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生物电解产氢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群落动态解析

作 者: 张运晴
导 师: 王爱杰
学 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生物电解产氢系统 PCR-SSCP 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燃料电池
分类号: Q9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发酵制氢工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单位基质的转化率,2005年国际上提出了生物电解产氢系统(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 for H2 prodcutions,MEC),可以利用末端发酵产物中小分子有机质制取氢气的研究。但是,对该系统内微生物的认识还很有限。因此,本研究着眼于生物电解产氢系统,利用PCR-SSCP技术,对MEC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动态进行分析,以期为工艺运行提供理论指导。首先,优化了用于MEC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的PCR-SSCP方法。采用“污泥清洗→酶法/物理法联用”法(用PBS缓冲液清洗污泥,破壁时加入石英砂、溶菌酶和蛋白酶K作用之外加入SDS缓冲液深度破壁同时减少非特异性吸附,最后采用吸附柱纯化DNA)提取MEC系统的DNA,接着进行“少量模板PCR”,最后MEC系统的SSCP图谱,使用AM与DMAM的比例为49︰1,质量分数为10%的凝胶加入5%的甘油,上样缓冲液中去离子甲酰胺的浓度为20%,常温下300V电泳17个小时。利用优化的PCR-SSCP技术,分析MEC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动态,并对图谱中主要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MEC系统从产电阶段向产氢阶段转化时悬浮液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产氢阶段的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群落更复杂。说明初期驯化形成的群落在加上外加电压后又产生明显的变化。所以建议以后直接以产氢工艺条件启动MEC系统。MEC系统产电阶段生物膜上检测到功能菌Shewanella并且该菌属在系统内占优势,产氢阶段除Shewanella之外还检测到了其他具有电子传递功能的功能菌,如Pseudomonas,Agrobacteriu和Flavobacterium,这些菌属在MEC产氢阶段生物膜上占优势。产氢阶段检测到Desulfonauticus可以利用乙酸还原硫化物氧化质子,降低质子传递的效率,进而使系统效率降低。与产电阶段相比MEC系统产氢阶段,阳极生物膜上的微生物群落与阳极悬浮液中的微生物群落更相关,分析认为外加电压的加入改变了体系内的能量和物质传递的过程,悬浮液中的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地效率。因此在MEC产氢系统内要注意保持悬浮液内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葡萄糖为底物的MEC系统启动32天彻底酸化崩溃,该系统在第16天到第22天处于稳定阶段,输出电压稳定在210mV左右;系统在微生物种类最丰富时,输出电压没有达到最大值,而当大部分微生物开始被减弱时,输出电压到了最大值,与微生物的增长相比,体系输出电压的增长具有滞后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1章 绪论  11-25
  1.1 生物电解产氢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11-18
    1.1.1 生物制氢技术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  11-13
    1.1.2 生物电解产氢技术的原理  13-15
    1.1.3 生物电解产氢技术的研究现状  15-16
    1.1.4 生物电解产氢系统的微生物  16-18
  1.2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及其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18-23
    1.2.1 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技术  18-19
    1.2.2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19-20
    1.2.3 扩增的片断多态性技术  20-21
    1.2.4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21-22
    1.2.5 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  22-23
  1.3 本研究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3-25
    1.3.1 课题来源  23
    1.3.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3-24
    1.3.3 研究内容  24-25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5-33
  2.1 生物电解产氢工艺  25-28
    2.1.1 实验装置  25-26
    2.1.2 实验用水  26
    2.1.3 接种污泥  26-27
    2.1.4 MEC的评价指标  27
    2.1.5 分析项目和检测方法  27-28
  2.2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方法  28-33
    2.2.1 主要分子生物学生化试剂和仪器设备  28
    2.2.2 实验所用泥样的采集  28
    2.2.3 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纯化  28-29
    2.2.4 PCR扩增  29-30
    2.2.5 PCR产物的λ核酸外切酶处理及再纯化  30
    2.2.6 凝胶制备及SSCP图谱的获得  30-31
    2.2.7 条带分离及相关DNA片段的克隆与测序  31
    2.2.8 系统发育学分析  31-32
    2.2.9 PCR-DGGE实验方法  32-33
第3章 PCR-SSCP条件优化  33-41
  3.1 DNA提取及纯化方法的优化  33-37
    3.1.1 DNA提取方法优化  33-36
    3.1.2 DNA纯化方法的优化  36-37
  3.2 PCP扩增条件的优化  37-38
  3.3 影响SSCP图谱的主要因素及其优化  38-39
    3.3.1 上样缓冲液中去离子甲酰胺浓度  38-39
    3.3.2 甘油的影响  39
  3.4 本章小结  39-41
第4章 基于PCR-SSCP技术分析MEC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动态  41-63
  4.1 产电阶段向产氢阶段转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动态分析  41-50
    4.1.1 产电阶段向产氢阶段转化过程中MEC系统的运行效果  41-44
    4.1.2 不同阶段转化过程中MEC系统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44-47
    4.1.3 不同阶段转化过程中MEC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群落动态  47-49
    4.1.4 MEC系统不同阶段转化过程及其群落结构分析的效能  49-50
  4.2 MEC系统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50-61
    4.2.1 长启动周期MEC系统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50-55
    4.2.2 短启动周期MEC系统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55-60
    4.2.3 不同启动周期MEC系统不同部位微生物群落结构  60-61
  4.3 本章小结  61-63
第5章 MEC系统酸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动态分析  63-69
  5.1 MEC系统的运行效果  63
    5.1.1 接种污泥及初始运行条件  63
    5.1.2 阳极pH值与输出电压的变化  63
  5.2 MEC系统酸化阶段微生物群落动态  63-68
    5.2.1 酸化过程中MEC系统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63-66
    5.2.2 酸化过程中MEC系统的微生物群落动态  66-68
  5.3 本章小结  68-69
结论  69-71
参考文献  71-7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8-80
致谢  80

相似论文

  1. 湛江湾微生物群落在不同营养梯度水体中的变化,Q938.8
  2. 苏钟猪TLR4基因多态性及编码区C1027A功能分析,S828
  3. 畜禽屠宰血液混合菌种液态发酵的研究,S816.4
  4. 转基因香石竹遗传稳定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初探,S682.19
  5. 湖羊多羔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S826
  6.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S154.3
  7. 土壤盐分对棉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S562
  8. 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养殖废水产电特性、微生物群落分析及产电菌分离,X71
  9.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S154.3
  10. 湖羊ISG15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及诱导表达,S826
  11. 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处理对硝基苯酚废水的实验研究,X703
  12.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苯胺和硝基苯废水的研究,TM911.4
  13. 培养与免培养结合研究三疣梭子蟹养殖池塘细菌多样性,S968.252
  14.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啤酒废水的实验研究,X797
  15.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难降解有毒废水实验研究,X703
  16. 海底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表面改性及电极构型研究,TM911.4
  17. 基于底物类型的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特性研究,TM919
  18. 剩余污泥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TM911.4
  19.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基因组SNP标记的开发与检测,S917.4
  20. 牦牛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关系的研究,S823.85
  21. 荷斯坦公犊牛生产小牛肉效果及牦牛CAST基因多态性分析,S823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