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社会自觉问题研究

作 者: 岳国强
导 师: 陈桂香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社会自觉 个体、家庭、社会 类本质 社会治理模式
分类号: D66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4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社会自觉作为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与人类未来社会的必需要素和每个社会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社会自觉问题从来都是社会思想家们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社会自觉的本质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力求从一个侧面探求理想的社会生活的应然和必然,并尝试从特定角度深化关于社会自觉问题的理论研究。社会自觉无论对于人的个体生活还是社会的整体存在都具有普遍的积极意义。因此,社会自觉始终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社会自觉问题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理论意义和表达形式。立足当代对社会自觉问题进行探讨,既需要从社会思想史上的相关理论学说中汲取思想营养,又必须根据社会生活的当下要求提升出富有时代特点的问题并做出科学回答。本文正文分为五个部分。其中导论部分对社会自觉问题研究的意义、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做了阐述,对社会自觉问题已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梳理。一、研究了社会自觉的概念和构成,对社会自觉问题的本质和经济自觉、政治自觉、文化自觉分别进行了界定。二、对与社会自觉问题相关的六个概念进行了比较,分别阐明社会自觉问题与道德、理性、现代性、主体性、资本主义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力求在社会自觉与相关概念的比较中认识社会自觉问题的本质和地位。三、对不同社会条件下社会自觉的状况做了阐述,归纳出社会自觉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特点:首先,社会自觉是作为社会发展的肯定状态而出现的。其次,社会自觉的内容是一个随历史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与此相伴的是自发性内容的增长。再次,社会自觉是一个实践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必须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的进展。四、对自觉社会的实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社会自觉的实现就是要使人类的个体成为普遍的“类本质”的个体,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建立新的社会治理模式。为此,笔者研究了中国儒家的“家国同构”的社会治理模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治理模式和前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模式等三种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以及在这三种模式下个人和国家关系的不平衡的状况。对未来的自觉社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提出了未来的自觉社会的四个特点。笔者认为,“善治”是走向自由自觉的“类存在”的途径。提出了关于实现“善治”的两点意见:首先,“善治”是一个不断获得真正的人的自由自觉的类特性的实践活动,要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培养人的社会自觉精神。其次,实现“善治”,需要建立新的“个体——家庭——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家庭作为“种家庭”与“类家庭”的统一,是作为实现个体与国家(社会)的统一与平衡的中介,建立了新的自觉社会的“个体——家庭——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导论  12-26
  (一) 问题的提出  12-13
  (二) 研究的意义  13-15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22
  (四) 研究思路、重点及创新  22-24
  (五) 研究方法  24-26
一、社会自觉问题的本质和构成  26-30
  (一) 社会自觉的内涵  26-27
  (二) 社会自觉的构成  27-30
二、社会自觉概念辨析  30-35
  (一) 社会自觉与道德的关系  30
  (二) 社会自觉与理性的关系  30-31
  (三) 社会自觉与现代性、现代化的关系  31-32
  (四) 社会自觉与人的主体性的关系  32-33
  (五) 社会自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33
  (六) 社会自觉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33-35
三、社会自觉的历史发展进程  35-43
  (一) 原始社会的社会自觉  35-36
  (二) 奴隶社会的社会自觉  36-39
  (三) 封建社会的社会自觉  39-40
  (四) 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自觉  40-41
  (五) 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自觉  41-43
四、社会自觉的实现  43-54
  (一) 人类历史上的社会治理模式的三种传统  43-48
  (二) 社会自觉的实现——向自山自觉的“类存在”  48-54
结语  54-56
参考文献  56-62
致谢  62-63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3

相似论文

  1. 和谐社会治理模式探究,D61
  2. 新公共服务:超越新公共管理的社会治理模式,D035
  3. 新闻美学研究,G210
  4. 马克思哲学视域中的人道主义,A811
  5. 传统行政伦理现代转化的动因分析,D630
  6.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7.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网瘾的影响剖析与游戏治疗策略设计,D669.5
  8. 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调查与分析,D669.6
  9. 我国城市社区养老问题研究,D669.6
  10. 南京市玄武区和谐社区建设研究,D669.3
  11. 上海市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D669
  12. 苏州市“村改居”社区管理体制研究,D669.3
  13. 残疾人游客满意度研究,D669.69
  14. 建构低收入群体稳定度的社会背景指标研究,D669
  15. 试论利益协调对城市社区人归属感的促进,D669.3
  16. 对80后社会角色担当问题的思考,D669.5
  17. 中国城市社区矛盾冲突问题研究,D669.3
  18. 太原市女性流动人口就业现状分析,D669.2
  19. 女性公务员和知识分子与男性同龄退休的需求及对策研究,D669.6
  20. 城市社区网络治理研究,D669.3
  21. 我国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669.69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