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合成与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作 者: 赵江华
导 师: 张兴
学 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专 业: 农药学
关键词: 苹果蠹蛾 性信息素 立体选择性合成 应用技术 诱捕效果
分类号: S48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昆虫性信息素一般由雌性昆虫产生并释放,引诱雄性昆虫前来交配,是一种对昆虫行为、生殖及繁衍起着重要作用,进而对昆虫的整个种群数量起着调控作用的化学信息物质。利用人工合成昆虫性信息素对多种害虫进行检疫、测报和防治具有专一、高效、环保等优点,此法目前已被各地植保部门广泛采用,并日益重视。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属鳞翅目小卷蛾科,是苹果、梨、桃等水果的毁灭性蛀果害虫,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将其列为植物检疫性对象。对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化学合成方法有较多的研究,各有优缺点;对性信息素的田间应用技术未见系统报道。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对苹果蠹蛾性信息素(E,E-8,10-十二碳二烯-1-醇)的合成方法和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合成的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进行了系统探讨,旨在为利用信息素预测及防治苹果蠹蛾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获得了如下结果:1确定了比较成功的合成方法,以1,8-辛二醇和E-2-丁烯醛为原料,采用Wittig反应路线,经3步合成出目标化合物,路线短,条件较为温和。总产率可达32%。用质谱、核磁、红外等方法对所得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该化合物是苹果蠹蛾的性信息素E,E-8,10-十二碳二烯-1-醇。2用实验室合成的信息素化合物制备诱芯,进行田间诱捕试验,在0.25 mg~2.00 mg/芯的范围内,不同剂量的诱芯对苹果蠹蛾雄蛾的诱捕效果差异显著。以0.50 mg/芯与0.75 mg/芯效果较佳,剂量低于0.50 mg/芯时或高于0.75 mg/芯时,诱捕量显著下降。3不同纯度化合物制备的诱芯对苹果蠹蛾雄蛾的诱捕效果影响显著。在1.00 mg/芯的剂量下,纯度为75%的处理诱捕效果最好,显著优于其它处理。14%、35%、51%的诱捕效果较差。结果表明,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纯度大于75%即可达到制备诱芯的要求,但需考虑剂量和异构体的影响。4不同高度设置的诱捕器诱蛾效果差异显著,通过对平均株高5.0 m与3.5 m的不同果园监测试验得知,诱捕器设置在果树树冠的中上部诱蛾量显著高于下部。5系统比较了四种类型诱捕器的综合效果,其中飞翼粘胶式与三角粘胶式的诱蛾效果显著优于圆筒式及水盆式,结合其成本与管理维护等综合因素,在田间使用时推荐使用三角粘胶式诱捕器。6诱捕器颜色对诱蛾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试验期间,黄色和白色诱捕器诱蛾量分别为19、16头,比其它颜色的诱蛾数高。粉红色诱捕器的诱蛾数最少,仅为8头。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32
  1.1 昆虫的信息素与化学通信  12-13
    1.1.1 昆虫信息素  12
    1.1.2 昆虫的化学通信  12-13
  1.2 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  13-14
    1.2.1 昆虫性信息素的释放节律  13-14
    1.2.2 昆虫性信息素腺体的部位和形态结构  14
    1.2.3 昆虫化感器的形态和种类  14
    1.2.4 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与调控  14
  1.3 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方法  14-17
    1.3.1 试虫采集饲养  15
    1.3.2 信息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15-16
    1.3.3 活性组分的人工合成  16
    1.3.4 室内生测  16-17
    1.3.5 大田诱捕试验  17
  1.4 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  17-21
    1.4.1 害虫预测预报  17-19
    1.4.2 害虫防治  19-21
  1.5 昆虫性信息素田间应用的技术与影响因素  21-26
    1.5.1 性信息素的剂量和配比  21-22
    1.5.2 载体材料与剂型  22-23
    1.5.3 诱捕器类型  23-24
    1.5.4 诱捕器的设置技术  24-25
    1.5.5 气候因子  25-26
    1.5.6 其它因素  26
  1.6 苹果蠹蛾及其性信息素的研究  26-31
    1.6.1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  26-28
    1.6.2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研究概况  28-31
  1.7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设计思路  31-32
第二章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合成  32-39
  2.1 材料与方法  32-35
    2.2.1 主要仪器  32
    2.2.2 主要试剂  32-33
    2.2.3 性信息素的合成  33-35
  2.2 结果与分析  35-37
    2.2.1 8-溴代辛醇合成条件优化  35-36
    2.1.2 溴代8-羟基辛烷基季鏻盐的合成  36
    2.1.3 E,E-8,0-十二碳二烯-1-醇的合成工艺优化  36-37
  2.3 小结与讨论  37-39
    2.3.1 HBr 浓度对单溴代合成选择性和产率有较大影响  37
    2.3.2 Wittig 反应的条件对性信息素合成的立体选择性与产率影响很大  37-38
    2.3.3 有必要探讨偶联反应合成苹果蠹蛾信息素方法  38-39
第三章 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39-48
  3.1 材料与方法  39-41
    3.1.1 试验地概况  39
    3.1.2 供试诱捕器与诱芯的设置  39-40
    3.1.3 诱芯配制  40
    3.1.4 试验方法  40-41
    3.1.5 数据采集与诱捕器的维护  41
  3.2 结果与分析  41-45
    3.2.1 诱芯剂量对诱捕效果的影响  41-42
    3.2.2 信息素纯度对诱捕效果影响  42
    3.2.3 诱捕器设置高度对诱捕效果影响  42-43
    3.2.4 不同诱捕器类型诱捕效果与综合性能比较  43-44
    3.2.5 诱捕器颜色对诱捕效果影响  44-45
  3.3 小结与讨论  45-48
    3.3.1 诱芯剂量影响苹果蠹蛾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诱捕效果  45
    3.3.2 诱捕器类型的选择对诱捕效果影响很大  45-46
    3.3.3 诱芯中信息素化合物的纯度影响田间应用效果  46-47
    3.3.4 诱捕器应根据果树株高设置在树冠的中上部为宜  47-48
第四章 总结  48-49
  4.1 主要结论  48
  4.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8-49
参考文献  49-55
附录  55-60
致谢  60-61
作者简介  61

相似论文

  1. 樟巢螟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相关研究,S763.3
  2. 景观生态设计的技术解析,TU986.2
  3. 沥青混合料GTM设计方法在内蒙古的应用技术研究,U414
  4. 聚羧酸减水剂在预拌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TU528.042.2
  5. 防范企业内部信息泄漏应用技术研究,TP393.08
  6. 筛胸梳爪叩甲性信息素的初步研究,S763.3
  7. 苹果蠹蛾的疫情监测和防治技术研究,S436.611.2
  8. 新型诱性粘虫板和无公害粘虫胶的研究及其对温室白粉虱及其所传病害的防治效果,S433
  9. 基于ARM9的无线数字语音教学系统学生端设计与实现,TP391.6
  10. 现代有轨电车的适用性初探,U12
  11. 新型诱性粘虫板和粘虫胶的研究及其对番茄保护地蚜虫及蚜传病毒病防治效果,S436.412
  12. 机抖激光陀螺在捷联惯性测量组合的应用研究,V241.5
  13. 甜菜夜蛾PBAN受体(PBANR)基因克隆及PBAN与PBANR的相对表达研究,S433.4
  14. 黑龙江省稻瘟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研究,S435.111.41
  15. 苹果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诱捕效果研究,S436.611.2
  16. 草地螟生殖行为和能力及其在不同环境生理条件下的变异,S433
  17. 麻疯树柄细蛾(Stomphastis thraustica)交配节律及其性信息素粗提物的研究,S433.4
  18. 燃气辐射供暖系统数值模拟与应用技术研究,TU832.16
  19. 保水剂与聚天门冬氨酸、稀土的复合应用技术研究,S767.9
  20. 知识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F272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农药防治(化学防治) > 各种农药 > 杀虫剂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