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贵阳市花溪区植被景观格局对地形地貌的响应及其独特性研究

作 者: 李菊
导 师: 王震洪
学 校: 贵州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3S 植被景观格局 地形地貌 独特性 响应 花溪区
分类号: P9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花溪区为研究区域,利用3S技术基于遥感图象分析处理得到花溪区植被景观格局图,并定量化分析花溪区植被景观格局的独特性;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各地形因子,进行地形地貌的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地形地貌与景观空间格局分布特征的关系。以期达到促进该区域城市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主要的内容和结果如下:(1)本研究将花溪区的景观分为13类景观来分析,得到花溪区植被景观破碎化程度高的特征,且以中小斑块为主。农用地景观和道路-居民区景观占到整个研究区总面积的50.37%。研究区景观多样性为1.64(最大值2.81),花溪区植被景观多样性处于中上,景观均匀度为0.64,表明花溪区植被景观格局分布均匀度较强。景观优势度为1.17,表明组成景观的各种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相差不是很明显。研究区的景观分离度为0.53,说明研究区景观中,针叶林景观、针阔混交林景观和草地景观分布相对较集中、连片,竹林和经济林景观的分布最为分散。研究区的整体景观形状指数为7.61,花溪区整体景观斑块的几何形状不是很复杂,这主要是因为花溪区植被景观格局中农用地景观和道路—居民区景观占了整个研究区的一半左右,而这两类景观它们的形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类控制、干扰。(2)研究区69.63%分布在海拔1100-1300m之间。整个研究区坡度≤25°的面积占整个研究区总面积的85.83%,坡度≥25°的地方占到总面积的14.17%。研究区平坦的地方占到总面积的22.33%,其余坡向分布较平均,没有明显的区别;地形起伏度<20m的台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占研究区总面积8.17%;研究区丘陵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84%,丘陵是研究区主要的地貌类型。海拔较高的中山地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99%。(3)基于高程、坡度和坡向3个地形因子以及依据地形起伏度划分的地貌来分析研究区植被景观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农用地景观、水体景观、道路-居民区景观的绝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300m以下,其他几类景观则多分布在1200-1500m区域,在1500m以上的区域,针叶林景观、针阔混交林景观、草地景观的分布比例最多;农用地景观、道路-居民区景观有一半以上分布在0.5°的坡度范围内,5-25°坡度范围是各个景观类型分布比较均匀的区域,针叶林景观、针阔混交林景观、灌木林地、灌丛地景观是坡度较大地区主要的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除在北坡的景观多样性较大,在其他坡向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别。在浅丘陵地貌区景观的分布面积最大达到60.92%,在地形起伏度最大的中山区主要分布的景观针叶林景观、针阔混交林景观和草地景观。本文选取平均斑块面积、多样性、均匀度、斑块密度四个景观指数,对研究区不同地形条件、不同地貌区的景观格局与地形地貌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表明受人为干扰较多的低海拔、台地、平缓坡地带景观斑块平均面积较大,破碎度较小,坡度大、海拔高的地区破碎程度也较低。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1 前言  10-14
  1.1 研究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4
  1.3 该领域存在的问题  14
2 研究区概况  14-19
  2.1 地理位置  14-15
  2.2 自然条件  15-19
    2.2.1 地形地貌  15-16
    2.2.2 岩性  16
    2.2.3 土壤  16-17
    2.2.4 植被与物种  17-18
    2.2.5 气候  18
    2.2.6 水文  18
    2.2.7 矿产资源  18-19
  2.3 社会经济条件  19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9-42
  3.1 研究内容  19-20
  3.2 研究方法  20-22
  3.3 技术路线  22
  3.4 数据资料的准备  22-26
    3.4.1 遥感数据  22-24
    3.4.2 其它数据  24
    3.4.3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立  24-26
  3.5 遥感图象预处理  26-28
    3.5.1 遥感影像拼接  26
    3.5.2 遥感影像几何精校正  26-27
    3.5.3 图象裁剪  27
    3.5.4 图象增强  27-28
  3.6 植被景观分类  28-34
    3.6.1 植被景观分类系统的确定  29-31
    3.6.2 分类模版信息获取  31-32
    3.6.3 分类模版板评价  32-33
    3.6.4 执行监督分类  33
    3.6.5 分类后处理与结果输出  33-34
  3.7 植被景观格局指数  34-39
    3.7.1 植被景观指数的分析和选取  34-35
    3.7.2 常用景观格局指数  35-39
  3.8 地形因子的提取  39-42
    3.8.1 高程的提取  39-40
    3.8.2 坡度的提取  40-41
    3.8.3 坡向的提取  41
    3.8.4 地形起伏度的提取  41-42
4 结果与分析  42-74
  4.1 花溪区植被景观格局分析  42-57
    4.1.1 花溪区植被景观格局结构特征  42-49
    4.1.2 花溪区植被景观格局特征  49-55
    4.1.3 花溪区景观尺度上的植被景观格局分析  55-57
  4.2 地形地貌因子结果分析  57-64
    4.2.1 高程  57-59
    4.2.2 坡度  59-60
    4.2.3 坡向  60-62
    4.2.4 地形起伏度  62-64
  4.3 花溪区植被景观格局对地形地貌的响应  64-74
    4.3.1 花溪区植被景观格局的地形分布特征  64-71
    4.3.2 花溪区不同地貌区植被景观格局的分布特征  71-74
5 结论与讨论  74-82
  5.1 花溪区地形地貌特征  74-76
  5.2 花溪区植被景观格局的独特性  76-77
  5.3 花溪区植被景观格局对地形地貌的响应  77-79
  5.4 花溪区建设发展对策  79-81
  5.5 存在问题  81-82
参考文献  82-87
附表  87-96
致谢  96-97
附录  97-98

相似论文

  1. 陀螺稳定吊舱控制系统稳定回路设计与研究,V241.5
  2. 白骨壤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S793.9
  3. 铝胁迫下小黑豆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及其铝胁迫响应基因的鉴定,S529
  4. 无磷保水剂在凡纳滨对虾虾仁冻藏加工中的应用及保水机理研究,TS254.4
  5. 几种环境因子对尼罗罗非鱼受精、孵化及幼鱼生长的联合效应研究,S917.4
  6. 龙葵和小飞蓬耐锰性及富集作用的研究,X173
  7. 双重/三重响应性复合微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O631.3
  8. 脂肪酶催化猪油合成L-抗坏血酸脂肪酸酯,TS221
  9. 从硫化锌加压酸浸渣中提取硫磺的工艺研究,X751
  10. PVA基复合包装材料纳米SiO2改性及其对咸鸭蛋保鲜效果的影响,TS253.46
  11. 棉花间歇性土壤涝渍的产质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S562
  12. 基于3S技术的宿迁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分析,S757.27
  13. 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合成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O631.3
  14. 维吉尼亚霉素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S816
  15. 桑黄(P.baumii Pilát)胞外多糖的液体发酵条件优化及免疫活性研究,R285
  16. 富硒酵母的选育、发酵条件优化及其应用研究,TS201.25
  17. 响应面法优化天麻中天麻素提取工艺研究,R284.1
  18. 普鲁兰糖高产菌株选育及培养基优化,TQ920
  19. 南瓜籽蛋白制备及其活性多肽的研究,TS201.21
  20. 洒水喷头动态热试验装置的研究,TU892
  21. 雷击杆塔冲击阻抗及过电压的计算方法研究,TM86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自然地理学 > 一般理论与方法 > 景观学、区域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