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针刺风池、率谷等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评价研究

作 者: 许丽超
导 师: 岳增辉
学 校: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偏头痛 针刺 经穴 非经非穴 远期疗效
分类号: R246.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运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观察针刺风池、率谷等经穴治疗偏头痛远期疗效,进一步证实经穴效应特异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偏头痛受试者分为A组(循经取穴组)、B组(非经非穴组)和C组(等待治疗组),治疗组均予电针治疗30分钟,每组穴位与非经非穴点取单侧,左右交替使用,每日针刺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研究周期共为28周;记录三组偏头痛受试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4周、8周、12周、16周、20周随访的偏头痛积分、VAS评分、头痛强度以及治疗前和治疗结束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结果:1、偏头痛积分:与治疗前、B组、C组比较,A组治疗结束及随访各时点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C组比较,B组只有在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与治疗前、B组、C组比较,A组治疗结束及随访各时点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C组比较,B组只有在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头痛强度:与治疗前、B组、C组比较,A组治疗结束及随访各时相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C组比较,B组只有在治疗结束及4周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SAS评分和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A组和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C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针刺风池、率谷等经穴治疗偏头痛的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确切。2、针刺风池、率谷等经穴治疗偏头痛进一步证明了经穴效应具有有效性、持续性、特异性等规律。

全文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6-7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2
引言  12-14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4-24
  1 临床资料  14-16
    1.1 病例来源  14
    1.2 诊断标准  14-15
      1.2.1 中医分经诊断标准  14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4-15
    1.3 纳入标准  15
    1.4 排除标准  15-16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16
    1.6 中止标准  16
  2 研究方法  16-24
    2.1 分组  16-17
    2.2 治疗方案  17-21
      2.2.1 选穴及穴位定位  17-18
      2.2.2 针具和电针仪  18-19
      2.2.3 针刺操作  19-20
      2.2.4 疗程  20
      2.2.5 头痛日记  20-21
      2.2.6 合并用药的规定  21
    2.3 疗效观察  21-22
    2.4 安全性观察  22
    2.5 随访  22
    2.6 统计处理  22-23
    2.7 技术路线图  23-24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24-29
  1 一般资料比较  24
  2 偏头痛积分比较  24-25
  3 VAS评分比较  25-26
  4 头痛强度比较  26-27
  5 SAS与SDS评分比较  27-29
第三部分 讨论  29-43
  1 西医偏头痛的认识  29-32
    1.1 偏头痛的发病诱因  29
    1.2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29-30
    1.3 偏头痛的西医防治  30-32
      1.3.1 急性发作期的药物治疗  31
      1.3.2 预防期的药物治疗  31-32
  2 中医对偏头痛的认识  32-35
    2.1 偏头痛的历史沿革  32-33
    2.2 偏头痛的病因病机  33-34
    2.3 偏头痛的中医药治疗  34-35
  3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35-36
  4 经穴非经非穴的选择依据  36-38
    4.1 经穴选择依据  36-37
    4.2 非经非穴选择依据  37-38
  5 对针刺经穴治疗偏头痛的理论认识  38-40
    5.1 对偏头痛的论治认识  38
    5.2 对古代针刺经穴治疗偏头痛的认识  38-39
    5.3 对特定穴的认识  39-40
    5.4 对经穴与非经非穴的认识  40
  6 对针刺经穴治疗偏头痛的远期疗效及经穴规律的认识  40-41
    6.1 对针刺经穴治疗偏头痛的远期疗效的认识  40-41
    6.2 对经穴规律的认识  41
  7 存在问题与展望  41-43
结论  43-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48
附录1 综述  48-56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和荣誉  56-58
附录3 偏头痛积分评定表  58-59
附录4 临床病例观察表  59-83

相似论文

  1. 针刺配合中药湿热敷法与单纯中药湿热敷法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R277.7
  2. 针刺治疗对中风恢复期伴发抑郁及肢体障碍的影响,R246.6
  3. 基于聚焦扫描光声成像的光声信号分析及医学应用,R318.51
  4.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R246.1
  5. 感觉刺激诱发脑电特征研究,R318.0
  6. 头痛宁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及生化指标临床观察,R747.2
  7. 偏头痛患者血浆HCY和CRP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研究,R747.2
  8. CGRP、OPG在大鼠疲劳性骨折胫骨组织中的表达及针刺的干预作用,G804.2
  9. 机制丝绵相关技术的研究,TS156
  10.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小儿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研究,R747.2
  11. 针刺预处理对老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45
  12. 针刺和药物防治慢性应激对雌鼠生殖内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13. 针刺土工织物垂直渗透率理论研究,TS176.5
  14. 慢性内脏痛敏及针刺缓解内脏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R245
  15. 眼针结合中药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R277.7
  16.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R246
  17. 针药结合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临床观察,R256.23
  18. 《素问·痿论》补荥通俞针刺治疗痿病的理论研究,R221.1
  19. 针刺治疗血虚肝郁型紧张性头痛的临床观察,R246
  20. 针药结合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观察,R255.3
  21. 针刺对多重应激致慢性疲劳大鼠模型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针灸疗法临床应用 > 神经精神病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