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网络群体极化的影响与理性应对

作 者: 杜梅
导 师: 郭根生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网络群体 极化传播过程 影响 应对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形成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是在社会环境、网络环境、网络群体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不断推进。作为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络现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而言,网络群体极化既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又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阻碍。推动因素的复杂性、影响的多重性需要各方在对立统一观念下厘清极化影响,在瞬息万变的网络空间中采取最有力、最切实可行的应对举措。本文从传播学、社会心理学等角度出发,以“沉默的螺旋”理论为基础探讨网络群体极化的形成过程,分析社会转型、互联网、网络群体等因素对网络群体极化形成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对立统一规律出发,反思极化影响,针对应对过程中相关部门、网络媒体、普通网民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首先,对网络群体极化相关概念进行阐述,总结了网络群体极化的特征。第二,通过对“温岭幼师虐童”案过程中网民情感态度变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此案极化发展过程。进而以“沉默的螺旋”假说为基础,归纳网络群体极化一般过程规律。最后探讨了社会转型、互联网、网络群体是如何推动整个过程不断发展前进。依据“涟漪效应”,社会转型为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出现提供了多种极化信息源,同质群体“回音室”的构建、信息的多级传播、网络媒体“标签化”报道推动着极化的膨胀发酵,网络群体选择性的信息接触与理解、“本我”情感的释放更是直接推动了极化发展。第三,探讨网络群体极化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解压了社会情绪,避免了更加剧烈的社会动荡和冲突,在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发现潜在的社会问题,实现重要的社会价值。继而分析带来的困扰和阻碍,从过度的情感宣泄到“群氓”的困境,再到极化言语和行为对网络秩序和现实社会秩序的冲击。最后从对立统一规律出发,反思极化利弊影响相互转化的可能性,应当在对立统一中寻求应对出路。第四,提出现阶段各方在应对网络群体极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失,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提出,和谐的社会和网络网络环境是消解网络群体极化的关键。

全文目录


目录  4-6
摘要  6-7
Abstract  7-9
绪论  9-17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9-11
  二、文献综述  11-15
  三、研究方法  15-16
  四、创新点  16-17
第一章 网络群体极化相关概念阐述  17-27
  第一节 群体极化概述  17-21
    一、群体极化的源起  17-19
    二、群体极化的理论性阐释  19-21
    三、群体极化的价值探讨  21
  第二节 网络群体极化概述  21-27
    一、网络群体极化的概念界定  21-22
    二、网络群体极化是群体极化在互联网中的延伸  22-23
    三、网络群体极化的特征  23-27
第二章 网络群体极化的过程及推动因素  27-47
  第一节 从“温岭幼师虐童”案分析极化呈现过程  27-31
    一、案例回顾  27-28
    二、极化呈现过程分析  28-31
  第二节 从“沉默的螺旋”假说看网络群体极化的过程  31-36
    一、网络群体极化的演变过程  31-33
    二、极化:“沉默的螺旋”过程的延伸与强化  33-36
  第三节 网络群体极化的推动因素  36-47
    一、社会转型:提供多种极化信息源  37-40
    二、互联网:群体极化的膨胀发酵场  40-43
    三、网络群体:极化的直接参与者与推动者  43-47
第三章 网络群体极化的影响分析  47-62
  第一节 网络群体极化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47-52
    一、解压社会情绪,实现话语权的回归  47-49
    二、揭露潜在社会问题,推动完善相关制度法规  49-51
    三、多元化民意表达,有效发挥网络监督积极作用  51-52
  第二节 网络群体极化对社会发展的困扰  52-59
    一、过度情感宣泄,聚焦道德忽略问题本质  52-54
    二、肆虐的狂欢,网络群体陷入“群氓”困境  54-55
    三、滋生网络暴力与网络谣言,冲击正常网络秩序  55-57
    四、情绪极化到行为极化,影响现实社会和谐稳定  57-59
  第三节 反思:极化影响利弊共存,对立统一中寻求出路  59-62
    一、极化影响,利弊共存  59-60
    二、对立统一中寻求最佳制衡点  60-62
第四章 网络群体极化的理性应对  62-78
  第一节 网络群体极化应对方面的问题与缺失  62-64
    一、“权威”信息不权威,舆论二次极化  62
    二、媒体引导角色缺失,加剧极化程度  62-63
    三、微时代浅阅读习惯,抵制极化失效  63-64
  第二节 理性应对网络群体极化的意见和建议  64-74
    一、政府部门:争做权威性、可信服性的极化积极疏导者  64-68
    二、媒体:引导理性舆论的回归  68-71
    三 网民:群情激昂中寻求话语自律  71-74
  第三节 和谐的社会与网络环境建设是应对网络群体极化的关键  74-78
    一、建设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化解网络群体极化的必由之路  74-75
    二、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是消解网络群体极化的必然选择  75-78
结语  78-80
注释  80-83
参考文献  83-86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6-87
致谢  87

相似论文

  1. 大型汽轮机转子动平衡测控系统研制,TH877
  2. 英语课堂形成性评估与学生学习态度研究,H319.3
  3. 城市商品住宅开发风险分析与应对研究,F293.35
  4. 断指再植患者重返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R658.1
  5. 对农村初级中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G633.6
  6. 市级旅游用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X820.3
  7.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8. 低蛋白日粮添加合成氨基酸和小肽对肉仔鸡的影响,S831.5
  9. 大学生应对能力现状及其干预研究,B844.2
  10. 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B849
  11. “网络红人”现象及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G41
  12.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13. 中亚热带典型植物甲烷排放影响因素及来源探究,S718.4
  14. 开填体重和饲喂油脂对朗德鹅肥肝性能的影响,S835
  15. 安徽省体育产业结构研究,G812.7
  16. 大连市精神疾病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749
  17. 大学生自我宽恕倾向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B844.2
  1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的“回应机制”研究,X820.3
  19.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实施现状的考察分析,X820.3
  20. 我国女孩月经初潮年龄影响因素的循证分析及其近二十年来的变化趋势,R173
  21.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政府角色定位,D631.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