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河南省偃师市为例

作 者: 苏国宁
导 师: 陶传平
学 校: 齐鲁工业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偃师 发展模式 路径探析
分类号: F1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从古至今,县域始终处于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民为邦之本,县乃国之基。安邦之难,男在固本;治国之难,难在强基”。县域经济处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位、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连接部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所在、希望所寄。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虽然有了一定得基础,但县域经济发展总体相对落后,发展很不平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县域尤其是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处于较落后的水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性迫在眉睫。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要认清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以创新的思维来指导县域经济向前发展,创新县域经济新发展的对策思路。县域经济发展一定要立足于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同时必须立足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解决深层次的体制障碍问题。对县域经济进行深入系统化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发展模式的选择以及改革方案等提供理论指导,意义重大。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方向指导,以区域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制度经济学为基本,以历届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为为支撑体系,以河南豫西平原县河南偃师为研究对象,针对偃师是河南省“民营经济强县”,“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从偃师县情状况出发,通过采用态势分析法(即:SWOT分析),总结提炼偃师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对中心建制镇的发展做一系统归纳,重点对该模式在偃师经济发展实践中的作用和效益进行分析阐述,为偃师市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福民强市”战略提供路径参考,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其它县市尤其是河南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借鉴。

全文目录


摘要  8-9
ABSTRACT  9-11
前言  11-19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3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13-15
  三、主要内容与构架  15-16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6-19
第一部分 县域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19-25
  一、基本概念  19-21
    (一)县域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19-21
  二、理论基础  21-25
    (一)梯度发展理论  21
    (二)比较优势理论  21-22
    (三)增长极理论  22
    (四)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5
第二部分 河南偃师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25-43
  一、偃师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25-27
    (一)坚持实施项目带动和招商引资,工业发展动力强劲  25-26
    (二)农业基础稳固,粮食产量稳增  26-27
    (三)支柱企业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明显  27
  二、偃师县域经济发展 SWOT 分析  27-43
    (一)偃师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27-30
    (二)偃师县域经济发展的劣势  30-36
    (三)偃师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  36-38
    (四)偃师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38-43
第三部分 偃师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43-55
  一、基于工业主导和产业集聚型的发展模式  43-47
    (一)基于工业主导型的发展模式--顾县镇、首阳山镇  43-45
    (二)基于产业集聚型的发展模式--岳滩镇  45-47
  二、基于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47-52
    (一)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缑氏镇、翟镇、邙岭镇、山化镇  47-49
    (二)基于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城关镇、高龙镇  49-52
  三、基于资源主导型的发展模式  52-55
    (一)基于铝矾土和石材资源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大口镇  52
    (二)基于煤炭资源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府店镇  52-55
第四部分 偃师县域经济发展成功经验  55-61
  一、注重对外开放,深化招商引资项目  55-56
    (一)坚持“三个依托”,引进优质项目  55-56
    (二)实施招商带动,集聚发展活力  56
  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56-58
    (一)围绕产业集聚抓民营经济  57
    (二)围绕整合提升抓民营经济  57-58
  三、重视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新产业发展  58-59
    (一)突出技术研发,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58
    (二)壮大高新产业发展规模  58-59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现代服务业体系建立  59-61
    (一)提高城镇品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59
    (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完善现代服务体系  59-61
结束语  61-63
参考文献  63-67
致谢  67-69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69

相似论文

  1.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2. 安徽省全民健身发展模式的研究,G812.4
  3. 第四方物流在青岛港中的应用研究,F552
  4. 山西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F327
  5. 甘肃省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F323.22
  6. 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G729.2
  7. 不同发展模式下和龙市建设用地总量研究,F301
  8.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发展模式研究,F752.8
  9. 健全和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路径探析,F124.7
  10. 长春市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G124
  11. 网络学习共同体支持下的师范生教学技能发展研究,G652.4
  12. 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高职教育发展路径研究,G718.5
  13.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研究,F832.51
  14. 鲁西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F127
  15.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F832.35
  16. “十一五”时期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研究,F127
  17. 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研究,F127
  18. LAC理念下利川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F592.7
  19. 产业链视角下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研究,F719
  20. 我国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F205
  21. 山东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研究,F252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地方经济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