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小额信贷项目中持续信贷和信贷强度对孟加拉农户创收和减贫的影响

作 者: 哈桑(Azizul Hasan)
导 师: 陆文聪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农业经济管理
关键词: 孟加拉国 农村贫困 小额信贷项目 持续借款参与 借款者信贷强度 OLS方法 皮尔逊相关 双重差分模型 PSM模型
分类号: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之一,其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地区。许多处于边远地区的农村缺少必要的教育、医疗和公路设施。全国大约36%的人口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妇女是其贫困人口中最为贫穷的,特别是当她们是农户中唯一的主人时,她们往往更为贫困。妇女往往会受到歧视,并鲜有赚钱的机会,而且她们的营养摄入量往往也不足。然而,近来农村妇女得到小额信贷的机会显著地增加。造成孟加拉国农村贫困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该国不稳定和极端的气候以及低洼的地势使得他们经常性遭到洪水的侵袭。洪水毁坏许多孟加拉农村贫困人口的作物、家庭和生活。他们不得不通过借款来重建他们的生活,而这又往往将他们推向更贫困的境地。本研究调查的地点是孟加拉杰索尔地区。杰索尔的农民每年在遭受到重大自然灾害后,政府或其他救援组织会向他们提供一些钱和食物维持几天时间,之后就没有任何援助来维持生计了。然而,小额信用贷款项目可以帮助他们来走出生活的困境。因此,本研究选择杰索尔地区作为案例分析研究的对象以证明孟加拉农村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小额信用贷款减轻贫困的作用。很多已有研究发现了小额信用贷款项目可减轻贫困这一作用;但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小额信用贷款对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以减轻贫困,同时也需要弄清楚小额贷款的借款连续性和信用度对减轻农村地区的贫困有什么样的影响。小额信贷的概念可以说是孟加拉国的知识产权。小额信贷项目向贫困的农村地区的农民提供小额贷款,目的在于消除贫穷,现在小额信贷已成为了小额信贷组织的常规服务项目。在全球各地,尤其是在孟加拉国,小额信贷项目作为一个减轻贫困的重要项目在加以推广。因此,有必要研究小额信贷项目对孟加拉的农户生活的影响机制以减轻贫困现象,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本研究考察了孟加拉农村地区小额贷款人的借款连续性和信用强度对收入增长和减轻贫困的影响。这是孟加拉小额贷款连续性和信用度对减轻贫困的影响机制研究的第一部分研究工作,它将持续参与小额信贷项目和信用度的影响方式进行概念理论化,这种方式通过提高家庭收入、消费和生活水平从而持续地减轻了贫困程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分析小额贷款人的持续参与和信用强度的作用机制,区分持续参与者和非持续参与者。研究的重点在于理解并用实证方法考察家庭收入水平、食物和非食物消费、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本研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利用这份问卷在2010年至2013年间做了三次田野调查来收集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数据收集来源是四个主要的小额信贷组织(GB, BRAC, ASA and BRDB)。其中,BRDB是官方的小额信贷组织,其他三个是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商业银行和非政府组织在实施小额信贷项目时有一些根本的区别。第一是利率,有许多人批评非政府组织(NGO)在发放小额贷款时收取了高额的利率使得借款人变得更加贫困。研究者对比了非政府组织和官方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利率,然而非政府组织的贷款渠道不能与官方商业银行的贷款渠道直接作对比。非政府组织常常采用的是扶贫贷款的做法,他们的目标顾客群体大多贫困,贷款规模也比较小。而官方商业银行采用的是常规的商业贷款的做法,他们的目标顾客群体通常是富裕阶层,贷款规模也比较大。我们在收集被试的数据后,将被试归为三类以考察借款人信用强度对减轻贫困的影响。参与过一次小额信贷项目的被试分为第一组。第二组由研究期间间断地参加过两次小额信贷项目的被试组成。连续三次参加过小额信贷项目的被试分为第三组。为考察小额贷款项目中借款人的贷款连续性和信用度对增长收入,减轻贫困的经济影响,本研究于2010年至2013年间在孟加拉的杰索尔地区进行了田野调查。就贫困水平来说,这个地区在孟加拉位居第二,因为每年洪水和飓风经常光顾这个地区,对当地人民尤其是贫困的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破坏。许多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组织力图改善这个地区的人民的经济状况。不同阶层的人们,贫穷的或富有的,在这里和平共处。一些穷人处于贫困线或极度贫困线之下。本研究的主要数据来自杰索尔地区的500名被试,这500名被试属于杰索尔地区的8个Upazila。50名被试随机地从每个Upazila中抽取。我们从他们中选出348名借款人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有99名被试,第二组有100名被试,第三组149名被试)和100名非借款人(从未参与过小额信贷项目)。这项研究有六个具体的目的来得出研究结论,采用了以下参数: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家庭成员信息,家庭人口数,家庭成员信息,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家庭收入,食品和非食品消费明细,食物充足度,土地信息,土地使用情况,小额借贷前后家庭财务状况,对家庭的财务贡献,参与小额信贷项目期间所得到的便利,一些用来收集被试对于小额信贷的效率,借贷细节和一些指标的问题和意见的开放式问题以了解被试贷款前后生活状况和妇女权益发生的变化。我们在收集数据时碰到了一些阻力,因为很多农民没有受过教育,对回答我们所有的问题达到我们满意的水平也不感兴趣。有些不完备的信息被删除了,没有放入研究模型。具体的局限在于:由于研究的时间有限,缺少准确的信息,研究结果可能无法提供小额信贷总体影响的可靠评估。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有些被试在理解本研究的某些概念有些困难,同时搜集数据时我们还碰到另一个问题,许多被试的职业是农民、务工者或是家庭主妇,因此,我们去被试家中收集数据时他们在工作或者不在家,有时是因为我们安排的小组访谈造成了偏差和重复。本文在实证分析中应用了双重差分模型(DID计量经济模型,简称DD)、PSM方法、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和OLS方法。同时,在本研究中,Excel的图表、Z检验、T检验和测量百分比方法也被用于比较研究和参与者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的第一个具体目标是分析小额信贷对产生家庭收入的影响,这个在第六章中采用DD回归估计和OLS分析方法来做具体分析。本文的第二个具体目标是了解小额信贷对提高借款人生活水平和女性借款权利的影响,这在第五章中采用百分比的测量方法进行分析。本文的第三个具体目标是分析调查借款人的信用强度对提高居民食品消费和粮食自给的影响,为评估这一目标本文做出了所有三组人群的折线图以了解这三个群体的食品消费的比较结果,同时我们用SSR理论来研究家庭粮食自给水平,这些分析结果和讨论在第五章中呈现。本文的第四个目标是是区分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参与到小额贷款项目的效果,这将在第六章中应用DD影响估计分析。为了确定连续借款者的收入、粮食消费和非粮食消费的影响效应,本文应用了DD影响估计模型,这是本文的第五个目标。本文还采用了实证OLS回归分析来估计小额信贷中借款人参与强度对收入、粮食消费和非粮食消费的影响,这是本文的第六个目标。总体统计数据表明,中青年更多地参与小额贷款项目,且大多是女性成员。在三个组中统计数据还显著地表明这些成员受过正式的教育,他们完成了小学教育,而且大都是穆斯林和已婚女性。家庭规模从2到4的同时其学生规模从1升之2。这项研究中发现,农业小企业和家禽养殖业是他们的主要投资领域,并以此获取家庭收入。他们的粮食自给率较其他小组更高,而且他们的食物消费量在信贷前后有很大的不同。所有小额信贷组织都关注女性的权利保障,大多数的小额信贷组织向女性借款者提供信贷项目。我们同样发现大多数的受访者是女性,尽管他们家庭的户主是男性。从女性权利重要度的视角来看,虽然她们的个人需求和医疗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但女性进行家庭决策的权力要小于男性的权力,甚至她们没有任何权力进行家庭决策。结果还显示,很少有女性成员能够有机会获得独立的娱乐。在很多农村地区由于非政府组织的介入,她们面临的性别、宗教和社会问题并不严重。不同种类的食物消费估计的描述性统计还显示,除了组3中的肉类和鱼类之外,从组1到组3他们的食物的消费逐渐增加,这是因为其他类别的食物消费在收入增加之后显著地增加。组内参与者主要作物的销售比例的统计结果还显示,在家庭消费之后组1种植主要作物的销售比例远大于其他两组。OLS回归估计表明,这三组中的所有借款人的收入、食品和非食品消费在统计上显著,他们的生活水平随着借款的时长和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组当中,组3的减贫影响指数显著地比另外两组有效。在某些情况下,组1的受访指数较另两组更有显著性。最后,我们采用了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来来判别所有受访者的依赖变量相对于自变量的具体的显著效应,结果显示所有的变量都具有统计显著性。DD收入回归估计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小额信贷对这些参与者的收入水平有显著影响。DD影响估计指数显示,从小额信贷得到的好处与参与计划的持续时间成比例。本研究还表明连续借款人的收入所得比例大于非连续借款人,连续借款人也能从小额信贷中得到更多的收入。收入和食物消费的DD影响指数还显示,更多的收入来自于连续信贷参与者,而不是来自于非连续信贷参与者。调正的DD估计也显示出连续借款人的家庭收入、食物和非食物消费较非连续借款人更具显著性。本研究还采用了PSM方法来消除受访者选者偏差,我们利用PSM技术来对匹配参与者和不匹配参与者进行分类。对所有参与者以及连续参与者的DD影响回归分析表明,连续参与者收入和食物消费的匹配样本增加,且较其他参与者更大。因此,这些结果表明小额信贷对连续借贷者的效果要大于所有借贷者。对所有参与者、连续和非连续参与者的回归估计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其中连续参与者收入和食物消费的匹配样本增加。因此,这些结果表明,连续借款人相对于非连续借款人更能够从小额信贷中受益。对借款强度的比较回归结果也表明持续参与者能获取更多的收入,同时他们的食物消费和非食物消费也显著增加。目前,数百个非政府组织以及政府部门已经将经营小额贷款项目作为一种扶贫战略。同时,那些坚持在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开展小额贷款项目的机构当中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政府小额信贷服务提供商仍然缺乏足够的能力(包括必要的体制和人力资源)。经营小额信贷项目的具体限制有以下几点。随着小额信贷日趋成熟,我们对它的优势和局限的了解也日趋清晰。为促进其发展,我们需要工作更有效、扩展其覆盖范围(要包括最贫穷的农户)并采取其他更多的扶贫措施,以使得贫困的显著下降。然而,还有必要提高信贷业务,特别是在批发层面,并且新的挑战正在出现——小额信贷要辐射到最贫穷和处于贫穷边缘的以及小农户,为客户提供更广泛的金融产品,支持金融机构,并找到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信贷的新途径。最后,还有必要邀请由穷人他们自己组成的参与者来对他们自己的生活做最大可能的控制,并在财务和技术支持服务设计中向他们咨询。成功的政府性的小额信贷比非政府机构的小额信贷相对昂贵且较为复杂,但是值得称道的是,他们往往是主动地来开展关于小额信贷和减贫的项目的。对于本研究的成果,有人认为需要更为妥当的策略来细化和调整投资部门,同时需要对借款进行定期的监控以使得小额信贷的效率更为有效。目前这项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结果还表明,小额信贷机构需要激励以持续开展他们的信贷业务,以让参与者能够脱离贫困并在一定时期内永久脱贫,因为大部分借款者会因为高利息和迅速偿还制度而会停止续贷。从这项研究还发现,相当多的借款人用自己借来的钱投资到农业部门的水稻种植,从这个部门获取回报至少需要3到4个月,而他们在取得信贷一周后需要45周的时间来分期偿还贷款。最后,本文还建议信贷组织要结合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投资率、偿付体系和有效训练计划来选取更为合适的投资领域,以获得更多的家庭收入,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并永久告别贫困。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  5-6
摘要  6-11
Abstract  11-18
Contents  18-21
List of Figures  21-22
List of Tables  22-23
List of Abbreviations  23-27
1 Introduction  27-35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27-30
  1.2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  30-32
  1.3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32-33
  1.4 High lights and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33-34
    1.4.1 High lights  33
    1.4.2 Limitations  33-34
  1.5 Outline of the thesis  34-35
2 Operational mechanisms of microcredit organizations in Bangladesh  35-65
  2.1 Introduction  35-42
  2.2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credit organizations  42-46
  2.3 Comparative features of microcredit programs  46-50
  2.4 Impediment of microcredit programs in Bangladesh  50-54
  2.5 Major microcredit organizations  54-63
    2.5.1 Grameen Bank (GB)  55-57
    2.5.2 Bangladesh Rural Advancement Committee (BRAC)  57-60
    2.5.3 Association for Social Advancement (ASA)  60-61
    2.5.4 Bangladesh Rural Development Board (BRDB)  61-63
  2.6 Remarks  63-65
3 Review of literature  65-95
  3.1 Introduction  65
  3.2 Understanding of microfinance and microcredit  65-66
  3.3 Microfinance and its impact on rural development  66-68
  3.4 The role of microcredit to reduce poverty  68-90
    3.4.1 Income increase  71-74
    3.4.2 Improvement of participant's consumption and living standard  74-78
    3.4.3 Effect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78-79
    3.4.4 Improvement of rural education  79-83
    3.4.5 Empowering Women  83-86
    3.4.6 Employment opportunity  86-90
  3.5 Surveillance of major microcredit organizations  90-94
    3.5.1 Grameen Bank (GB)  90-91
    3.5.2 Bangladesh Rural Advancement Committee (BRAC)  91-92
    3.5.3 Association for Social Advancement (ASA)  92-93
    3.5.4 Bangladesh Rural Development Board (BRDB)  93-94
  3.6 Remarks  94-95
4 Research hypothesis, methodology and data sources  95-111
  4.1 Introduction  95
  4.2 Research hypothesis and research framework  95-97
  4.3 Econometric models  97-105
    4.3.1 DD regression  100-103
    4.3.2 OLS regression  103-105
  4.4 Calculation of household food sufficiency  105
  4.5 The survey and data  105-110
    4.5.1 Survey area  105-108
    4.5.2 Assortment of data  108-109
    4.5.3 Comparative study of H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109
    4.5.4 Analytical estimation of data  109-110
  4.6 Remarks  110-111
5 Effect of continuous participation in microcredit program to poverty reduction  111-123
  5.1 Introduction  111
  5.2 H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111-115
  5.3 Impact of continuous participation on poverty reduc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  115-121
    5.3.1 DD regression estimation of income  115-117
    5.3.2 DD estimation of continuous participant  117-118
    5.3.3 Adjusted DD estimation of continuous and all participants  118-119
    5.3.4 Adjusted DD impact estimation using PSM method for all and continuous participants  119-120
    5.3.5 OLS estimation of continuous and discontinuous participants using PSM method  120-121
  5.4 Remarks  121-123
6 Effect of credit intensity in microcredit program to reduce poverty  123-151
  6.1 Introduction  123
  6.2 Comparative study  123-140
    6.2.1 H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123-131
    6.2.2 Calculation of HH food sufficiency and consumption  131-136
    6.2.3 Utiliz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loan  136-139
    6.2.4 Analytical estimation of data  139-140
  6.3 Impact of credit intensity on poverty reduc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  140-148
    6.3.1 HH Income regression estimation  141-143
    6.3.2 HH food consumption regression estimation  143-145
    6.3.3 HH non-food consumption regression estimation  145-147
    6.3.4 HH income and consumption comparative regression estimation using PSM method  147-148
  6.4 Remarks  148-151
7 Conclusion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151-159
  7.1 Main conclusion  151-155
  7.2 Policy recommendations  155-157
  7.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157-159
References  159-173
Appendix A  173-189
Appendix B  189-199
Appendix C  199-203
Publications  203

相似论文

  1. 临夏州农村贫困问题研究,F323.8
  2. 贵州省毕节市农村贫困研究,F323.8
  3. 宣城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项目风险管理研究,F832.4
  4. 金融衍生工具使用效果分析,F275
  5. 农村食物价格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F323.8;F224
  6.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422.6
  7.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农村贫困对象瞄准研究,F323.8
  8. 农村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运作机制研究,G647.5
  9. 基于农村贫困人口农业科技服务研究,F323.3
  10. 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卫生与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状况对比分析,R197.1
  11. 我国农村贫困残疾人扶助对策研究,D669.69
  12. 农村贫困地区产业转型研究,F327
  13. 张家口市农村扶贫开发研究,F323.8
  14. 非流通股解禁背景下终极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研究,F832.51
  15. 固定资产投资对反贫困影响的实证分析,F323.8;F224
  16. 农村扶贫政策实施绩效研究,F323.8
  17. 山东省农村贫困高血压患者药费补偿政策的评价研究,R544.1
  18. 孟加拉国农村小额信贷运行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F832.4
  19. 大连市出租汽车经营管理研究,F572
  20. 黑龙江省农村反贫困问题研究,F323.8
  21.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食物消费研究,F323.8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