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胶州湾大沽河口湿地N2O、CH4排放规律研究

作 者: 马晓菲
导 师: 赵全升;谢文霞
学 校: 青岛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大沽河口湿地 N2O CH4 排放特征 影响因素
分类号: X1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温室气体的减排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氧化亚氮(N20)和甲烷(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大气环境中的辐射强迫能力仅次于二氧化碳(CO2),但其温室效应分别为CO2的300倍和20~30倍。河口湿地处于海陆相交的区域,受化学、物理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强烈影响,是一个生态多样性较高的生态边缘区。咸淡水汇合与直接或间接的潮汐影响是河口湿地最基本的生境特征。河口湿地作为容纳净化陆源污染物、削减其入海通量的天然屏障,在控制河口和近海水体营养状况以及全球碳、氮循环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研究表明,海洋N20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3%,河口和滨岸地区虽然只占到海洋地区的20%,却产生了海洋N20通量的一半以上。天然湿地甲烷排放占全球CH4排放的21%以上。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河口、滨岸环境碳、氮负荷的上升更是刺激了环境中微生物生命过程,N20和CH4排放明显受到影响。目前国内外对于湿地生态系统N2O、CH4的排放研究主要集中在面积较大的河口湿地。对于众多面积小、分布分散的盐、淡水潮汐湿地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国际上目前十分缺乏中国沿海潮汐湿地N2O、CH4通量数据。目前河口、滨岸湿地生态系统N20和CH4排放通量缺乏连续的、系统的、长期的观测数据,N20和CH4排放的机理研究不足,因此,对河口滨岸N20和CH4的排放尚不能做出可信评估。胶州湾大沽河河口湿地是青岛市最大的一片湿地,湿地植被的建群包括芦苇、结缕草、大米草、白茅等,本研究选择胶州湾大沽河河口湿地不同湿地类型(芦苇湿地、杂草湿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于2009年9月~2010年8月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N2O、CH4通量动态变化和相关环境因子(气温、土温、pH值、电导率等)进行了观测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河口湿地生态系统N2O、CH4的通量特征、日变化、月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及关键影响因素,建立了一套胶州湾河口湿地N2O、CH4排放的相对完整数据,同时为完善我国河口滨岸湿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芦苇湿地和杂草湿地秋、冬、春、夏季N20的排放通量日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早晨通量较低,之后排放量增加,在上午12点左右N20排放出现一个峰值,随后有所下降,到21:00点出现第二个峰值,接着逐渐下降。芦苇湿地和杂草湿地各自在不同季节甲烷通量日变化趋势不同,原因可能是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但芦苇湿地和杂草湿地在同一季节甲烷日变化趋势都很相似。(2)芦苇湿地四个季节N2O、CH4波动较大,杂草湿地通量波动较小。N20排放量与5cm地温、10cm地温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杂草湿地N20排放量与10cm地温和箱温线性相关(P<0.05),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41*,0.208*。芦苇湿地CH4排放量与5cm地温、10cm地温相关性不明显,杂草湿地CH4排放量与5cm地温、10cm地温、气温和箱温都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0.315**、0.349**、0.376**。(3)12个月中除2月、5月、8月之外,其他月份芦苇湿地N20排放量都高于杂草湿地。2月实验地气温维持在0℃以下,微生物活性较弱,N20排放量较小,两种湿地类型总体都表现为微弱的吸收。进入8月,气温稍有下降,芦苇湿地在观测期间都处于淹水状态,淹水条件创造的严格厌氧环境限制了N20的形成和排放,所以检测不到明显的N20排放,甚至表现为吸收N2O。12个月中除1月之外,其他月份芦苇湿地CH4通量都高于杂草湿地。芦苇湿地和杂草湿地12个月都表现为排放。(4)两种不同湿地类型,N20季节排放不太一致,芦苇湿地N20季节排放通量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杂草湿地N20季节排放通量大小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甲烷排放通量均夏季最高,秋季和冬季其次,而冬季CH4排放通量则相对较小。(5)芦苇湿地N2O、CH4排放量明显高于杂草湿地,主要是两类湿地不同的水文特征和不同的植被种类造成的。芦苇湿地春、夏、秋、冬季的N20排放通量分别为43.84、36.54、56.32、63.38mg-m-2,杂草湿地春、夏、秋、冬季的N20排放通量分别为7.13、11.07、10.45、3.08mg·m-2;芦苇湿地春、夏、秋、冬季CH4的排放通量分别为392.91、1020.83、821.70、140.62mg·m2,杂草湿地春、夏、秋、冬季CH4的排放通量分别为156.94、417.24、159.46、19.10mg·m-2。春、夏、秋、冬四季两种湿地都表现为N20、CH4的排放“源”(6)芦苇湿地和杂草湿地N2O、CH4月变化与土壤pH、含水率和电导率的相关性不显著。

全文目录


摘要  2-4
Abstract  4-9
第一章 文献综述  9-26
  1.1 研究背景  9-10
  1.2 湿地氧化亚氮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0-15
    1.2.1 湿地N_2O生成、排放机理  11-12
    1.2.2 湿地N_2O排放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12-15
  1.3 湿地甲烷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5-20
    1.3.1 湿地CH_4生成、氧化和传输机理  15-18
    1.3.2 湿地CH_4排放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18-20
  1.4 湿地氧化亚氮、甲烷的测定方法  20-24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24-26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6-31
  2.1 自然概况  26-28
    2.1.1 地理位置  26-27
    2.1.2 气候气象  27
    2.1.3 地形地貌与植被  27
    2.1.4 水文水系  27-28
    2.1.5 生态环境  28
  2.2 胶州湾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28-31
    2.2.1 自然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退化  28-29
    2.2.2 湿地水质不断恶化  29
    2.2.3 生物多样性下降  29-31
第三章 实验设计  31-37
  3.1 采样装置与采集方法  31-33
  3.2 气体浓度测定方法  33-34
  3.3 气体通量计算  34-35
  3.4 数据处理  35
  3.5 技术路线  35-37
第四章 不同湿地N_2O通量动态变化研究  37-47
  4.1 芦苇湿地、杂草湿地N_2O通量动态变化  37-45
    4.1.1 芦苇湿地和杂草湿地N_2O日排放规律  37-42
    4.1.2 芦苇湿地和杂草湿地N_2O月排放规律  42-44
    4.1.3 芦苇湿地和杂草湿地N_2O季节排放规律  44-45
  4.2 小结  45-47
第五章 不同湿地CH_4通量动态变化研究  47-58
  5.1 芦苇湿地、杂草湿地CH_4通量动态变化  47-56
    5.1.1 芦苇湿地和杂草湿地CH_4日排放规律  47-53
    5.1.2 芦苇湿地和杂草湿地CH_4月排放规律  53-55
    5.1.3 芦苇湿地和杂草湿地CH_4季节排放规律  55-56
  5.2 小结  56-58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58-60
参考文献  60-70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0-71
致谢  71-72

相似论文

  1.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2.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3.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4.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5.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6.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7. 西安地区少年儿童网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8. 我国足球方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G843
  9. 地州级卷烟销量预测影响因素研究,F224
  10. 外源氮输入对中亚热带山地土壤可溶性氮及CH4氧化的影响,S714
  11.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G521
  12.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13. 中职学校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G712.4
  14.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用油的认知及态度分析,F426.82
  15. 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下菜地土壤氮素转化过程与N2O排放的研究,X131.3
  16. 厌氧条件下初始NO3-含量对土壤反硝化气体(N2、N2O和NO)和CO2排放的影响,X131.3
  17.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黏土矿物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171
  18. 江苏省典型区域农村地表水环境现状空间分析及污染评价,S271
  19.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影响因素研究,F426.92
  20. 江苏省水稻、小麦施肥现状的分析与评价,S511
  21.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地学 > 环境地球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