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析阎锡山“兵农合一”制度

作 者: 郝恩伟
导 师: 郭卫民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兵农合一 阎锡山 乡村社会
分类号: K2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0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阎锡山当局为了在山西有限的地域内缓和兵源与粮食危机,与中共争夺山西的统治权,在其辖区内的广大农村实行了“兵农合一”,即所谓的“土改”。然而这一制度的实行并未达到对乡村社会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发挥重新整合乡村社会秩序的功能,而且在与中共争取农民的支持上,更是相形见绌。本文通过对阎锡山“兵农合一”理论构建的探讨、规章制度的剖析和实践效果的考察来揭示“兵农合一”思想的实质,复原“兵农合一”在村的实践过程,展现近代山西在一特定时段(1943-1948)的阎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特点,了解当时山西乡村社会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窥测阎政权延伸国家权力至乡村社会失效的原因。全文共分三章。第一章探讨了阎锡山“兵农合一”制度的理论构建与“兵农合一”思想的实质。“兵农合一”制度是从“公平制度”、“物劳主义”、“土地村公有”等思想发展演进而来,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孙中山“平均地权”政策和中国古代“井田制”的影响。“兵农合一”思想虽然包含了阎以往的民族主义意识,但其价值主导取向以反共为主。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兵农合一”产生的背景、实施办法以及“兵农合一”在村的实践过程和运作机制。首先深入分析了“兵农合一”实施的背景是由于经济破产、军事压力和阎锡山的政治企图。接着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兵农合一”的内容并对之做了简要的分析,得出“兵农合一”实际上是一种战时的农村经济体制,它把当时的乡村社会完全纳入了战争机器。最后较为详尽地介绍了“兵农合一”在村的实践过程和运作机制。第三章考察剖析了“兵农合一”对山西农村社会整合的效果。首先考察了“兵农合一”制度在山西执行的情形,得出“兵农合一”仅在山西的晋西和晋中地区较彻底地实行过。其次,通过分析中共和阎锡山当局对晋中一些典型村的调查材料,并以之为透视点,全面反映并勾画出了“兵农合一”制度下,阎锡山统治区的经济社会面貌。最后,分析并揭示“兵农合一”制度下民众动员的手段与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特点。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昨天能自然到今天吗—教育引领,G629.2
  2. 民国时期阎锡山统治区的山西图书出版研究,G239.29
  3. 社会转型:国家与乡村社会的互惠关系,C912.82
  4. 论阎锡山的乡村治理思想(1917-1928),K258
  5. 乡村社会的非正式宗教组织研究,C912.82
  6. 阎锡山的军事工业建设思想研究,K263
  7. 阎锡山统治区的山西期刊业研究,G239.29
  8. 1935-1940年阎锡山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研究,K265
  9. “在三颗鸡蛋上跳舞”,K265
  10. 陕甘宁边区乡村社会保障研究,C913.7
  11. 试论电视剧《八路军》的史诗化审美追求,J905
  12. 阎锡山幕僚研究,K258
  13. 中西交融的阎锡山故居,TU251
  14. 阎锡山与美国关系研究(1945年8月—1949年4月),K266
  15. 试析国民军与晋系的关系(1924—1927),K262
  16. 柯璜研究,J209.2
  17. 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K265
  18. 1924年至1928年阎奉关系的演变,K262
  19. “牺盟会”与阎锡山对抗战的贡献,K265
  20. 多元权威冲突与交错,D920.4
  21. 阎锡山“绥西屯垦”研究,F329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