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误区与引导

作 者: 王建华
导 师: 张云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观 高等教育 市场导向 引导
分类号: G647.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3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大学生就业观是大学生对就业的目的、意义、方式、空间诸方面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对就业行为的选择起导向作用,推动着对就业行为的选择。改革开放之后,大学生就业观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人才统包统分的就业观(1983年之前);向市场导向过渡的就业观(1983年至1993年);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观(1993年至今)。当前,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观已成为主流。但由于我国就业环境的不够完善,加上一些历史遗留因素,大学生的就业观还存在一些误区。这种误区不是就大学生的角度而言,而是就国家的高度和社会需要而言,体现的是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理想期待和大学生就业现实选择之间的差距。大学生就业观当中的误区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当代大学生看重物质条件和经济利益,不太愿意去农村和艰苦地区就业,不太愿意进入艰苦行业就业,毕业生的分布高度集中。第二,受当前就业观的影响,大学生热衷于考证、考研、社会实践,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习的功利性和浮躁心态。第三,大学生积极自主就业的同时也存在复杂心态:对原有分配体制的怀念;简历作假暴露的不讲诚信;依靠托关系等不公平竞争的方式就业。这三个方面分别带来不同的问题:第一,毕业生的高度集中会带来人才分布不平衡、人才高消费和人才浪费等问题;第二,就业观带来的急功近利和浮躁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三,种种复杂心态及行为影响社会公平,不利于公平竞争。究竟是哪些因素让大学生的就业观中存在这些误区?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原因:第一,现有产业结构决定了大学生首选城市及发达地区就业;为就业而考证和考研、热衷于课外打工而忽视理论学习、就业中的简历作假、托关系走后门等行为与就业形势不够乐观所带来的恐惧感有关;第二,大学生精英意识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存在矛盾,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大学生社会身份的下移,另一方面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传统的考试制度使精英意识尚难以消除;第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消极价值观念的不良影响让大学生不愿去艰苦地区就业;第四,社会舆论存在着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因素,使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难以自主。针对这些误区,我们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观进行适当的引导。第一,保持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和支持创业,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形势。第二,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区域差距、缩小行业差别等措施逐步改变社会发展中的不公平现象为消除精英意识提供现实条件。第三,重点关注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第四,营造良好的就业舆论并完善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第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强化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就业观是个人主观意愿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产物,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观的误区离不开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由于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观的误区必须持续努力,常抓不懈。

全文目录


摘要(中文)  6-8
摘要(英文)  8-13
导言  13-21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3
    1. 问题的提出  13
    2. 研究意义  13
  (二) 近五年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19
    1. 有关大学生就业及就业观研究文献的分布  14-15
    2. 近五年有关大学生就业观研究的基本概况  15-19
  (三)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19-21
    1. 研究思路  19
    2. 研究方法  19
    3. 创新之处  19-20
    4. 研究基础  20-21
一、大学生就业观及其在改革开放后的演变  21-25
  (一) 大学生就业观及相关概念  21
  (二) 改革开放后大学生就业观的演变  21-25
    1. 人才统包统分的就业观  22
    2. 向市场导向过渡的就业观  22-23
    3. 市场导向的就业观  23-25
      (1) 自主择业  24
      (2) 自谋职业  24-25
二、由大学生相关现象剖析就业观存在的误区  25-33
  (一) 毕业生就业分布的高度集中及其后果  25-28
    1. 毕业生就业分布的高度集中  25-27
      (1) 农村大学生向城市的集中  25-26
      (2) 中西部毕业生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  26
      (3) 大学生向少数行业的集中  26-27
    2. 毕业生的高度集中造成人才分布的不平衡  27-28
  (二) 大学生就业观影响下的学习现象及其隐忧  28-31
    1. 大学生学习的三个热门现象  28-30
      (1) 为就业而考证  28-29
      (2) 就业压力之下选择考研  29
      (3) 为就业而兼职  29-30
    2. 学习的功利性影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0-31
  (三) 大学生就业过程存在的复杂心态及其影响  31-33
    1. 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复杂心态  31-32
      (1) 积极的自主意识  31-32
      (2) 仍然存在的复杂心态  32
    2. 复杂心态不利于社会公平  32-33
三、大学生就业观存在误区的原因探讨  33-40
  (一) 大学生的现实选择与当前就业状况紧密相联  33-35
    1. 现有产业结构决定大学生就业的地域与行业  33-34
    2. 当前就业形势给部分大学生带来恐惧感  34-35
  (二) 大学生的精英意识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存在矛盾  35-37
    1.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大学生社会身份的下移  35
    2. 大学生的精英意识仍然存在现实基础  35-37
      (1) 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35-37
      (2) 传统的考试制度  37
  (三) 消极价值观念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37-38
    1. 拜金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  37-38
    2. 享乐主义对大学生的干扰  38
  (四) 社会舆论存在的弊端给大学生就业产生压力  38-40
    1. 社会舆论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因素  38-39
    2. 社会舆论给大学生就业产生压力  39-40
四、综合引导大学生树立更科学的就业观  40-52
  (一) 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形势  40-43
    1. 保增长与保就业相结合  40-41
    2. 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41-42
    3. 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42-43
  (二) 协调社会发展减少精英意识  43-45
    1. 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43-44
    2. 统筹东中西部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44
    3. 统筹行业发展缩小行业差别  44-45
  (三) 营造良好的就业舆论与公平的就业环境  45-48
    1. 引导媒体增加对平凡人物的关注度  45-46
    2. 家长应适当降低对子女的就业期望  46-47
    3. 完善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  47-48
  (四) 完善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48-49
    1. 重点关注和帮助贫困大学生就业  48-49
    2.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  49
  (五) 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  49-52
    1. 艰苦奋斗再教育  50-51
    2. 强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1-52
结语  52-53
参考文献  53-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电缆巡检车图像引导技术的研究,U469.6
  2. 居住区中心绿地开放性设计研究,TU985.125
  3. 调整云南高等教育结构的策略研究,G649.2
  4. 云南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G649.2
  5. 马洛—克罗恩社会赞许性量表的修订及相关研究,B841.7
  6.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7.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管理研究,G642.3
  8. 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G807.4
  9.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10.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适应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B844.2
  11. 高校成人大学生心理压力、社会支持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G724
  12. 手机媒体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14. 福建省高职院校女子篮球队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41
  15. 艺术体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功能的影响,G834-4
  16. 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初级套路对普通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实验研究,G831.3
  17.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G645.5
  18.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19.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267.6
  20.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21. 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B844.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学校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