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耻德的困境与重建

作 者: 王云丽
导 师: 颜峰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耻德 荣辱观 知耻心 羞耻心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 B8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耻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底线的伦理道德,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重点实践的道德领域。具备耻德不仅对人们自身道德有引导、约束和激励功能,而且有利于培养人们正确的道德品质、激发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人们的道德自律。耻德的建构对公民的道德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社会的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运行,耻德的建构面临着种种困境:市场化生存与传统耻德的冲撞、全球化趋势与传统耻德的疏离、虚拟性存在与现实耻德的抵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耻德混淆。本文针对耻德建构面临的这些困境,做出了相应的原因分析。耻德的建构面临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四种矛盾的存在:耻德要求的一元与多元价值观的矛盾、耻德要求的洋为中用与一味拿来的的矛盾、耻德要求的终极价值与相对主义盛行的矛盾、耻德要求的人文意识与科学主义至上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耻德重建的指导原则,同时还探讨了耻德重建的路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耻德在公民道德养成的重要性来改善社会的不良风气,从而加强公民自身道德建设,具备知耻心和羞耻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保障。在当今社会耻德普遍缺乏的情况下,我们要贯彻好“八荣八耻”的精神就要做到既立足传统,又从国家、社会实际出发,重建好耻德。与荣辱观不同的是,耻德是从反向来激励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导论  8-13
  0.1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8-10
    0.1.1 理论价值  8-9
    0.1.2 实践价值  9-10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0-12
    0.2.1 国外关于耻德的研究  10-11
    0.2.2 国内关于耻德的研究  11-12
  0.3 课题在学术方面的创新和预期学术成果  12-13
第一章 耻德的生成及功能探析  13-19
  1.1 耻德的生成条件  13-15
    1.1.1 主体内因  13
    1.1.2 社会评价  13-15
  1.2 耻德的社会功能  15-16
    1.2.1 引导功能  15
    1.2.2 约束功能  15
    1.2.3 激励功能  15-16
  1.3 耻德在公民道德养成的作用  16-19
    1.3.1 耻德有利于培养正确道德品质  16-17
    1.3.2 耻德有利于激发进取精神  17
    1.3.3 耻德有利于加强道德自律  17-19
第二章 耻德的现实障碍和原因分析  19-35
  2.1 耻德的困境  19-27
    2.1.1 市场化生存与传统耻德的冲撞  19-21
    2.1.2 全球化趋势与传统耻德的疏离  21-23
    2.1.3 虚拟性存在于现实耻德的抵触  23-24
    2.1.4 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耻德混淆  24-27
  2.2 耻德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27-35
    2.2.1 耻德要求的一元与价值观多元的矛盾  27-29
    2.2.2 耻德要求的洋为中用与一味拿来的矛盾  29-30
    2.2.3 耻德要求的终极价值与相对主义盛行的矛盾  30-31
    2.2.4 耻德要求的人文意识与科学主义至上的矛盾  31-35
第三章 耻德重建的指导原则  35-42
  3.1 坚持主导性与多元性的辩证统一  35-36
    3.1.1 坚持价值观"一元"与"多元"相统一  35
    3.1.2 坚持集体主义主导原则  35-36
    3.1.3 坚持社会本位价值观原则  36
  3.2 坚持对话世界与立足传统的辩证统一  36-38
    3.2.1 洋为中用原则  36-37
    3.2.2 古为今用原则  37
    3.2.3 改革创新原则  37-38
  3.3 坚持现实性与虚拟性的统一  38-42
    3.3.1 加强情感沟通原则  38-39
    3.3.2 回归现实原则  39-40
    3.3.3 人的全面发展原则  40-42
第四章 耻德重建的路径  42-51
  4.1 以育化良知为耻德构建的向导  42-46
    4.1.1 加强知耻和尚荣教育  42-43
    4.1.2 注重正义感教育  43-44
    4.1.3 强化自省教育  44-46
  4.2 以时代精神为耻德构建的支撑  46-48
    4.2.1 求真务实  46
    4.2.2 改革创新  46-47
    4.2.3 以人为本  47-48
  4.3 以制度创新为耻德构建的保障  48-51
    4.3.1 以健全法规制约为基础  48-49
    4.3.2 以践行法律规范为准则  49
    4.3.3 以提高公民耻德为目标  49-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52-56
致谢  56-57
研究生学习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57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儒家教育思想中的主体间性思想研究,G40-09
  3. 扩招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G643.1
  4.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5.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研究,G641
  7.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64
  8.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9.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研究,G647.38
  10.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11. 税务系统反腐倡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F812.42
  12.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3. 建立虚拟班级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41
  14.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5.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G641
  16. 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研究,G647
  17. 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8. 主体间性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构建的探索,G641
  19. 外国留学生社会认同与自我认同的研究,G648.9
  20.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研究,G641
  21.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G641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伦理学(道德哲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