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染色体改变特点的研究

作 者: 段瑞
导 师: 张建中
学 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专 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 芯片-比较基因组杂交 荧光原位杂交
分类号: R733.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3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背景和目的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是一类起源于成熟T细胞的恶性肿瘤,是除去T/NK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间变大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等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外的一组T细胞肿瘤。该肿瘤在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发病率较高,占到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近20%,其进展快、预后差,在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免疫表现和和遗传学特征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尽管近来对该肿瘤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有一些研究,但是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了解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的分子遗传学改变特征,从而为揭示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分型、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GH)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用不同的荧光染料(Cy3:蓝色;Cy5:红色)标记待测肿瘤的DNA和正常的基因组DNA,同正常人的中期染色体杂交,通过检测染色体上两种荧光信号的相对强度比率,了解待测组DNA拷贝数的改变,同时发现发生异常的染色体的位置。Array-CGH将基因组DNA转移到芯片上进行杂交,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精确性。本实验应用1Mb Array-CGH检测37例PTCL-NOS染色体改变,并使用Tile path array-CGH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验证其部分结果。根据克隆性分析结果、形态学特征和提取DNA质量,最终确定本研究对象。其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解放军306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和上海长海医院病理科2001年10月-2008年12月存档的PTCL-NOS石蜡包埋组织标本47例,使用CD3抗体对5 m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定性、定位肿瘤细胞,经手工显微切割法去除坏死组织等提高肿瘤细胞成分的比例;2. DNA提取:采用QIAamp DNA Mini Kit提取、纯化石蜡包埋组织的DNA,使用多重PCR(产物为100bp, 200bp, 300bp和400bpDNA片段)对DNA质量进行检测;3.克隆性检测:应用BIOMED-2多重PCR体系(美国InVivoScribe公司),分析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克隆性;4.应用1Mb Array-CGH检测PTCL-NOS染色体改变;并经Tile path array-CGH验证1Mb Array-CGH的部分1、6、7、14号染色体改变;5.应用FISH对1Mb Array-CGH部分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确定或排除一些不确定的结果,同时可以发现一些染色体拷贝数目改变。结果1.经免疫组化染色和显微切割技术筛选后,对47例PTCL-NOS石蜡包埋组织进行DNA提取;经多重PCR检测提取DNA片段大小,结果显示:400bp,17例;300bp,10例;200bp+,10例;200bp,8例;100bp,2例。克隆性分析结果显示,26例为单克隆性,10例为多克隆性,1例结果不明确。选取DNA片段200bp+以上的37例PTCL-NOS进行1Mb Array-CGH分析,结果显示18例出现不同的染色体异常,19例未发现染色体异常。其中6例无明显染色体异常且呈多克隆基因型的病例,进一步复查组织切片未见明确的肿瘤性淋巴组织。因此,最终用于该研究的共31例,其中21例男性和10例女性,中位年龄52岁(12~75岁);11例发生在淋巴结,18例发生在结外组织,余2例部位不明;3例属于临床Ⅲ期,9例属于Ⅳ期,其余临床分期不清。25例获得临床随访资料,其中20例死亡,仅5例存活。2. 1Mb Array-CGH分析结果显示,31例中17例(55%)出现染色体异常改变,14例未发现染色体异常。频发性染色体获得(≥3例)的区域是:1p36.13-1p36.32, 1q21.1-1q23.3, 3p24.2-3p24.3, 3p13-3p14.3, 7q22.1, 7p22.1-7p22.,7q36.1-7q36.3,7q32.1-7q32.3,7q22.1-7q34,8q11.21-8q22.3,8q24.3,9p11.2-9q12,9q33.3-9q34.3和11p15.5,其中1p36.13-1p36.32,7q22.1,7q36.1-7q36.3,7q32.1-7q32.3,7q22.1-7q34,9p11.2-9q12和9q33.3-9q34.3是最常见的基因获得(≥4例)区域;频发性染色体缺失的(≥3例)区域是:1p21.2-1p12, 5q21.7-5q23.2, 6q24.2-6q25.3, 6q27,6q22.1,9p21.1-9p21.3,10q25.3-10q26.3,10p11.23-10q11.2,10q11.23-10q25.2,12p13.1-12p13.2, 2q24.11-12q24.3, 13q14.11-13q14.3, 13q21.3-13q22.2和13q13.3-13q14.3,其中1p12-1p21.1和13q14.11-13q14.3是最常见基因缺失的(≥4例)区域。另外,还发现1,3,4,5,7,8,9,11,14号染色体的多倍体和6,8,10,11,12,13号染色体的单倍体。3.上述数据经统计学方法(Kaplan-Meier检验、Pearson卡方检验及Cox回归分析)分析发现,1p36.13-1p36.32(包含基因APAJ1、FGR、TP73)的改变,10q、12p、13q的缺失与肿瘤预后密切关系,是引起预后不良的因素。4.高分辨率Tile path芯片CGH和FISH证实了一些上述重现性染色体片段的异常,也验证了1Mb芯片的结果的可靠性,并排除一些1Mb Array-CGH结果不确定的染色体改变。另外,FISH还发现7q34和14q11位点单拷贝数目的改变。结论1. CGH技术可以快速全面地分析肿瘤组织DNA拷贝数的变化,并在中期染色体上定位,是检测遗传不稳定性的好方法,对于淋巴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显示多数PTCL-NOS病例具有染色体异常改变,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即染色体改变结合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将PTCL-NOS分为高变组(染色体改变≥6个区域/例)和非高变组(染色体改变<6个区域/例); 1p36(包含癌基因FGR和抑癌基因NBL1、TP73等)改变组和无1p36改变组; 1p12-21.1 (包含基因RBM15)缺失组和无1p12-21.1组。绝大多数具有染色体异常改变的PTCL-NOS病例组织形态学往往呈现明显异型性,可以作为该肿瘤分子分型的重要依据。3.随访结果也表明,本组PTCL-NOS研究病例的高变组与非高变组总生存时间有显著差异,前者短于后者;1p36.13-36.32改变组的总生存期短于无改变组,有10q、12p及13q的缺失组的总生存期分别短于无缺失组。1p12-21.1缺失组的总生存期有低于无1p12-21.1缺失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是由于病例数较少所致,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积累更多病例以证实这一趋势。上述染色体的改变是引起PTCL-NOS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可作为预后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4.另外,FISH证实Array-CGH结果的同时,也可以得出基因拷贝数目的变化,有利于寻找该肿瘤特异性染色体改变。这些都为揭示PTCL-NOS遗传学特征等特点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全文目录


缩略词表  5-7
中文摘要  7-10
英文摘要  10-14
前言  14-17
材料与方法  17-32
  1. 临床病例收集  17
  2. 免疫组化染色和显微切割  17-19
  3. DNA 提取  19-20
  4. DNA 质量的检测  20-24
  5. 克隆性分析  24-25
  6. 1Mb Array-CGH  25-30
  7. Tile path array-CGH  30
  8. 荧光原位杂交  30-32
结果  32-46
讨论  46-51
结论  51
参考文献  51-59
文献综述  59-76
个人简历  76-77
致谢  77-78

相似论文

  1. FISH检测多粘类芽孢杆菌研究及其在猪粪有机肥和土壤中的应用,S144
  2. 荆州黑麦6R染色体抗白粉病基因的定位及分子标记,S512.1
  3. 蒿属五个物种的细胞遗传及分子细胞遗传特性研究,S682.11
  4. 应用FISH和LCSM技术对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初步研究,R575.2
  5. 肾透明细胞癌多中心病灶克隆起源的3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类型研究,R737.11
  6. 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尿脱落细胞技术对尿路上皮肿瘤诊断及复发监测的临床应用研究(附43例报告),R737.1
  7. 黄瓜芽黄突变相关基因的初步定位研究,S642.2
  8.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在膀胱癌诊断及监测中的意义,R737.14
  9. GLPp16/CSP17探针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R737.14
  10. 正常人及初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细胞中特定染色体相对端粒长度的研究,R733.7
  11.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子宫颈上皮细胞hTERC基因扩增的临床应用研究,R737.33
  12. FISH检测快速诊断曲霉菌感染的临床价值,R519
  13. 活性污泥中降解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分析,X703
  14. 活性污泥菌群结构变化的分子生物学解析,X703
  15. 硫化镍铜矿浸出体系中菌群组成及浸出效果研究,TF18
  16.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特征研究,R733.7
  17. 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研究,R733.7
  18. 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及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研究,R733.3
  19. 7、17号染色体异常预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R737.14
  20. 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研究,R733.3
  21. 高危型HPV感染和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表达的研究,R737.33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 > 网状内皮系统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