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评价模型研究

作 者: 闫付强
导 师: 刘泽双
学 校: 西安理工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就业和谐 社区就业 模糊评价
分类号: F24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前,我国就业压力严重,解决这些难题核心的一个方面就是开展城市社区就业。城市社区就业已经成为解决就业压力的一种灵活方法,这一问题在理论层面和实践活动中都有待于探索的重要课题。所以,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现状进行分析,辨明影响我国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因素,系统地考虑解决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方案。同时,建立评价城市社区就业和谐总体情况的评价模型,根据评价模型分析,提出相应的城市社区和谐就业政策措施,对于学术界来说是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正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社区就业研究的相关文献的回顾、总结和分析,深入探讨了社区就业和谐的概念、理论基础及影响社区就业和谐拓展的相关因素。运用实地调研统计分析方法对西安城市社区就业和谐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论文建立了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论文还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体系中指标的权重,并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在评价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问题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了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评价模型。并以西安市为实例进行了分析,进而根据这一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依托社区阵地,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化服务,大力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就业的发展。最后,借鉴西方欧美发达国家对社区就业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的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推进对社区就业和谐统计,完善与社区就业各种形式相对应的劳动合同,探索对他们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也就是对我国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规范化管理进行展望。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1 绪论  7-15
  1.1 选题背景  7-10
    1.1.1 全球化社区就业的浪潮  7-8
    1.1.2 城市社区就业在我国的发展  8-10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0-11
    1.2.1 研究目的  10
    1.2.2 研究意义  10-11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1-13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结构安排  13-15
2 理论综述  15-42
  2.1 城市社区研究回顾  15-21
    2.1.1 社区概念的界定  15-16
    2.1.2 社区服务的发展  16-17
    2.1.3 社区经济的研究  17-18
    2.1.4 社区就业概念的界定  18-21
  2.2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相关理论  21-36
    2.2.1 社区理论  21
    2.2.2 和谐理论基础  21-24
    2.2.3 社区就业理论  24-27
    2.2.4 社区就业的理论渊源  27-31
    2.2.5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评价指标的研究  31-36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6-42
    2.3.1 国外研究现状  36-37
    2.3.2 国内研究现状  37-40
    2.3.3 我国政府对社区就业形成界定取向  40-42
3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现状与实践模式  42-52
  3.1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现状与发展  42-46
    3.1.1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发展沿革  42-43
    3.1.2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发展前景  43-45
    3.1.3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发展意义  45-46
  3.2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发展模式  46-52
    3.2.1 大连市社区就业和谐发展模式  46-48
    3.2.2 沈阳市社区就业和谐发展模式  48-49
    3.3.3 发达国家社区就业模式  49-52
4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2-63
  4.1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  52
  4.2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52
  4.3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评价指标选取的理论依据  52-54
  4.4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54
  4.5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54-58
  4.6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58-59
  4.7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指标量化及和谐等级划分  59-60
  4.8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评价模式  60-63
5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评价模型  63-70
  5.1 评价指标定权  63-66
    5.1.1 常用定权方法  63
    5.1.2 层次分析法(AHP法)  63-66
  5.2 评价模型  66-70
    5.2.1 常用评价模型  66-67
    5.2.2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67-70
6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评价的实证分析  70-81
  6.1 试点社区介绍  70-72
  6.2 问卷设计和编码  72-73
    6.2.1 指标权重问卷调查  72
    6.2.2 指标得分问卷调查  72-73
  6.3 指标权重确定及一致性检验  73-77
  6.4 指标层分值  77-80
  6.5 评价因子和谐等级划分  80
  6.6 评价结果及分析  80-81
7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建设政策支持  81-93
  7.1 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81-83
    7.1.1 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原则  81
    7.1.2 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则  81-82
    7.1.3 政府支持并引导的原则  82
    7.1.4 需求引导性原则  82
    7.1.5 相对优势原则  82-83
    7.1.6 社区就业的创新原则  83
  7.2 城市社区就业和谐的对策探讨  83-93
    7.2.1 调整产业结构  83-84
    7.2.2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84-86
    7.2.3 倡导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  86
    7.2.4 建立社区就业培训体系  86-88
    7.2.5 完善社区就业的综合管理机制  88-89
    7.2.6 适当吸纳大学毕业生  89-90
    7.2.7 提升社区服务业竞争力  90-91
    7.2.8 构建社区就业社会保障机制  91-93
8 结论  93-95
  8.1 研究成果  93
  8.2 创新点  93-94
  8.3 研究展望  94-95
致谢  95-96
参考文献  96-99
附录  99-103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参与  103

相似论文

  1.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阈下的城市社区治安服务研究,D631.4
  2.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D669.6
  3. 试论利益协调对城市社区人归属感的促进,D669.3
  4. 中国城市社区矛盾冲突问题研究,D669.3
  5. 城市社区网络治理研究,D669.3
  6. 煤炭企业节能运行机制评价研究,F206
  7. 哈尔滨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D669.6
  8. 一体化大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与作用的研究,F284
  9. 绿道网络规划研究,TU985
  10. 城市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研究,D669.3
  11. M工厂设备技术改造类项目后评价研究,F224
  12. 湖南农产品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F326.5
  13. 河北省创业环境评价研究,F279.27
  14. 城边村演化为城市社区的模式初探,C912.81
  15. 基于CBR、TOC和TRIZ的绿色设计模型研究,TB472
  16.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就业评价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TP311.52
  17. 昆楚高速景观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U418.9
  18.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方法在铁路景观评价中的应用,U212
  19. 城市基层直接选举的实证分析,D921.2
  20. 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C916
  21. 大学生网络购物顾客满意度测评研究,F724.6;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劳动经济 > 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