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时与潮》在渝期间(1938-1946)抗日政论研究

作 者: 刘宇
导 师: 林克勤
学 校: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时与潮》 抗日政论 特色分析
分类号: K2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时与潮》是一本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政治性综合类半月刊,政论是其内容的一大特色,而抗日政论则是其政论内容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日本妄图征服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终招致美英苏等同盟国均对日宣战,成为众矢之的。变动的国际形势促进了国际信息的不断更新,为《时与潮》的抗日政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时与潮》抗日政论分为三个部分:本社评论、外媒政论编译稿和日本人撰写的政论。其中,日本人所写的政论虽未直接声援中国抗战,但其内容多从本我认知的角度揭露了战时日本经济和军事的脆弱性,经《时与潮》编译刊登之后对于增强国民抗战的信心,坚定中国必胜的信念大有裨益,对中国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间接的促进作用,因而也将其归为抗日政论的范畴加以研究。外媒政论则以编译自美英苏等国媒体的政论文章为主,从“他者”视角厘清同盟国诸国对日本暴行和对中国抗战的态度,表达了对日本的不满、孤立和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给中国军民以心理上的积极暗示。本文在对上述《时与潮》议题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时与潮》在渝期间的抗日政论的立场和特色,及特色形成的原因;通过对抗日政论特色成因的分析进一步从议程设置和框架建构角度展开对抗日政论的传播学反思,以期阐明《时与潮》抗日政论在战时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的重要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2
  1.1 选题意义  8-9
  1.2 文献综述  9-11
  1.3 研究方法  11-12
2《时与潮》概况——“开眼看世界”  12-18
  2.1 《时与潮》内迁重庆的历史背景  12-13
    2.1.1 时代背景  12
    2.1.2 抗战时期重庆的舆论环境  12-13
  2.2 《时与潮》内容概述  13-16
    2.2.1 创办宗旨  13-14
    2.2.2 《时与潮》的主要栏目  14-16
  2.3 中国的政论传统  16-18
3 《时与潮》抗日政论的主要议题分析  18-31
  3.1 知己知彼:对日本国情的认知  18-23
    3.1.1 日本脆弱的经济基础  19-20
    3.1.2 日本军阀的困境  20-21
    3.1.3 日本国内民众生活困顿  21-23
  3.2 放眼世界:英美苏对日本的态度  23-27
    3.2.1 美英对日关系  23-26
    3.2.2 苏联对日关系  26-27
  3.3 介绍进攻日本策略  27-31
    3.3.1 进攻日本的时间表  27-28
    3.3.2 如何进攻日本  28-31
4 《时与潮》在渝期间抗日政论的特色分析  31-45
  4.1 国家利益至上的主体立场  31-34
    4.1.1 内求国民团结抗敌的国家意识  31-33
    4.1.2 外求同情与援助的国际意识  33-34
  4.2 “他者”视角下的客观态度  34-42
    4.2.1 日本人说日本事  35-41
    4.2.2 “他者”眼中的“中国战场”  41-42
  4.3 行文特色分析  42-45
    4.3.1 追求时效,增强政论的新闻性  42-43
    4.3.2 文风质朴直抒胸臆  43
    4.3.3 情感真挚文字富有感染力  43-45
5 《时与潮》抗日政论的特色成因及局限性  45-51
  5.1 特色成因  45-49
    5.1.1 社长齐世英的抗日救国思想  45-48
    5.1.2 《时与潮》高素质的编译人员  48-49
  5.2 齐世英政治背景的局限性  49-51
6 《时与潮》抗日政论的传播学思考  51-57
  6.1 《时与潮》议程设置分析  51-52
  6.2 《时与潮》对“弱日”的形象建构  52-55
  6.3 《时与潮》抗日政论的战时宣传策略  55-57
结语  57-58
附录 1:《时与潮》在渝期间抗日政论统计表  58-72
附录 2:《时与潮》抗日政论稿源统计表  72-76
参考文献  76-79
致谢  79-80

相似论文

  1. 《读者》杂志竞争力研究,G237.5-F
  2. 倪元璐书法研究,J292.1
  3. 北欧全纳教育的特色分析研究,G760
  4. 央视《中华医药》栏目特色研究,G222.3
  5. 美国高中地理教材的特色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G634.55
  6. 拉卜楞寺空间形态研究,TU-024
  7. 巴蜀名人纪念园林特色研究及其现当代的启示,TU986.1
  8. 鲍照乐府诗研究,I207.22
  9. 试述“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字报,D652
  10. 《时与潮文艺》与抗战时期的文学翻译,I206.6
  11. 杭州中山中路传统街路特色分析与保护更新,TU984.114
  12. 唐·璜的艺术特色分析与塑造,J616
  13. 抗战后期中国文学发展的“时与潮”,I206.6
  14. 论李贺乐府与歌行,I206.2
  15. 我国部分典型烤烟产区烟叶品质特色分析,S572
  16. 抗战时期《时与潮文艺》英国小说译介研究,H315.9
  17. 王朝柱影视剧作艺术论,J905
  18. 我国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G718.5
  19. 我国青少年艺术体操训练大纲的现状与特色分析,G834
  20. 《意林》杂志研究,G237.5-F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