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乐教在当代的实践探索

作 者: 司唯
导 师: 谢嘉幸;向周俊
学 校: 中国音乐学院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乐教实践 礼乐 六艺教育
分类号: J60-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乐教在我国古代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现行音乐教育模式与其有很大区别,但都不外乎在“人的教育”和“艺的教育”中来回游离。本文旨在在分析当代乐教基础上重新回顾古代乐教,以此为依据指导当下社会中重新进行乐教实践,以期从中找出对现行音乐教育的启示。笔者以为当代的乐教实践本身就是现代与传统交融之过程,是对古代乐教思想经由反思,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现行音乐教育发展之趋势。本文份三种类型共列举九个当下乐教以及相关实践,从不同角度展现当代乐教实践的特点以及对现行音乐教育的启示。第一章为“乐”本体之乐教实践。第二章为以“礼乐”为核心的乐教实践。第三章为乐教相关内容、方式之实践。第四章为结论讨论其中涉及古代乐教与现代乐教实践之异同、当代乐教实践的难点与社会价值等问题。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绪论  8-22
  第一节 选题缘起  8-10
  第二节 文献综述  10-14
    一、论乐教的当代价值  10-12
    二、论雅乐的重建与价值  12-14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14-20
    一、相关概念界定  14
    二、古代乐教起源与发展  14-18
    三、乐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18-20
  第四节 研究目的、研究限制、研究方法及文章框架  20-22
    一、研究目的  20
    二、研究限制  20
    三、研究方法  20-21
    四、文章框架  21-22
第一章 “乐”本体之乐教实践  22-31
  第一节 以文人音乐为主的乐教实践——《国乐启蒙》实践  23-27
    一、“国乐启蒙”乐教实践分析  23-25
    二、专家点评及“重建中华乐教、复兴文化精神”研讨会  25-27
  第二节 民乐与传统文化深度结合之乐教实践——儿童中国乐教课堂  27-29
    一、儿童中国乐教课堂乐教实践分析等  27-28
    二、专家点评  28-29
  第三节 以古琴为核心的乐教实践——“琴道课程”乐教实践  29
    一、“琴道课程”乐教实践分析  29
  本章小结  29-31
第二章 以“礼乐”为核心的乐教实践  31-41
  第一节 全方位践行古代乐教理念之实践——中国音乐学院雅乐团  31-36
    一、雅乐团乐教实践分析  31-34
    二、雅乐团成立相关背景  34-35
    三、雅乐团相关进展  35-36
  第二节 乐教的大众传承——天坛神乐署乐教实践  36-39
    一、神乐署乐教实践分析  36-37
    二、《中和韶乐》具体内容  37
    三、关于《中和韶乐》学界两种观点  37-39
  第三节 古代教育的当代实践——龚鹏程国学院六艺教育  39-41
    一、龚鹏程国学院六艺教育实践分析  39-40
    二、定位及实践内容  40-41
第三章 乐教相关内容、方式之实践  41-52
  第一节 儿童经典诵读教育实践  41-44
    一、四海孔子书院“儿童经典诵读教育”实践分析  41-42
    二、中华乐教课题  42-44
  第二节 诗乐之桥——吟诵教育实践  44-50
    一、“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吟诵教育实践分析  44-47
    二、“吟诵”教育回顾  47
    三、吟诵教育与乐教实践关系之探讨  47-48
    四、对吟诵教学的相关研究  48-50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实践  50-52
    一、实践现状  50-51
    二、媒体热议  51-52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52-72
  第一节 当代乐教实践:总结  52-65
    一、乐教实践对比  53-58
      (一) 传承方式  55
      (二) 实践方式  55
      (三) 教育内容  55
      (四) 教育理念  55-58
    二、乐教的社会价值  58-65
      (一) 作为主流音乐教育的补充  58-59
      (二) 作为对于国学启蒙教育的呼应  59-61
      (三) 作为当代乐教理论研究的基础  61-63
      (四) 作为是当下社会急需的精神食粮  63-65
  第二节 当代乐教的实践难点  65-72
    一、各方有效合作  65-66
    二、教育者  66-68
    三、教育方式  68-69
    四、教育内容  69
    五、教材  69-72
参考文献  72-74
致谢与声明  74-75
个人简历  75-76
后记  76

相似论文

  1. 何以悼亡方费词?-中国古代文人创作心理解读兼论“伤逝”主题,I207.22
  2. 论郭店楚简乐教观及其在儒家文艺美学中的地位,I206.2
  3. 史官创作与先秦散文的发展,I207.6
  4. “二十四友”赠答诗研究,I207.22
  5. 尹伊桑的管弦乐作品《礼乐》研究,J605
  6. 祖无择诗文研究,I206.2
  7. 荀子道德教化思想研究,B222.6
  8. 试析“礼乐”思想在中国舞蹈作品中的体现,J722.4
  9. 王安石的内圣外王之道思想研究,B244.5
  10. 宋儒对《乐记》的诠释,B244
  11. 《清史稿·乐志》中的礼乐研究,J609.2
  12. 基于人文精神对墨子音乐思想的重新认识,J609.2
  13. 乐的起源及虞夏时期的乐,K222
  14. 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I207.22
  15. 新郑郑国祭祀遗址相关问题研究,K878
  16. 《周颂》礼乐制度研究,I206.2
  17. 从《大雅》看周代礼乐文化精神,I207.22
  18. 山东出土东周诸侯国乐器研究,K875
  19. 《诗经》与周代礼乐精神,K224
  20. 越地乐器明器—瓷制句鑃研究,K878
  21. 礼乐文化嬗变中的鲁国祭祀,K225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理论 > 音乐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