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活性污泥菌群结构变化的分子生物学解析

作 者: 张攀
导 师: 朱彤
学 校: 东北大学
专 业: 化工过程机械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菌群结构 金属膜生物反应器 链式聚合酶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荧光原位杂交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环境科学的发展,由于传统的纯培养分析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能满足环境分析的要求。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许多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应用于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的分类、鉴定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动态分析中。本文通过以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GG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FISH(Fl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技术为主的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浸没式板式金属膜生物反应器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群结构的时空分布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旨在从分子生物学的水平上对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样品的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浸没式板式金属膜生物处理技术是一项正在逐步完善中且极具应用前景的处理中、高浓度生活污水的新技术。在实验室水平,本研究对单独运行硝化槽和同时运行硝化槽和脱氮槽(A/O)金属膜生物反应器的启动和运行进行了研究。系统稳定运行114天,COD去除率保持在85%,总氮去除率从30%上升到90%,氨氮去除率为90%左右;出水水质指标COD为10 mg/L左右,TN从20 mg/L降至4mg/L左右,NH4+-N为1 mg/L以下,NO3--N为25 mg/L降至3mg/L以下,NO2--N从0.3 mg/L降至0.05mg/L以下,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为了排除中试装置的杂质干扰问题,简化实验方案,进行了膜生物反应器小试实验装置的运行研究,采用的原水为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废水,排除了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在膜生物反应器小试实验装置的运行过程中,观察梯度凝胶电泳图谱,可知菌群结构产生变化,且污泥培养一周左右后,优势菌种数目稳定,系统稳定运行,处理水质效果良好。采用PCR、DGGE、FISH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金属膜生物处理系统中菌群的变化驯化和生长、硝化菌群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脱氮槽内硝化菌群与氮素组成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PCR-DGGE结合FISH检测结果表明:随着运行时间的增长,系统中可检出微生物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并最后趋于稳定,不同菌种的相对丰度也发生了变化。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7
英文缩写表  7-10
第1章 绪论  10-19
  1.1 水资源及水环境现状  10
  1.2 水处理技术概述  10-11
  1.3 膜技术概述  11-13
    1.3.1 膜技术处理污水的原理  12
    1.3.2 膜的分类  12-13
  1.4 膜反应器技术概述  13-17
    1.4.1 膜絮凝反应器  13-14
    1.4.2 膜生物反应器概述  14
    1.4.3 膜生物反应器的特点  14-16
    1.4.4 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现状  16
    1.4.5 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现状  16-17
    1.4.6 金属膜生物反应器  17
  1.5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17-19
第2章 实验中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19-31
  2.1 概述  19
  2.2 总DNA提取  19-20
  2.3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20-24
    2.3.1 PCR技术的原理  21-23
    2.3.2 PCR反应体系  23-24
  2.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24-27
    2.4.1 DGGE技术的原理  24-25
    2.4.2 PCR-DGGE流程  25-26
    2.4.3 PCR扩增  26
    2.4.4 DGGE技术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26-27
  2.5 荧光原位杂交(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27-31
    2.5.1 FISH技术的发展概况  28
    2.5.2 FISH技术的原理  28-30
    2.5.3 FISH技术的应用  30-31
第3章 金属膜生物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  31-38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34
    3.1.1 实验装置  31-33
    3.1.2 实验材料  33-34
    3.1.3 实验主要仪器  34
  3.2 分析方法  34-35
  3.3 浸没式板式金属膜生物反应器的启动  35
  3.4 浸没式板式金属膜生物反应器的稳定运行  35-38
    3.4.1 有机物的去除  35-36
    3.4.2 N元素的去除  36-38
第4章 微生物群落的分子检测与分析  38-76
  4.1 实验原料与设备  39-40
    4.1.1 实验原料及采集  39
    4.1.2 实验设备  39-40
  4.2 活性污泥中DNA的粗提与纯化  40-41
    4.2.1 试剂及其配法  40
    4.2.2 实验方法  40-41
  4.3 PCR扩增  41-42
    4.3.1 PCR实验所需试剂  41
    4.3.2 PCR实验方法  41-42
  4.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42-44
    4.4.1 DGGE所需试剂及其配方  42-43
    4.4.2 DGGE实验方法  43-44
  4.5 荧光原位杂交(FISH)  44-48
    4.5.1 FISH所用试剂及其配方  44-46
    4.5.2 实验方法  46-48
  4.6 结果与讨论  48-69
    4.6.1 总DNA的提取与纯化  48-50
    4.6.2 PCR的扩增结果  50-51
    4.6.3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  51-62
    4.6.4 硝化菌的FISH分析  62-69
  4.7 实验结果分析  69-75
  4.8 小结  75-76
第5章 结论和建议  76-78
  5.1 结论  76
  5.2 建议  76-78
参考文献  78-82
致谢  82

相似论文

  1.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2. FISH检测多粘类芽孢杆菌研究及其在猪粪有机肥和土壤中的应用,S144
  3. 荆州黑麦6R染色体抗白粉病基因的定位及分子标记,S512.1
  4. 蒿属五个物种的细胞遗传及分子细胞遗传特性研究,S682.11
  5. 应用FISH和LCSM技术对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初步研究,R575.2
  6. 肾透明细胞癌多中心病灶克隆起源的3号染色体短臂缺失类型研究,R737.11
  7. 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尿脱落细胞技术对尿路上皮肿瘤诊断及复发监测的临床应用研究(附43例报告),R737.1
  8. 黄瓜芽黄突变相关基因的初步定位研究,S642.2
  9. 多色荧光原位杂交在膀胱癌诊断及监测中的意义,R737.14
  10. GLPp16/CSP17探针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R737.14
  11. 正常人及初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细胞中特定染色体相对端粒长度的研究,R733.7
  1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子宫颈上皮细胞hTERC基因扩增的临床应用研究,R737.33
  13. FISH检测快速诊断曲霉菌感染的临床价值,R519
  14. 河南省呼吸道合胞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R373
  15. 活性污泥中降解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微生物菌群结构分析,X703
  16. 硫化镍铜矿浸出体系中菌群组成及浸出效果研究,TF18
  17. 普通小麦/欧山羊草6U附加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及生理抗旱性分析,S512.1
  18. 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及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研究,R733.3
  19. 乳腺癌超声表现与病理和分子生物学指标关系的研究,R445.1
  20. 巴西橡胶树REF、RT和SRPP基因物理定位的研究,S794.1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