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毛泽东“虚君共和”构想探微

作 者: 李晓明
导 师: 杨乃坤
学 校: 沈阳工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毛泽东 虚君共和 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中央与地方关系 行政性分权
分类号: A8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央与地方关系因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一直备受政治家和学者的关注。建国初期,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总结革命与建设的经验教训,以苏联为借鉴,就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毛泽东希望建立一种相对灵活的政制架构,能在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间达成一种有利于全国整体利益的平衡。“虚君共和”构想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对苏联中央高度集权体制模式的修正,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中央下放权力和地方创办企业,其实质是一种政治治理方式的变革。并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两次将其付诸实践,但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性和时代的局限性,使这一构想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然而,“虚君共和”构想相对于当时的集权模式毕竟是一种更加文明进步的国家调控原则,这些教训对邓小平提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试图在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探寻“虚君共和”构想的现代化方向,以期能推进了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的理论发展,促进对中国国家结构制度的深入研究。本文以“虚君共和”构想的内涵为切入点,重点剖析了“虚君共和”构想的实践历程、特点、原因,以及“虚君共和”构想的制度价值,预测了“虚君共和”构想的现代化发展方向,深入的阐述了我国当前中央与地方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在对国外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模型进行细致解剖的基础上,吸取了其合理内核,同时把其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和谐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目标模式及合理化对策。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才能真正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提供了理论支持,最终寻找到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路径。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16
  1.1 选题背景  10
  1.2 选题意义  10-13
    1.2.1 理论意义  11-12
    1.2.2 现实意义  12-13
  1.3 主要任务及预期目标  13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5
  1.5 研究方法  15-16
第二章 “虚君共和”构想概述  16-23
  2.1 “虚君共和”构想的提出  16-17
  2.2 “虚君共和”构想的内涵及实质  17
  2.3 “虚君共和”构想的理论渊源  17-23
    2.3.1 “虚君共和”构想的中国传统渊源  18-20
    2.3.2 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理论的阐述  20-21
    2.3.3 “虚君共和”构想的哲学基础  21-23
第三章 “虚君共和”构想的实践历程及特点  23-40
  3.1 “虚君共和”构想的实践历程  23-36
    3.1.1 建国初期的高度集权  23-27
    3.1.2 50 年代后期的放权尝试  27-31
    3.1.3 60 年代初期的重新收权  31-32
    3.1.4 “文革”期间的权力调整  32-36
  3.2 “虚君共和”构想的实践特点  36-40
    3.2.1 “虚君共和”构想第一次实践的特点  36-37
    3.2.2 “虚君共和”构想第二次实践的特点  37-38
    3.2.3 “虚君共和”构想实践的总体特点  38-40
第四章 “虚君共和”构想的制度价值  40-50
  4.1 “虚君共和”构想的制度优越性  40-41
    4.1.1 认识到了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  40
    4.1.2 体现了国家调控原则的进步性  40-41
    4.1.3 兼顾了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41
  4.2 “虚君共和”构想的逻辑缺陷性  41-46
    4.2.1 制度的内生性缺陷  41-44
    4.2.2 制度的外部性制约  44-46
  4.3 “虚君共和”构想的历史启示  46-50
    4.3.1 必须立足我国国情  46-47
    4.3.2 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7
    4.3.3 必须引进市场机制  47
    4.3.4 必须坚持宏观调控  47-48
    4.3.5 必须妥善对待领导人的个人权威  48-49
    4.3.6 必须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49-50
第五章 “虚君共和”构想的现代化诉求  50-54
  5.1 当前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  50-51
  5.2 构建我国和谐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路径选择  51-54
第六章 结论  54-56
参考文献  56-59
在学研究成果  59-60
致谢  60

相似论文

  1.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比较研究,A841
  2.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与现实意义,A841
  3.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造性贡献,A841
  4.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研究,A841
  5.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农业思想研究,F091.93
  6. 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军关系的早期探索,D231
  7. 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文化翻译研究,I046
  8. 孙中山、毛泽东宪政思想比较研究,D693.0;A841.6
  9. 毛泽东矛盾观与阿尔都塞多元决定论之比较研究,B565.59
  10. 毛泽东集体主义价值观探析,A841.6
  11.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与蒋介石争夺和平话语权问题的研究,K266
  12. 美术作品中的毛泽东形象研究,J205
  13. 毛泽东时代的现代性想象,J209.2
  14. 接受美学观照下的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I046
  15.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刑法思想研究,D909.2;D924
  16. 浅析毛泽东对俄国民粹主义的超越,A841
  17. 行政性分权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TU984.113
  18. 毛泽东文化发展战略思想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当代价值研究,G124
  19. 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的毛泽东诗词英译综评,H315.9
  20. 1940年代周扬、冯雪峰对《讲话》阐释的差异性研究,I206.6
  21.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方法论研究,A841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 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