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舆论的生成过程研究-以“郭美美事件”对红会的二次影响为例

作 者: 兴旭
导 师: 刘勇; 车敦安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新闻与传播
关键词: 网络舆论 生成过程 网络舆论引导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学术界对网络舆论展开了大量研究,而当笔者通过对近三年来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中关于网络舆论的相关学者的论文进行分析与梳理时发现,网络舆论的研究中,关于网络舆论生成过程的部分虽然逐渐深入,但是探索数量还是较少。基于这样的情况,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在网络舆论生成过程这样的难点上继续迈进,进行进一步探讨。本文以“郭美美事件”对红会的二次影响为例,从新闻传播学的视角,对人民网、新浪网、以及天涯论坛在4月20日雅安地震期间,关于[红会/红十字会]和【郭美美事件】报道/帖子的数量做了统计,从观察结果中观察网络舆论的二次生成过程。掌握了网络舆论生成的二次过程,再借助学者对网络舆论一次形成过程的成果,我们便可以掌握网络舆论形成的规律,便可以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的引导,这也是网络时代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每个新闻传播学者值得研究的有意义的问题。本文的第一部分,前言,介绍了文章研究的时代背景及意义,本文个案的历史背景及与本次研究的关系,本文研究的相关设计与考虑,文献综述等等。其中文献综述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舆论生成过程的研究综述,另一个是“郭美美事件”的研究综述;本文的第一章,介绍了网络舆论的概念以及网络环境下舆情的特点;第二章是文章的重点,是对网络舆论生成过程的探讨,我将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网络舆论生成的原因,第二部分利用综述中的“解构模式”来探讨网络舆论的生成过程。与此同时,以“信源、信宿和信道”的变化规律来摸索它的生成规律也是笔者的目的所在。因此将“解构”模式与“信源、信宿和信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了笔者探讨网络舆论生成过程的主要线索。第三章是对,通过“郭美美事件”对红会二次影响中网络舆论的迭起,网络舆论生成过程的研究,对第二章的网络舆论生成过程的探讨进行一下验证。本文的第四章,是网络舆论的正负效应与引导。掌握了网络舆论的生成过程,就可以对网络舆论进行直接有效的引导。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前言  8-14
  0.1 本文研究的时代背景  8
  0.2 本次研究的意义  8-9
  0.3 本文个案的历史背景和与本次研究的关系  9-10
    0.3.1 “郭美美事件”对红会的一次与二次影响  9
    0.3.2 “郭美美事件”与本次研究的关系  9-10
  0.4 本次研究的相关设计与考虑  10-11
    0.4.1 调查方法  10
    0.4.2 选择人民网 新浪网与天涯论坛的原因  10-11
  0.5 文献综述  11-14
    0.5.1 网络舆论研究综述  11-13
    0.5.2 “郭美美事件”研究综述  13-14
第一章 网络时代的舆论及特点  14-16
  1.1 网络舆论的概念  14
  1.2 网络环境下舆情的特点  14-16
第二章 网络舆论生成过程的探讨  16-22
  2.1 网络舆论生成原因的探讨  16-19
    2.1.1 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民数量的持续增加  16-17
    2.1.2 政治原因  17
    2.1.3 社会原因  17-18
    2.1.4 网民的心理原因  18-19
  2.2 网络舆论生成过程的探讨  19-22
    2.2.1 信源的初现  19-20
    2.2.2 信源 信道的涌现  20
    2.2.3 信宿对信源的逐步整合  20-21
    2.2.4 信源 信道数量达到顶峰  21
    2.2.5 信源 信道的减退  21-22
第三章 从“郭案”看网络舆论的生成过程  22-28
  3.1 对“郭案”中关键词的统计结果  22-23
  3.2 对“郭案”网络舆论生成过程的探讨  23-26
    3.2.1 关键词红会/红十字会大量出现于网络中  23-24
    3.2.2 关键词郭美美 郭美美红会/红十字会初现于天涯论坛  24
    3.2.3 人民网和新浪网大量报道红会与郭美美  24-25
    3.2.4 关键词郭美美逐渐减少,红会未变  25-26
  3.3 网络舆论的生成过程  26-28
第四章 网络舆论的正负效应与其引导  28-33
  4.1 客观看待网络舆论的正负效应  28-30
    4.1.1 网络舆论的正向效应  28-29
    4.1.2 网络舆论的负向效应  29-30
  4.2 网络舆论的引导  30-33
    4.2.1 网络舆论的引导对于“信源”与“信宿”提出的要求  30-32
    4.2.2 网络舆论的引导对于“信道”提出的要求  32-33
致谢  33-34
参考文献  34-3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37

相似论文

  1. 民主法治视域下网络监督问题研究,D630.9
  2. “媒体审判”现象探析,D926
  3.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对策研究,G206
  4. 我国舆论生态的失衡与调适,G206
  5. 基于网络论坛的社会公共事件传播研究,G206
  6. 网络舆论监督中的意见领袖分析,G206
  7. 政府危机管理中的网络舆论调控机制研究,D630
  8. 论网络舆论与司法公正,D926
  9. 论我国的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G206
  10. 网络舆论中的政府与公民互动机制研究,G206
  11. 基于社会认同视野下的网络舆论研究,G206
  12. 网络舆论影响公共政策过程研究,G206
  13. 我国网络媒体的舆论控制,G206
  14. 试论如何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G206
  15. 网络舆论暴力中的传播技术影响研究,G206
  16. 公共事件视角下的交通肇事新闻报道研究,G212
  17. 人文知识的教学论反思,G633.3
  18. 基于CAS理论的企业组织能力系统涌现机理研究,F272
  19. 机械产品概念设计的方案生成过程模型与决策,TH122
  20. 社会热点事件的网络舆论监督研究,G206
  21.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