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鄂尔多斯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 者: 许丽萍
导 师: 贾志斌
学 校: 内蒙古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盈余 生态赤字 生态可持续指数 鄂尔多斯市
分类号: X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254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态足迹是分析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本文利用鄂尔多斯市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中自然资源生产与消费数据、人口数据,基于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1960~2007年鄂尔多斯市生态足迹变化。结果表明,人均生态足迹呈逐步上升趋势,由1960年的0.775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11.803hm2/人,增加了11.028hm2/人,年均增长率为30.29%。各类土地生态足迹均有上升趋势,其中耕地、草地、能源用地、水资源及建设用地的生态足迹变化明显,林地及水域的生态足迹变化不明显。1960~2007年的万元GDP生态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降低了19.45倍,即资源利用率提高了19.45倍。人均生态承载力呈逐步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2.111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5.566hm2/人,增加了3.455hm2/人,年均增长率为3.48%。耕地、草地、林地、能源用地及建设用地生态承载力呈波浪式上升,从增量来看,变化较大的为耕地、草地、林地及能源用地,从增长率来看,变化较大的为建设用地。水资源及水域呈斜线式下降,其它变化不明显。本文分三个发展阶段讨论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变化及其原因,阐明了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工业化水平等反映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对生态足迹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还表明,鄂尔多斯市1997年之后出现生态赤字,且生态赤字的幅度在逐年增大,生态可持续指数总体呈下降的趋势。1997年以后,生态系统朝着不可持续的方向演变,此后的10余年间基本处于弱不可持续及中等不可持续。本文分析了鄂尔多斯市生态盈余和生态赤字产生的原因,鄂尔多斯市生态赤字主要原因为能源用地赤字,而化石能源地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是造成能源用地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因此对能源的高度依赖是造成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了解决该区域生态赤字加剧问题的对策。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引言  10-20
  1.1 选题依据  10
  1.2 生态足迹研究现状及评价  10-16
    1.2.1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  11-13
      1.2.1.1 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  11-12
      1.2.1.2 生态足迹研究的基本思想及假设前提  12-13
      1.2.1.3 生态足迹测度的计算方法  13
    1.2.2 生态足迹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  13-16
      1.2.2.1 国外研究进展  13-15
      1.2.2.2 国内研究进展  15-16
  1.3 鄂尔多斯市可持续性研究的现状  16-18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8-20
    1.5.1 数据来源  18
    1.5.2 研究内容  18-19
    1.5.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9-20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0-24
  2.1 自然概况  20-23
    2.1.1 地理位置  20
    2.1.2 地质地貌  20-21
    2.1.3 气候资源  21-22
    2.1.4 植被资源  22
    2.1.5 土地资源  22
    2.1.6 矿产资源  22
    2.1.7 水资源  22-23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24
第三章 鄂尔多斯市生态足迹研究  24-36
  3.1 生态足迹计算  24-27
    3.1.1 生态足迹计算说明  24-25
    3.1.2 生物资源账户计算  25
    3.1.3 能源用地账户计算  25-26
    3.1.4 建设用地账户  26
    3.1.5 水资源用地账户  26-27
    3.1.6 生态足迹计算结果  27
  3.2 鄂尔多斯市生态足迹分析  27-34
    3.2.1 鄂尔多斯市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27-32
      3.2.1.1 生态足迹的年际变化分析  28-30
      3.2.1.2 生态足迹组分年际变化分析  30-32
    3.2.2 万元GDP生态足迹与资源利用率  32-33
    3.2.3 鄂尔多斯市不同发展阶段生态足迹分析  33-34
  3.3 鄂尔多斯市生态足迹驱动因子研究  34-36
    3.3.1 经济发展水平  34-35
    3.3.2 工业化水平  35-36
第四章 鄂尔多斯市生态承载力  36-46
  4.1 生态承载力计算  36-38
    4.1.1. 生态承载力计算说明  36-37
    4.1.2. 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  37-38
  4.2 鄂尔多斯市生态承载力分析  38-44
    4.2.1 鄂尔多斯市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分析  38-43
      4.2.1.1 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  38-39
      4.2.1.2 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  39-41
      4.1.1.3 生态承载力组成动态变化  41-43
    4.2.2 鄂尔多斯市不同发展阶段承载力分析  43-44
  4.3 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驱动因子分析  44-46
    4.3.1 科学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  44-45
    3.3.2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45-46
第五章 鄂尔多斯市生态盈余/赤字研究  46-55
  5.1 鄂尔多斯市生态盈余/生态赤字计算与分析  46-53
    5.1.1 生态盈余/赤字总体变化特征  46-47
    5.1.2 各类土地生态盈余/赤字变化特征及原因  47-53
  5.2 鄂尔多斯市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53-55
第六章 讨论、结论及建议  55-59
  6.1 讨论  55-57
    6.1.1 生态足迹模型的局限性  55
    6.1.2 与鄂尔多斯市可持续研究的成果对比  55-56
    6.1.3 与部分资源型城市生态足迹对比  56-57
  6.2 结论  57
  6.3 建议  57-59
    6.3.1 依据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57-58
    6.3.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58
    6.3.3 大力提倡循环经济  58-59
参考文献  59-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2.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3.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综合应用研究,X826
  4.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5.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6. 水生态承载力政策设计与政策效率的系统仿真,X171
  7. 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分析,TV213.4
  8. 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研究,F272.92
  9. 系统动力学结构模型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N941.3
  10.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山东省沿海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X22
  11. 环鄱阳湖区生态承载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X22
  12. 基于“生态足迹”的常德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X22
  13. 生态足迹理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X22
  14. 新疆绿洲生态综合承载力研究,F205
  15. 苏州市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研究,X321
  16. 中国汽车产业生态足迹情景分析,X22
  17. 基于生态足迹的京津冀可持续发展研究,X22
  18. 河北省生态足迹研究,X22
  19. 土地整理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F301
  20. 湖南省各市州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F301
  21. 生态城市建设研究,F205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社会与环境 > 环境与发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