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后现代视阈下互联网信息消费的文化阐释

作 者: 李晔
导 师: 张冠文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互联网信息消费 后现代视域 文化 消费行为
分类号: G20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互联网信息消费己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行为,而同时是一种文化行为。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的高速增长,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产品和服务、生产和传播信息、通过互动软件进行沟通交流等信息消费活动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逐渐成为社会新的消费热点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互联网信息消费与文化结缘既是消费和文化发达的结果,也预示着互联网信息消费过程必然蕴含着文化动因。当下国人互联网信息消费的过程昭示着消费者的文化心态和文化品质。后现代社会下的互联网信息消费是建立在人与客体、人与人之间新的社会关系。后现代主义具有解构、颠覆、反叛、否定、拒绝等反映时代特征的文化风格,和现代主义相比更具迎合大众消费、商业流行的市场。从后现代视阈下考察信息消费的互联网信息环境、信息消费需求、信息消费行为,进一步分析互联网信息消费呈现的新的文化形态,揭示社会文化在多层面呈现出多元、去中心、非理性、价值颠覆等典型的后现代文化特征。互联网信息消费不但是一种对独特文化的愉悦体验,它也从符号学的意义界定甚至构建了个人的认同,以与他人发生关系。在后消费主义看来,人们消费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不仅仅获得其使用价值,还有蕴含其中的象征意义。由此可见,互联网信息消费实际上是一种后现代主义下的消费文化。人们在现代社会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基本的物质生存问题后,如何继续营造健康向上的互联网信息消费环境,实现消费个体的文化自觉和创造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为达此目的,应着力营造理性的、高品位的消费文化氛围。互联网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特征,为后现代主义提供了理想的媒介实践平台。它不仅改变了个体的信息消费方式,而且使得信息生产和消费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对整个信息传播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互联网信息消费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个体与社会关系、文化思潮与社会格局都产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个体当下文化消费的重要部分,互联网信息消费显现出目前社会语境中“后现代主义”形态是必然的。因此,从互联网信息消费行为入手,考察后现代视域下互联网信息消费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或反观互联网信息消费中存在的后现代主义的样态,从理论上是可行的。本研究将通过以下方面,以后现代主义和消费行为为范式,研究互联网信息消费过程下的文化阐释。第一,消费行为范式是互联网信息消费研究的潜在背景;第二,后现代主义和消费文化范式下研究互联网信息消费过程以及体现出的消费个体的身份认同和符号意义;第三,从文化学的角度,考察互联网信息环境、信息消费需求和信息消费行为等文化动因,进而对研究后现代社会形成一个同质、齐一的整体,追求消费方式的适宜性,引导消费主流价值,构建的良好互联网信息消费过程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6-8
Abstract  8-10
绪论  10-14
  一、 研究价值及意义  10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0-12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2-14
第一章 后现代主义与互联网信息消费互为演进  14-20
  第一节 互联网信息消费的双重属性  14-17
    一、 互联网信息消费是一种经济行为  14-16
    二、 互联网信息消费是一种文化行为  16-17
  第二节 互联网信息消费的后现代意蕴  17-20
    一、 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  17-19
    二、 互联网信息消费的后现代建设性可能  19-20
第二章 互联网信息消费环境的后现代演化  20-33
  第一节 互联网信息消费环境要素一——互联网信息资源  20-26
    一、 互联网信息资源是互联网信息消费环境的基础  20-21
    二、 我国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迅速发展  21-25
    三、 互联网信息资源下的后现代信息症候  25-26
  第二节 互联网信息消费环境要素二——互联网信息技术  26-30
    一、 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互联网信息消费环境的支撑  27
    二、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信息消费方式的创新  27-28
    三、 互联网信息技术下的后现代媒体嬗变  28-30
  第三节 互联网信息消费环境要素三——互联网信息伦理  30-33
    一、 互联网信息伦理是互联网信息消费环境的保障  30
    二、 道德取向对互联网信息消费的影响  30-31
    三、 互联网信息伦理下的后现代伦理审思  31-33
第三章 互联网信息消费需求的后现代趋向  33-39
  第一节 互联网信息消费需求是互联网信息消费的驱动力  33
  第二节 互联网信息消费需求向多层次、多领域发展  33-35
    一、 “需要”到“想要”的需求异化  34
    二、 “社会互动”到“社会资本”的转向  34-35
  第三节 互联网信息消费需求的后现代表征  35-39
    一、 从个体身份需求到群体身份需求  36-37
    二、 从文化体验到文化认同  37-39
第四章 互联网信息消费行为对文化的重构  39-51
  第一节 互联网信息消费主体的多重身份  39-41
    一、 互联网信息生产者与互联网信息消费者合一  39-40
    二、 互联网信息消费者角色个性化与社会化交织  40-41
  第二节 对互联网信息消费文化的尝试性建构  41-47
    一、 互联网信息消费的同时反作用于信息生产  41-42
    二、 互联网信息消费的同时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网  42-44
    三、 互联网信息消费促成虚拟社会关系走向现实生活  44-47
  第三节 互联网信息消费对社会文化的重塑  47-51
    一、 互联网信息消费重塑个人的文化自觉与创造  47-48
    二、 互联网信息消费强化社会交往的沟通与聚合  48
    三、 互联网信息消费重构后现代文化与社会伦理  48-49
    四、 互联网信息消费推动世界文化新格局的形成  49-51
结语  51-52
注释  52-54
参考文献  54-56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56-57
致谢  57

相似论文

  1. 东北满族民居的文化涵化研究,TU241.5
  2. 校园文化语境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研究,G633.2
  3.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4.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5.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6.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7. 三亚俄罗斯旅游者的旅游行为研究,C912
  8.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9.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研究,G124
  10. 消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电视婚恋节目探析,G222.3
  11.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科学信仰研究,G641
  12. 社会消费方式变迁下的服装终端空间变化之研究,TS941.1
  13. 视觉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D432.62
  14. 《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研究,A811
  15.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16. 阿多诺与现代主义,B83-0
  17. 哲学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25
  18. 民主化视阈下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研究,D422.6
  19. 云烟高端品牌个性化文化内涵研究,F273.2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G852
  21. 山寨春晚的缘起及发展,G206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与传播理论 > 传播理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