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典型农村地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可行性研究

作 者: 王淼
导 师: 周其文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环境意识 环境行为 洱源地区
分类号: X3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理念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凝练,早已渗透到了各行各业,演变成为公众自身的个人意识和行为习惯,不少地方涌现出了相当数量的志愿者,自愿协助政府处理各种环境问题,在普及环保知识,增强民众环保意识及参与、影响政府的环保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我国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研究起步较晚,正式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且多限于政府及学术层面的理论研究,缺乏对公众个人的实践研究,同时,由于全国各地环境状况、经济水平及公众的环保意识存在较大差异,各个地方推广、实施公众参与面临的困难不尽相同,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各方面条件均显薄弱,推广、实施难度较大。因此,在推广、实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之前,有必要收集当地的相关数据,开展可行性分析研究,以期为公众参与的推广、实施提供帮助。本文以云南省洱源地区水环境保护为例,采用综合判断预测法模型,通过分析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等相关影响因素,检验当地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实施的可行性。该方法将赋值后的1999年和2007年两次国家级问卷测评结果作为最优化模拟,预调查50人的问卷结果作为最差模拟,得到推定平均值,再依据三次问卷的权重,预测出我国农村地区公众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现今趋势。经过对照示范区105人问卷的调查结果,得出结论。最终分析认为:1.洱源地区农村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机制的理论条件尚未纯熟,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的测评结果基本低于我国农村地区预测趋势状态,公众环境意识和行为受教育、经济、法律因素的制约严重。尽管如此,部分分析结果仍值得关注,如对水源的重视,对水污染现象的认知程度,对家乡水体未来的演变等方面测试结果均高于预测的国家均态。证明当地群众对家乡水环境较为重视,当地政府及环保机构对部分水环境常识的普及与宣传较为到位。2.洱源地区农村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机制的实践基础有待完善,主要体现行政、法律、经济三方面。建议当地加大普及环境科学以及法制教育力度,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将环保行为一点一滴的渗透进公众的日常生活,引导当地群众参与到水环境保护中;完善立法、严肃执法;适时适地开展生态补偿、经济激励等手段,通过上述行政、法律、经济三方面的措施,为在当地推广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创造条件,最终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模式。

全文目录


摘要  6-7
Abstract  7-12
第一章 绪论  12-27
  1.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概况  12-16
    1.1.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定义  12
    1.1.2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式  12-13
    1.1.3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作用  13
    1.1.4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6
  1.2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  16-22
    1.2.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环境意识  16-18
    1.2.2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必然结果——环境行为  18-22
  1.3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实践基础  22-24
    1.3.1 行政手段是公众参与的导向和核心力量  22-23
    1.3.2 法律手段是公众参与的依据与有力保障  23-24
    1.3.3 经济手段是公众参与的有效动力  24
  1.4 本文研究背景  24-25
    1.4.1 我国水质现状  24-25
    1.4.2 研究区水质现状  25
  1.5 本文研究目的  25-26
  1.6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26-27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7-38
  2.1 研究区概况  27
  2.2 数据来源  27-28
  2.3 技术路线  28-29
  2.4 研究方法  29-30
  2.5 研究过程  30-38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8-57
  3.1 典型农村地区环境意识和行为趋势的最差模拟  38-43
  3.2 典型农村地区环境意识和行为趋势的最优化模拟  43-44
  3.3 典型农村地区环境意识和行为趋势的预测模拟结果  44-47
  3.4 研究区的实际调查结果  47-48
  3.5 预测结果及分析  48-50
  3.6 讨论  50-56
    3.6.1 洱海流域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理论条件的不足  50-52
    3.6.2 洱海流域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实践基础的缺失  52-53
    3.6.3 洱海流域农村地区公众参与水环境保护的流程初建  53-54
    3.6.4 洱海流域农村地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建议  54-56
  3.7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56-57
参考文献  57-61
附录一  61-65
附录二  65-68
致谢  68-69
作者简历  69

相似论文

  1. 哈尔滨城市空间环境视觉导识系统研究,TU998.9
  2. 论我国环境污染预防中的公众参与制度,X321
  3. 公路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评价量化模型研究,U41
  4. 2,4-滴丁酯环境行为研究,TQ450.2
  5. 公众参与视角下的生态恢复研究,X171.4
  6. 运用描述性规范信息引发公众环境行为的实验研究,X2
  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中的“回应机制”研究,X820.3
  8. 我国地方听证制度完善研究,D922.1
  9. 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922.62
  10. 群控电梯客流密度实时识别技术研究,TP391.41
  11. 武汉市交通规划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TU984.191
  12. 商业街区公共空间复兴研究,TU984.13
  13. 一个山村的民居自发更新与设计参与研究,TU241.4
  14. 行政立法之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922.1
  15. 社区磋商小组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研究,X321
  16.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TU984.2
  17. 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环境降解产物三氟乙酸的研究,O657.71
  18. 论电子政务环境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创新,D630
  19. 南宁市政府绩效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621.5
  20. 上海城市管理公众参与制度建设研究,D621.5
  21. 城市社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C916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保护管理 > 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 >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