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研究

作 者: 黄婵华
导 师: 邓乐平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公司债券 民营企业 信用风险 担保制度 信用评级制度
分类号: F832.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4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司债券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完善的公司债券市场,在稳定金融市场,防范金融危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公司债券市场就已经开始启动。在其发展之初,有着良好的开端,但由于无规律可循,又因为当时我国经济处于转轨初期,对许多金融体制的设计处于摸索阶段,政府在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中,行政主导作用非常明显,许多政策带有较为浓厚的计划色彩,如对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投资主体、发行额度、发行方式、发行价格、融资用途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的行政干预。另外,国家在资本市场结构的设计规划中选择了优先发展股票市场的思路,这些原因使得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导致公司债券做为重要融资工具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总体来说,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从改革初期的大规模发展到急剧萎缩,然后又到再次重启,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带有一定“中国特色式”的发展特点。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滞后,导致了我国的融资体制发展不平衡,不能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应有的支持。主要表现在:第一,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不平衡,以银行体系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占主要地位,导致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第二,直接融资中,做为资本市场发展的两个车轮子,债券融资滞后于股票融资,导致资本市场结构发展不平衡;第三,债券市场中,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与国债市场和金融债券市场,导致企业的融资渠道不通畅。成熟的公司债券市场能够给一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稳定的资本结构,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规范而有效的公司债券市场,是解决资本市场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化解潜在金融风险、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战略需要。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第一,有利于拓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满足企业融资的需求。有助于企业改善资本结构,强化企业硬预算约束,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二,有利于化解融资结构过度集中于银行系统,有利于发展直接融资,改变间接融资比例过高的局面,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体系。第三,规范有序的公司债券发行,将激活市场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一些机构的发展,推进市场的中介机构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第四,有利于丰富资本市场的产品链,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渠道,优化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使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在发达国家中,许多优质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融通资金,公司债券市场的规模远远超过了股票市场的规模,如美国证券市场中,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和股票这三个基础证券品种,公司债券所占比重在50%到60%之间。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在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认识到公司债券市场的“备用胎”意义,也开始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可见,时至今日,无论是和国内其他金融市场比较,还是与国外的同类市场比较,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处于滞后的状态,规范的、大规模的公司债券市场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完善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当前,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纵深推进,制约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深层次制度制约得以逐渐缓解,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转折性的发展机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两个轮子,由于市场约束和制度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滞后于股票市场的发展。因此,为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国家在宏观政策层面对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给予了明确的支持。从政策制定方面而言,管理层出台的政策在整体上是支持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的,如2008年出台的《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是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办法对公司债券市场的发行、交易和流通等制度作出了一系列的新规定,对改变过去公司债券市场发行行政干预过多,改变政府主导的局面,推进市场化发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公司的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在不断发展,中介机构逐渐规范,这些都构成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可以预见,在越来越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支持下,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将会不断深化,进而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升其在资本市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的约束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大批优秀的企业成长起来,金融市场在配制资源中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法律、监管、市场基础设施和市场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在新一轮金融改革大潮中,公司债券作为一种成熟的融资方式所具有的种种优势,重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本文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股票市场得到制度性变革,国家政策对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给与越来越多支持,公司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的宏观、微观经济条件发生巨大变化的前提下,探讨现阶段发展公司债券市场面临的新契机,挖掘当前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主要存在的问题,最后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的架构如下:第一章,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概况。第一,介绍公司债券市场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厘清公司债券与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可转换债券的关系。第二,通过回顾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沿革,总结出在特殊的经济体制背景下,公司债券市场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的发展道路,发展滞后的表现以及原因。第三,从国内国际的角度,简单说明现阶段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必要性。第二章,公司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的新契机。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宏观经济环境与微观经济环境、金融体制、金融政策法规等发生的变化,探讨现阶段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具备的有利条件,结合这些有利条件,挖掘出当前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应该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扩大公司债券市场的规模,主要是放松对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限制,引入民营企业,扩大公司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二是加强对公司债券发行主体信用风险的防范,主要从完善债券担保制度信用评级制度的两个角度探讨。第三章,引入民营企业,扩大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第一,从企业的组织形式分析公司债券的产权特征,说明民营企业具有符合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产权特征。第二,介绍我国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特点,说明我国的公司债券发行主体中,属于中央政府机构性质的公司债券占据40%的发行额,属于市政债券性质的占据20%的发行额,而民营企业仅占据极小的份额,大量的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第三,探讨民营企业成为公司债券市场发行主体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从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民营企业符合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条件、民营企业有发行公司债券进行融资的需求、民营企业成为公司债券发行主体具有重大意义的角度说明引入民营企业成为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必要性。从公司债券市场和民营企业当前所处的经济环境以及自身发展出发,说明当前阶段引入民营企业成为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紧迫性。从国家政策引导,各种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近年来良好的经济制度环境,民营企业自身的成长出发说明可行性。第四章,公司债券发行主体信用风险的防范。主要从担保制度和信用评级制度的建设两个角度探讨。第一,完善公司债券市场的担保制度。首先从我国公司债券发行强制担保的渊源、新的经济环境下取消银行为公司债券担保、完善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担保制度的必要性出发,分析我国公司债券市场担保的特点。然后结合我国的国情,探讨完善公司债券担保制度的建议。第二,完善公司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首先说明信用评级对债券发行的重要性,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公司债券信用评级制度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3-7
Abstract  7-12
引言  12-14
1. 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概况  14-27
  1.1 公司债券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6
    1.1.1 公司债券与企业债券  14-15
    1.1.2 公司债券与可转换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  15
    1.1.3 公司债券的分类  15-16
  1.2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概况  16-21
    1.2.1 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沿革  16-19
    1.2.2 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表现  19-21
  1.3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  21-25
    1.3.1 严格管制发行程序  22-23
    1.3.2 融资体制不规范  23-24
    1.3.3 信用评级制度不健全  24
    1.3.4 缺乏机构投资者  24
    1.3.5 二级市场割裂,债券流动性不足  24-25
  1.4 我国发展公司债券市场的必要性  25-27
2. 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新契机  27-34
  2.1 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新契机  27-31
    2.1.1 管理层的重视  27-28
    2.1.2 投资者对公司债券需求的增加  28
    2.1.3 上市公司的融资理念和方式发生变化  28-29
    2.1.4 《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改善发行机制  29-31
  2.2 促进公司债券市场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1-34
    2.2.1 放松对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限制  32
    2.2.2 对公司债券发行主体信用风险的防范  32-34
3. 扩大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  34-44
  3.1 从企业的组织形式分析公司债券的产权特征  34-36
  3.2 我国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特点  36-37
    3.2.1 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相关法律规定  36
    3.2.2 我国公司债券发行主体的特点  36-37
  3.3 民营企业成为公司债券市场发行主体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  37-44
    3.3.1 必要性  38-40
    3.3.2 紧迫性  40-41
    3.3.3 可行性  41-44
4. 公司债券发行主体信用风险的防范  44-52
  4.1 完善公司债券的担保制度  44-47
    4.1.1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担保的特点  45-46
    4.1.2 完善我国公司债券担保制度的建议  46-47
  4.2 完善公司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  47-52
    4.2.1 债券信用评级的重要性  47-48
    4.2.2 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的问题  48-49
    4.2.3 完善我国公司债券信用评级制度的建议  49-52
结束语  52-53
参考文献  53-56
致谢  56-57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57

相似论文

  1. 企业思想教育与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64
  2. 中西方民营企业工会体制建设对比研究,D411
  3. 出版社赊销信用风险控制问题研究,G231-F
  4. 古浪县民营企业劳资冲突与调适问题研究,F276.5
  5. 民营企业社会价值分析及案例研究,F276.5
  6. 安徽省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F276.5
  7. 并购异化中的会计寻租研究,F271
  8. 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的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研究,F276.5
  9. 民营企业员工的企业社会责任认同状况研究,F270
  10. 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研究,F272.92
  11. 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F276.3
  12. 交通银行零售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3
  13. 农村信用社零售信用风险管理研究,F832.4
  14.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衍生品应用研究,F224
  15. 农户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管理,F832.4
  16. GDQF公司海外市场开拓研究,F274
  17. 商业银行保兑仓业务信用风险防范研究,F832.2
  18.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风险评价体系初探,F832.4;F224
  19. 儒学视角下的民营企业管理者素质培养研究,F276.5
  20. 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F224;F832.3
  21. 基于机器学习的信用风险评估技术若干研究,TP181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金融、银行 > 中国金融、银行 > 金融市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