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附条件不起诉若干问题研究

作 者: 黄花满
导 师: 杨正万
学 校: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刑罚个别化 宽严相济 狭窄 暂缓 考察
分类号: D9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4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于2012年3月刑事诉讼法修改时被正式确立,其设立的理论依据包括刑罚个别化思想和宽严相济形势政策,设立的目的在于可以弥补现行相对不诉的不足并完善刑诉制度。但2012年刑事诉讼法仅用第271条至273条规定了附条件不起诉适用条件、监督考察、撤销和考察期满的处理,存在案件适用范围狭窄、将检察机关作为考察机关不符合实际、规定犯罪嫌疑人需要遵守的条件不够全面、规定被害人不服不起诉决定可以提起自诉与实践冲突、附条件不起诉作出的程序不合理等缺陷。为此,笔者认为附条件不起诉适用范围应该以可以适用缓刑的案件范围为上限来确定,将公安机关作为考察主体,组织犯罪嫌疑人所在学校、单位、社区等基层组织对被考察进行考察,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不服不起诉决定只能向上级检察机关申诉而不能向法院申诉或提起自诉,并认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作出的程序应该是先作出暂缓起诉决定以达到诉讼中止的效果,再进行考察,最后根据考察结果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笔者认为附条件不起诉在实践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一是某些个案究竟适用附条件不起诉还是相对不诉比较合适难以区分,这是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的关系不明确造成的。笔者认为二者适用范围一致时相对不起诉应该优先适用,附条件不起诉只有被规定在特别程序时才能优先适用。二是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不愿意积极主动适用附条件不起诉,这又与检察机关执法理念及现阶段没有可操作性的附条件不起诉实施细则有关。为此,笔者对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应该如何运行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绪论  8-10
第一章 附条件不起诉若干理论问题分析  10-22
  一、附条件不起诉概述  10-13
    (一)附条件不起诉的概念和渊源  10-11
    (二)附条件不起诉设立的意义  11-13
  二、理论依据  13-17
    (一)刑罚个别化思想  13-15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运用  15-17
  三、理论困惑分析  17-22
    (一)附条件不起诉是否违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7-18
    (二)程序处置是否代替了实体追究  18-20
    (三)起诉权是否分割了审判权  20-22
第二章 附条件不起诉立法规范分析  22-41
  一、立法评析  22-24
    (一)附条件不起诉被立法确定的发展历程  22
    (二)设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可以弥补相对不诉的不足  22-24
  二、现行立法存在的问题  24-27
    (一)对象限制过严,适用范围狭窄  24-26
    (二)附条件不起诉决定作出的程序不科学  26
    (三)将检察机关规定为考察主体不符合实际  26
    (四)对犯罪嫌疑人需要遵循的条件规定不全面  26
    (五)规定被害人享有自诉权与司法实践存在矛盾  26-27
  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27-29
    (一)附条件不起诉本身存在的争议导致适用范围狭窄  27-28
    (二)决定程序重复与为了避免程序违法有关  28
    (三)相关配套社会机制缺乏导致考察主体不合适  28-29
    (四)粗略规定遵循条件有赖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  29
    (五)刑诉法对不起诉案件被害人享有自诉权已有的规定使然  29
  四、完善立法的建议  29-41
    (一)将可适用范围扩大  29-32
    (二)同时规定限制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情形  32-33
    (三)科学的决定程序  33-34
    (四)确立公安机关牵头基层社会组织作为考察主体  34-36
    (五)附条件不起诉人的义务  36
    (六)如何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  36-37
    (七)犯罪嫌疑人出具书面承诺的重要性  37-38
    (八)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38-41
第三章 附条件不起诉实践问题分析  41-51
  一、适用中可能存在的疑难问题分析  41-45
    (一)具体个案适用附条件不起诉还是相对不起诉难以区分  41-43
    (二)检察机关不愿意积极主动适用附条件不起诉  43-45
  二、对实践操作的建议  45-51
    (一)适用范围和条件  46-47
    (二)决定机关与决定程序  47
    (三)犯罪嫌疑人的义务  47-49
    (四)考察期限及方式  49
    (五)撤销暂缓起诉决定的情况  49-50
    (六)不起诉决定的作出与财产返还  50
    (七)附条件不起诉的监督、救济  50-51
结语  51-52
参考文献  52-55
致谢  55-56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6

相似论文

  1. 建国初期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历史考察,G529
  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R816.1
  3.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4. 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R541.4
  5. 心肌梗死后hRAMP1修饰MSCs移植对球囊损伤血管再狭窄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R542.22
  6. 胸椎管环形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R687.3
  7.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的研究,R743.3
  8.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死刑控制问题研究,D924.13
  9. 现代汉语“V上”结构意义考察,H146
  10. 论我国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的完善,D925.2
  11. 宽严相济政策在监狱中的运用,D926.7
  12. 新世纪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评析,D820
  13. 论人身危险性在我国刑法中的定位,D924
  14. 论司法积极主义,D926
  15.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方法研究,D261.1
  16. 论民事检察监督制度,D925.1
  1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减刑与假释,D924.1
  18. 黄连素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及PTEN表达的影响,R285.5
  19. 哈尔滨音乐厅历史发展研究,J609.2
  20. 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理解与适用,D914
  21. 湖南民办高校音乐教育的考察研究,J60-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