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政府主导型的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作 者: 徐继龙
导 师: 冉光和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行政管理
关键词: 政府主导 长江流域 生态补偿机制
分类号: X-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6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态与经济协调建设是实现长江流域科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清晰的证实,上游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不仅对长江流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对国家的生态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长江流域上游作为下游的生命线、全流域的生态屏障和国家的生态中枢,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进行了艰难的工程移民,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丧失了发展经济的机会,致使上游生态安全受到威胁,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下游,而下游与国家作为生态和经济的受益者,必须对上游支付的生态成本和牺牲的发展成本做出补偿,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将直接阻碍上游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必将成为全流域持续发展和实现国家全局战略的制约因素。由于上游生态环境的极端重要性,研究政府主导下的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旨在为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上游与下游良性互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维护区域公平正义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探索模式。本文通过掌握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现状,对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在借鉴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机理。在全面总结和分析国外政府流域生态补偿中的经验做法之后,具体阐述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特点,全面分析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产生变化的原因,提出了政府主导型的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路径选择。论文的核心部分有两部分,一是界定生态补偿的概念内涵,分析了政府主导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机理,研究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特点、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产生变化的原因;二是研究了政府主导型的长江流域生态补偿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中央政府“职责补偿”、流域区际政府“义务补偿”、地方政府的“自我补偿”等三种补偿路径,从而确立了长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机制框架。本文为长江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参考。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8
1 绪论  8-12
  1.1 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8-9
  1.2 研究的目标及思路  9-10
  1.3 研究的假设及方法  10-11
  1.4 研究的内容及资料  11-12
2 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理分析  12-18
  2.1 生态补偿的基本概念界定  12-13
  2.2 理论借鉴  13-16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3-14
    2.2.2 公共产品理论  14-15
    2.2.3 外部性理论  15-16
  2.3 长江流域生态补偿的机理  16-18
3 国外政府流域生态补偿实践经验借鉴  18-22
  3.1 德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和补偿模式  18-19
  3.2 美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和补偿模式  19-20
  3.3 哥斯达黎加生态补偿的实践和补偿模式  20-22
4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22-30
  4.1 生态脆弱性显著  22-24
  4.2 资源分布不均匀  24-25
  4.3 经济发展不平衡  25-28
  4.4 社会发展不同步  28-30
5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变化的原因分析  30-36
  5.1 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是根本原因  30-31
  5.2 大规模的工程移民是重要原因  31-32
  5.3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现实原因  32-33
  5.4 自然条件恶劣和地质复杂是自然原因  33-34
  5.5 国家采取非均衡发展政策是历史原因  34-36
6 政府主导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36-49
  6.1 长江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思路  36-38
    6.1.1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前提是要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  36-37
    6.1.2 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是确保其能起到保护生态的实效作用  37
    6.1.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是如何协调相关利益实体  37-38
  6.2 中央政府作为利益主导体应高度明确“职责补偿”  38-42
    6.2.1 给予强有力的财税金融支持  38-39
    6.2.2 大力推进刚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39-40
    6.2.3 对水利工程的修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评估  40-41
    6.2.4 建立平衡补偿利益关系的协调机制  41-42
  6.3 流域区际政府作为利益共同体应深刻强化“义务补偿”  42-46
    6.3.1 刚性的资金补偿是基础和首要  42-43
    6.3.2 帮扶规划合理的产业布局是根本  43-44
    6.3.3 调配高层次人才智力扶贫是关键  44-45
    6.3.4 扶持上游提升劳动力素质是结合点  45-46
  6.4 地方政府作为利益攸关体应大力推进“自我补偿”  46-49
    6.4.1 切实转变发展观念,摒弃急功近利的发展意识  46-47
    6.4.2 充分发展生态经济,摆脱粗放增长的发展模式  47-48
    6.4.3 积极培育引进人才,扭转动力不足的发展局面  48-49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49-51
  7.1 研究结论  49
  7.2 研究展望  49-51
致谢  51-52
参考文献  52-55
附录  55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55

相似论文

  1. 退耕还林跟踪研究,F326.2
  2. 农村扶贫中的政府行为研究,F323.8
  3. 政府主导下的职称外语考试现状及对策研究,C975
  4. 苏州市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研究,X321
  5. 苏州市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X321
  6. 我国巨灾保险模式建立问题研究,F842.6
  7. 淮滨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F127
  8.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F205
  9. 财务高管聘任与变更研究,F233
  10. 大伙房水库与上下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X321
  11. 产业规制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X-01
  12. 建立健全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财税政策研究,X-01
  13. 长江流域及长江口溶解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释放通量,X51
  14. 中国行政诉讼思维新视野,D925.3
  15. 香港学前教育券研究,G619.2
  16. 基于SPOT VEGETATION数据的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S127
  17. 吴起县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X32
  18.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X-01
  19.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X321
  20. 中国公益林生态补偿研究,F326.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理论 > 环境保护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