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物脱氮除磷与BNR系统污泥膨胀的关系及其控制研究

作 者: 陈光秀
导 师: 袁林江
学 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活性污泥 污泥膨胀 生物脱氮 生物除磷 丝状菌 SBR 基质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活性污泥工艺一直占据污水处理的核心地位,然而由于污泥膨胀导致的泥水难以分离使处理不达标、甚至系统容易崩溃等,严重困扰着活性污泥工艺的运行。防止污泥膨胀一直是活性污泥工艺运行控制的重点。污泥膨胀不仅在传统的活性污泥运行工艺(CAS系统)中发生,也在脱氮除磷工艺(BNR系统)运行中经常出现。由于目前脱氮除磷工艺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实践中,脱氮除磷工艺中具有一些与CAS系统不同的特征,因此CAS系统污泥膨胀机理及控制措施难以适用于BNR系统。国内外对于BNR系统中污泥沉降特性的研究尚不多、也不够深入。因此迫切需要探明脱氮除磷中这种交替环境对污泥沉降性的影响,并提出控制污泥膨胀的对策。本试验(1)采取两套分别以醋酸钠(1~#)和淀粉(2~#)为碳源平行运行的SBR反应器,研究了反应总时间为480min、进水COD浓度为400mg/l下,三种缺氧和好氧时间配比模式(45min:325min、144min:226min和76min:294 min)和三种不同硝氮浓度(112、45.67和26.61mg/l)下,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2)在不同厌氧/好氧时间配比(1:8.3(30:260min),1:1.42(120:170min),1:0.81(160:130min)),在以醋酸盐(1~#)和淀粉(2~#)为基质的两个SBR反应器中研究了污泥的沉降性变化;(3)在固定厌氧/好氧水力停留时间为1:1.42(120:170min),1~#反应器以醋酸钠为基质下,研究了不同COD/P配比(40/1(400:10),20/1(400:20),10/1(400:40 mg/l))和不同COD浓度(180,250,400,550mg/l),以及不同VFAs配比(丙酸盐:醋酸盐1:0(350:0),1:1(175:175),1:3(87:263 mg/l))下SBR反应器中的污泥沉淀性能;(4)在2~#反应器考察了原水基质依次为葡萄糖,葡萄糖和醋酸钠,淀粉和葡萄糖,淀粉和醋酸钠时污泥沉降性变化,以及磷为限制条件下交替环境中污泥的沉降性。考察了BNR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污泥膨胀情况,探讨了BNR系统污泥膨胀机理并提出了控制措施。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以淀粉为碳源的2~#反应器在缺氧段基本不发生反硝化脱氮作用,但在好氧段磷浓度有明显的降低。伴随着磷去除,系统内污泥浓度明显增加。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缺氧-好氧交替环境下发生的磷去除是一种生物作用的结果,初步判定为一种新型生物除磷现象。(2)在缺氧/好氧交替脱氮系统中,低C/N比(400:112mg/l)导致污泥膨胀。对污泥膨胀的“缺氧代谢抑制”作用不明显,并且不同缺氧-好氧时间的组合对污泥膨胀的发生没有太大影响;硝氮浓度降低至45.67 mg/l后,1~#反应器脱氮效果和污泥的沉降性有所改善;硝氮浓度降低至26.61 mg/l后,COD未被彻底氧化完,发生污泥膨胀;以淀粉为基质的2~#反应器,污泥的沉降性要优于1~#,表明原水中大分子基质较易利用的小分子基质能更好地防止缺氧/好氧交替环境下引发的污泥膨胀。(3)在厌氧/好氧交替除磷系统中,基质浓度梯度大于92mg/l,并且厌氧期结束后水中残留15~22mg/l的COD,没有污泥膨胀现象发生。相对葡萄糖和醋酸钠等可溶性的中小分子基质,大分子基质淀粉更容易引起污泥膨胀。供给小分子基质时,厌氧反应结束时反应器的SVI值略低于好氧完毕时。供给大分子基质时,厌氧反应结束时反应器的SVI值略大于好氧完毕时。当供给小分子和大分子混合基质时,厌氧反应结束时反应器的SVI值和好氧完毕时基本一样;“对磷的去除→提高污泥无机分含量→增加污泥比重”这条途径不会改善污泥的沉降性。因此提高系统除磷效果,并不能实现改善污泥沉降性的目的;过高的负荷或过低负荷都没能引发污泥膨胀;设定磷为受限制营养条件下([P]≤2mg/L),反应器污泥沉降性很好,没有出现高粘性污泥膨胀。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绪论  9-54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9-39
    1.1.1 传统活性污泥运行工艺中(CAS)污泥膨胀的研究  10-23
    1.1.2 脱氮除磷系统中(BNR)污泥膨胀的研究  23-39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39-48
  1.3 国内外研究不足  48-50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50-51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51-54
    1.5.1 课题研究的意义  51-52
    1.5.2 本课题的创新点  52-54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4-57
  2.1 接种污泥和试验用水  54-55
  2.2 分析项目及测定方法  55
  2.3 试验方案  55-57
    2.3.1 SBR脱氮系统中污泥沉降性研究的试验方案  55-56
    2.3.2 SBR除磷系统中污泥沉降性研究的试验方案  56-57
3. SBR脱氮系统中污泥沉降特性的研究  57-72
  3.1 试验目的  57
  3.2 试验装置  57-58
  3.3 试验控制条件  58-68
    3.3.1 不同缺氧/好氧时间配比对SBR脱氮系统中污泥沉降特性的影响  58-64
    3.3.2 不同C/N比下对SBR脱氮系统中污泥沉降特性的研究  64-68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68-71
  3.5 本章结论  71-72
4. SBR脱氮系统中无厌氧释磷的生物除磷研究  72-92
  4.1 无厌氧释磷的生物除磷现象  72-79
  4.2 无厌氧释磷的生物除磷机理探索  79-89
    4.2.1 控制条件  79-88
    4.2.2 生物脱氮系统中无厌氧释磷的生物除磷的现实意义  88-89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89-91
  4.4 本章结论  91-92
5. SBR除磷系统中污泥沉降特性的研究  92-150
  5.1 试验目的  92
  5.2 试验控制条件  92-137
    5.2.1 厌氧/好氧时间比对SBR除磷系统中污泥沉降特性的影响  92-107
    5.2.2 不同C/P比下污泥沉降特性的比较  107-112
    5.2.3 不同原水基质类型下污泥沉降特性的比较  112-121
    5.2.4 不同原水COD浓度下污泥沉降特性的比较  121-127
    5.2.5 不同醋酸盐与丙酸盐比例污泥沉降特性的比较  127-132
    5.2.6 以磷为受限条件污泥的沉降特性  132-137
  5.3 污泥膨胀的控制  137-139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139-148
  5.5 本章结论  148-150
6 结论与建议  150-153
  6.1 结论  150-152
    6.1.1 SBR脱氮系统中污泥沉降特性  150
    6.1.2 SBR脱氮系统中无厌氧释磷生物除磷  150-151
    6.1.3 SBR除磷系统中污泥沉降特性  151-152
  6.2 建议  152-153
7. 致谢  153-154
8. 参考文献  154-159

相似论文

  1. 不同基质及植物组合的表面流湿地水质净化试验研究,X703
  2. 宁波市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工厂化育苗基质配方研究,S723.1
  3. 玉米秸秆发酵基质混合配比对盆栽牡丹理化性状的影响,S685.11
  4. 云南省玉溪污水厂A~2/O工艺脱氮特性及动力学模型研究,X703
  5. 复合菌液浸泡玉米秸基质对西瓜穴盘育苗的影响,S641.2
  6. 薄壳山核桃容器育苗及嫁接技术研究,S664.1
  7. 不同基质配比对容器大叶女贞苗生长与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S687
  8. 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标准切花菊‘神马’外观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S682.11
  9. 不同配比基质盆栽牡丹矿质元素分布的研究,S685.11
  10. MMP-7和溶菌酶在DSS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S858.91
  11. MMP-2、VEGF和Ki-67的表达与脑胶质瘤分级的相关性研究,R739.41
  12. MMP-9及P63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739.8
  13. 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及其脱氮除磷特性研究,X703
  14.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734.2
  15. 基质固相分散技术在食品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的研究,TS207.53
  16. 提高污水处理厂除磷效果的研究,X703
  17. 针刺联合微创血肿抽吸术对家兔急性期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损伤的影响,R245
  18. Fucoidan对小鼠肝癌Hca-F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R285.5
  19. 缺氧预处理MSCs移植对心肌梗死区SDF-1/CXCR4轴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R542.22
  20. α-硫辛酸对半胱氨酸诱导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后赖氨酰氧化酶表达的影响,R543.5
  21. 不同方法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心梗面积的影响,R542.2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