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憎恨言论网络传播的现状及规制

作 者: 龙飘
导 师: 李伦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憎恨言论 言论自由 网络传播 网络憎恨言论规制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憎恨言论于20世纪30年代以“种族憎恨”的形式诞生,随后,其外延扩展至“挑衅言论”、“群体诽谤”等,是一种针对具有群体身份特征的个人或群体的,带有偏见、攻击、憎恨意味的言论类型,其传播对人的尊严、群体平等及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历史上,西方社会的种族矛盾及社会冲突时有发生,憎恨言论的传播不断激发着此类矛盾与冲突,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媒体以其全球一体化、数字化、交互性等特性一跃成为影响力巨大的“第四媒体”。一方面,网络的低门槛使得网络传播呈现主体多样、思想多元等特征。言论的自由度空前提升,人们在此获得情感的归属、得到压力的释放,整个社会也在各种文明、价值观的交融中不断进步;另一方面,网络的匿名性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受到的法律、道德等约束力下降,容易在网络中发表不负责的言论,发泄对现实的不满与愤怒。憎恨言论由最初的小范围“点”式传播逐步发展为网络时代的“线”式甚至“面”式传播。言论自由的价值固然重要,但言论自由并非绝对的自由,只有限制自由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在规制憎恨言论的实践上,美国将天平倾斜于自由,规制态度较宽松;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基于憎恨言论的伤害性,认为这种类型的言论是没有价值的,在立法上对其采取严格的限制。我国具有地域广袤、民族多样、宗教复杂等基本国情,地区间、民族间、阶层间的矛盾与冲突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日益凸显,价值观差异造成的冲突不断。网络中暴露出了针对特定群体的攻击性、辱骂性言语,呈现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渗透性强等特征。这些基于种族、性别、地域、宗教等的憎恨言论借助着互联网这一天然的平台蔓延开来。本文从憎恨言论的概念出发,通过个案分析及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一步一步探析我国憎恨言论网络传播的现状。在借鉴欧洲和美国规制模式并分析我国现实状况后,笔者认为规制我国憎恨言论网络传播应在遵循四个基本伦理原则—尊重、公正、自由、不伤害—的基础上,采用双线并举的规制模式,将自上而下的法律规范及自下而上的技术、道德规范有效结合起来。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8
目录  8-10
第一章 绪论  10-19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0-13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3-17
  第三节 本文的主要思路及观点  17-19
第二章 憎恨言论的界定  19-27
  第一节 憎恨言论的基本概念  19-23
    一、憎恨言论的研究脉络和概念  19-21
    二、憎恨言论与挑衅言论、诽谤言论  21-23
  第二节 我国憎恨言论网络传播的具体界定及分类  23-27
    一、我国憎恨言论的具体界定  23
    二、我国憎恨言论的基本类型  23-27
第三章 我国憎恨言论网络传播的现状及成因  27-40
  第一节 我国憎恨言论网络传播的历史梳理  27-29
  第二节 我国憎恨言论网络传播的基本特征  29-35
    一、基于言论本身的特征  29-32
    二、基于网络平台的特征  32-35
  第三节 我国憎恨言论网络传播的成因  35-40
    一、媒介原因  35-36
    二、主体原因  36-38
    三、社会原因  38-40
第四章 我国憎恨言论网络传播的规制基础  40-50
  第一节 规制憎恨言论的理论基础  40-43
    一、言论自由的非绝对性  40-41
    二、言论的伤害性  41-43
  第二节 两种规制模式  43-47
    一、欧洲模式  44-45
    二、美国模式  45-47
  第三节 当前我国的规制模式  47-50
第五章 我国憎恨言论网络传播的规制建议  50-59
  第一节 基本原则  50-52
  第二节 法律规范  52-54
  第三节 技术规范  54-55
  第四节 道德规范  55-59
结语  59-60
参考文献  60-64
附录一  64-65
附录二  65-68
致谢  68-69

相似论文

  1. 井冈山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现状研究,G206
  2. 网络传播中的精英现象探究,G206
  3. 数字图书馆适用法定许可制度研究,D923.41
  4. 面向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优化研究,D923.41
  5. 网络环境下青年群体社会责任现状研究,D669.5
  6. 论司法公正与新闻自由,G206
  7. 商业广告中的言论自由权探究,D921
  8. 论网络言论自由及其管理,D90
  9. 网络传播增权的失衡与制衡研究,G206
  10. 论网络文化传播的嬗变,G206
  11. 论我国广播组织权制度的完善,D923.41
  12. 表达自由与司法独立之冲突及其权衡,D926
  13. 法治语境下诽谤罪的司法适用,D924.3
  14. 传播学视阈下网络群体极化研究,G206
  15. 西部地区新闻网络媒体的现状研究,G219.2
  16. 我国家用车营销中的网络传播研究,F426.471
  17. 美国宪法对政治言论自由之保护与限制,DD911
  18. 网络文本对网络编辑职能影响研究,G213
  19. 我国网络媒体的舆论控制,G206
  20. 网络舆论暴力中的传播技术影响研究,G206
  21. P2P网络资源传播模型分析及监测研究,TP393.0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