人体形态学 > 人体解剖学 > 神经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