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传统家庭儿童心理成长语境及其未来发展导向

作 者: 辛云卿
导 师: 王惠萍;刘兆永
学 校: 鲁东大学
专 业: 基础心理学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家庭 儿童心理成长语境 发展导向 文本分析
分类号: B84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把家庭教养方式理解为,儿童心理成长的语境或心理成长的发展语境。在这个思想指导下,通过具体的文本对中国传统家庭的语境进行了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儿童心理成长语境,及其对儿童心理成长具有的导向作用。本研究涉及的中国传统家庭,是指包含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的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儿童心理成长语境是指由于中国传统家庭文化对儿童心理成长的期待不同,所展开的不同的心理成长的主题。导向是指父母对儿童未来发展的设计、指导和干预。本文先是提出文本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并对文本、文本分析做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分析,尤其是对文本如何表征世界做了一个简要的讨论。本研究选取的文本是清朝石成金编写的《传家宝》。本研究通过对《传家宝》的文本分析,将中国传统家庭文化和儿童心理发展结合起来,将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深入到中国传统家庭中去。也就是将传统文本中展示出来的中国家庭中最真实的情况与家庭教育学、家庭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相融合。本研究共分十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它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二是研究历史与现状,三是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第二部分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本研究的文化心理学视野,第二是介绍本文的文本分析方法,第三是《传家宝》的文本分析,第四是语境和导向的术语解释。第三部分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下个人、家庭和社会以及三者的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个人与家族命运紧密相连,家族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元素,是社会生活的核心。第四部分是家庭在儿童的社会化中具有主导作用。中国古代社会中,儿童的身心成长集中在家庭。中国传统家庭对儿童心理成长具有重要性和特殊性,主要集中在对儿童的教养方式的不同,如“身教为先”、“男女有别”和家庭“内外有别”。第五、六、七部分内容是本研究的中国传统家庭中儿童心理成长语境。第五部分是中国传统家庭对儿童品德塑造的要求,培养儿童“安分守己”的生活态度。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做人”的泛道德化教育,二是崇尚忍耐、克己守礼,三是注重集体价值取向。第六部分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传统家庭对男女的教养方式具有差异,二是男女性别角色具有差异。第七部分是中国传统家庭中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与人格成长。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是读书与家族生存;第二是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第三是“身教为先”的教养方式;第四是家庭教育忽视儿童主体独立性发展。第八部分是中国传统家庭文化对儿童发展方向的指导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男女有别、等级有序”的发展导向、“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发展导向和“光宗耀祖”的发展导向。第九部分是中国传统家庭与当代家庭的形式差异性和内在连续性。现代家庭虽然在形式上具有西方的因素,但中国传统文化仍占有极其重要的比重。第十部分是总结。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目录  9-11
第一部分 引言  11-15
  1.1 问题的提出  11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11-13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3-15
第二部分 本研究的文化心理学视野与文本分析的方法  15-21
  2.1 文化心理学的研究视野  15-16
  2.2 文本、世界表征与文本分析  16-17
  2.3 《传家宝》的文本分析  17-19
  2.4 术语解释  19-21
    2.4.1 语境  19
    2.4.2 发展导向  19-21
第三部分 中国文化中的社会、家庭与个人:概观  21-24
  3.1 “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  21
  3.2 礼教与伦理行为的期待与培养  21-23
  3.3 “家庭本位、光宗耀祖”的成长观  23-24
第四部分 家庭社会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4-27
  4.1 家庭社会化对儿童成长的主导作用  24-25
  4.2 家庭教养方式作为儿童心理的成长语境  25
  4.3 中国家庭儿童教养方式的基本特征  25-27
第五部分 安分、顺从与品德、性格  27-34
  5.1 “做人”的泛道德化教育  27-29
  5.2 尚忍精神与品德、性格塑造  29-32
  5.3 集体价值取向与个人价值取向  32-34
第六部分 男女教养方式有别与性别角色  34-42
  6.1 男女教养方式的区别  34
  6.2 中国传统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定位  34-40
    6.2.1 男性的角色定位  35-37
    6.2.2 女性的角色定位  37-40
  6.3 家庭内外的男女互动的规则限定  40-42
第七部分 中国传统家庭中的儿童社会化与人格成长  42-54
  7.1 读书与家族生存  42-46
    7.1.1 胎教  42-43
    7.1.2 童蒙教育  43-45
    7.1.3 读书与做人  45-46
  7.2 中国传统家庭中的人际互动与儿童心理成长  46-51
    7.2.1 亲子关系与亲子互动  46-49
    7.2.2 兄弟姐妹关系与互动  49-51
  7.3 “身教为先”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培养  51-53
  7.4 儿童主体独立性发展的忽视  53-54
第八部分 中国传统家庭与人生展望  54-57
  8.1 “男女有别、等级有序”的发展导向  54-55
  8.2 “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人生导向  55-56
  8.3 “光宗耀祖”的人生定位  56-57
第九部分 传统与当代家庭:形式差异性与内在连续性  57-59
  9.1 传统与当代家庭的形式差异  57
  9.2 传统与当代家庭的内在连续性  57-59
第十部分 总结  59-61
参考文献  61-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工程新闻报道的信息提取及应用研究,G212
  2.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综合(完形填空和翻译部分)部分测试的难度级差分析,H319
  3. 《城市生活类周报iPhone形态的传播特征研究》,G206
  4. 基于中国日报和美国之音新闻英语听力材料的听力理解对比研究,H319
  5. 基于文本类型理论的企业简介汉英翻译研究,H315.9
  6. 别样的叙事,I207.42
  7. 无国界的“自嘲”与“他嘲”,J905
  8. 杨曙辉和杨韵琴《警世通言》英译本的文化探究,I046
  9. 中国对非洲认知的两次转变,D822.34
  10. 教科书之德育要素及传承研究,G41
  11. 中外新闻行业组织自律规范比较研究,G211
  12. 巴别尔小说狂欢化因素初探,I512.074
  13. 《人民日报》奥运报道研究,G212
  14. 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小说研究,K257
  15. 从健康传播角度解析中国媒体艾滋病报道,G212
  16.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分析研究,J624.1
  17. 功能文本分析研究,H052
  18. 基于传播学文本分析方法的张悟本事件研究,G206
  19. 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女性主义研究,J905
  20. 有机整体小说观指导下的文本分析,I106.4
  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演变分析,G648.7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 儿童心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