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恒河猴合谷穴区肌萎缩后运动皮层手区和面区的可塑性研究

作 者: 谢力
导 师: 阳仁达
学 校: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专 业: 针灸推拿学
关键词: 面口合谷收 恒河猴 大脑运动皮层 功能重组 可塑性 合谷穴
分类号: R2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4年
下 载: 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支配面口部和合谷穴区骨骼肌的运动皮层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以及成模后发生可塑性变化而出现的功能重组,探讨大脑皮层对合谷穴区和面口部运动功能的调控作用是否发生代偿,揭示“面口合谷收”可能的大脑可塑性生物学机制。方法:①对3只恒河猴(雌雄兼用)合谷穴区的骨间背侧肌或拇短展肌两端注射肉毒素并观察3个月;②3个月后出现右手拇食指活动显著受限,进食以左手为主的行为以及右手骨间背侧肌、拇短展肌明显萎缩的模型。③参照猴脑立体定位图谱对应于大脑皮层躯体运动区所在位置,对已成模的动物进行开颅手术;将自制银球电极在微推进器引导下控制电极的位置,缓慢推进至大脑运动皮层表面。同时将记录电极插入恒河猴的合谷穴区、面口部等处。接着用电刺激器刺激运动皮层区域,按从小到大顺序,测得引起肌肉收缩的最小刺激量,观察手及面部肌肉收缩情况。不同刺激量、不同位点逐一尝试,并详细记录结果,以确定支配手部及面口部的运动皮层位置,6个月后再次开颅,以同样的手法记录大脑运动皮层面区及手区的变化。结果:1.造模3个月后,刺激肌萎缩成模后动物的大脑皮层面手代表区,在原支配手区的运动皮层部位,发现部分位点弱刺激时能诱发单纯的同侧面部运动,加大刺激后则可诱发同侧口面部和对侧拇(食)指的运动;另部分位点无论刺激强弱均只能诱发单纯的面部运动。2.原来合谷穴区肌肉萎缩后在原大脑皮层手区仅能记录到面部的运动,6个月后合谷穴区的肌肉运动功能逐渐恢复,重新记录到手部运动的肌电,即刺激原运动皮层手区,又能诱发对侧拇指外展,或伴食指屈曲;而记录到能诱发对侧手和同侧面部的同时运动的区域,即运动皮层手/面交界区较前3个月扩大。结论:1.造模3个月后和6个月后的肌电结果对比的分析表明,面区和手区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这证明了大脑皮层代表区存在可塑性。2.面部和手部这两个空间位置上相隔甚远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代表区域确是相毗邻的,并且这两个区域之间存在着功能上的重组,这种关系的存在可能是揭示“面口合谷收”机制的关键。

全文目录


中英文术语缩写对照表  6-7
中文摘要  7-9
Abstract  9-12
引言  12-14
材料与方法  14-20
  1. 实验材料  14-15
    1.1 实验动物  14
    1.2 主要器材及试剂  14-15
  2. 实验方法  15-20
    2.1 目的肌的确定  15
    2.2 肉毒素注射方法  15-16
    2.3 纳入标准  16
    2.4 实验步骤  16-18
    2.5 观测方法  18-20
结果与分析  20-23
  1. 造模前大脑运动皮层面手交界区位点分布  20
  2. 造模三个月后大脑运动皮层面手交界区位点变化  20-21
  3. 造模六个月后大脑运动皮层面手交界区位点变化  21-23
讨论  23-36
  1 中国古今医家对合谷穴的认识  23-25
    1.1 古代医家的认识  23-24
    1.2 现代医家的认识  24-25
  2. 中国古今医家对“面口合谷收”的认识  25-27
    2.1 古代文献对“面口合谷收”的记载  25
    2.2 现代医学对“面口合谷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5-27
  3. 现代医学对合谷穴与大脑皮层相互联系机制的研究进展  27-28
  4. 国内外对大脑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28-32
    4.1 大脑运动皮层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30-31
    4.2 大脑感觉皮层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31-32
  5. 合谷穴区肌萎缩后大脑皮层可塑性的探讨  32
  6. 合谷穴区肌萎缩逐渐恢复后大脑皮层可塑性的探讨  32-33
  7. “面口合谷收”可能的机制及其延伸的探讨  33-34
  8. 合谷穴对大脑皮层可塑性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作用的探讨  34-36
结论  36-37
参考文献  37-40
致谢  40-41
附录  41-50

相似论文

  1. 平面应力准静态扩展裂纹尖端场的弹粘塑性分析,O346.1
  2. 双向预置应力控制焊接变形及热裂纹的机制研究,TG404
  3. 带填充墙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TU323.5
  4.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味觉感受和取食行为的可塑性研究,S435.622.3
  5. 塑性结合相对刚玉—莫来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TQ175.1
  6. 薄基岩大断面巷道最小基岩安全厚度的UDEC模拟研究,TD353
  7. 电磁力辅助水火弯板成形数值模拟分析,U671.3
  8. 多次冲击碰撞载荷下T10钢的累积宏观塑性变形及其机理分析,TG142.15
  9. 削弱淀粉中氢键的机理研究,TS231
  10. 羟基积雪草苷对慢性铝中毒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R285.5
  11. 土的三剪统一帽子模型研究,TU411.7
  12. 舰炮抽壳系统非线性结构动力学分析,TJ391
  13. 基于最佳侧移刚度分布的多高层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TU973.13
  14. 富勒醇对海马突触可塑性影响的离体研究,R741
  15. 物理训练及药物对新生期大鼠惊厥性脑损伤干预作用的比较研究,R722.1
  16. 瓶级回收PET的流变及其抗熔滴纤维的性能研究,TQ342.21
  17. 热塑性塑料激光透射焊接的实验研究和温度场模拟,TQ320.1
  18. 轧件速度场与温度场耦合的有限元离散方法研究,TG335.5
  19. 轧制过程的变分耦合理论与数值计算,TG331
  20. AL6XN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循环形变及损伤行为研究,TG142.71
  21. 高炉炉墙结构热应力分析,TF573.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临床学 > 针灸学、针灸疗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