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亚文化现象理论解析

作 者: 王凯
导 师: 张诗蒂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大众文化 亚文化 网络文化 网络亚文化
分类号: G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43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种类型的网络亚文化现象不断涌现。网络亚文化的出现正在不断冲击着人们传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网络亚文化不仅仅是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而且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本文以传播学、文化社会学多学科交叉的视域为主要理论支撑点和论证视角,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对相关著作、电子数据库和互联网上的学术论坛、专业网站、数据提供商所载相关资料的查阅,为了保证资料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代表性,调查研究法也在本文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本文作者认为,要认清网络亚文化必须首先将其与网络负文化明确区分,网络负文化是消极、低俗并带有不同程度破坏性的文化,而网络亚文化是在某个较大的主文化中,拥有不同行为方式,观念和信仰的较小的、次生的文化或群体,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边缘性、抵抗性、娱乐性等特点。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大众文化与亚文化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深入分析网络亚文化现象的概念、特点,并创造性地提出必须正确地区分网络文化、网络亚文化与网络负文化三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同时还首次对网络亚文化进行了形态分类;第三、四部分重点从多学科视域对网络亚文化现象进行理论阐释;文章结尾部分提出了网络亚文化传播还应该应该处理的三个关系,既与文化传承的关系、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关系以及与传者责任的关系。文章较为全面地对网络亚文化现象进行了梳理和解读,试图更深层次地挖掘纷繁芜杂的网络亚文化现象背后所展现的理论共性,为今后相关学科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9
引言  9-13
  (一) 问题提出  9-10
  (二) 国内研究现状  10-11
    1. 对网络亚文化事件的热评  10
    2. 对网络亚文化单一视域的研究  10-11
  (三) 国外研究现状  11-12
    1. 网络文化理论  11
    2. 亚文化研究理论  11-12
  (四) 研究方法  12
  (五) 研究的创新点  12-13
一、亚文化理论基础  13-18
  (一) 大众文化理论  13-15
    1. 英国传统精英主义文化理论  13-14
    2.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14-15
    3. 伯明翰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  15
  (二) 大众文化共生下的亚文化理论  15-18
    1. 何谓“亚文化”  16-17
    2. 亚文化的一般特征  17
    3. 亚文化的分类  17
    4. 亚文化与主文化的关系  17-18
二、网络亚文化  18-29
  (一) 网络亚文化现象直击  18-21
    1. “雷人”与“不差钱”  18-19
    2. 从胡戈到曾哥  19-20
    3. 白领X 的偷菜故事  20
    4. 层出不穷的网络红人  20-21
  (二) 网络亚文化的概念  21-23
  (三) 网络亚文化的形态分析  23-26
    1. 网络语言呈现亚文化形态  23-24
    2. 网络行为呈现的亚文化形态  24-25
    3. 网络身份呈现的亚文化形态  25-26
  (四) 网络亚文化的特征  26-29
    1. 相对独立性  26
    2. 边缘性  26-27
    3. 反抗性  27
    4. 多元性  27-28
    5. 开放性  28
    6. 娱乐性  28-29
    7. 批判性  29
三、网络亚文化的传播学阐释  29-35
  (一) 传播环境:媒介技术的发展  29-30
  (二) 传播主体:网民群体的发展壮大  30-31
  (三) 传播素养:网民文化素质的提升  31-32
  (四) 传播把关:泛化的“把关人”  32-33
  (五) 传播对象:受众角色的转向  33-34
  (六) 传播心理  34-35
    1. 创新心理  34
    2. 自我心理  34-35
    3. 从众心理  35
四、网络亚文化现象的文化社会学阐释  35-39
  (一) 大众文化新的栖息地  35-36
  (二) 场域的后现代化  36-37
  (三) 话语的狂欢化  37-38
  (四) 族群利益的多元化  38-39
五、网络亚文化的几个关系  39-44
  (一) 修复与重构:与文化传承的关系  39-40
  (二) 交融与冲击: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关系  40-41
  (三) 泛化与约束:与传者责任的关系  41-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47

相似论文

  1. 洛丽塔服装风格原型分析及应用,TS941.2
  2. 当代男装中性化设计研究,TS941.2
  3. 网络背景下80后研究生婚恋观研究,G643
  4. “网络文化反哺”视域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G641
  5. 中国报纸副刊编辑形态与文化建构研究,G213
  6. 青少年亚文化对中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G631
  7. 作为大众审美文化的选秀现象,G222
  8. 互联网网民身份认知的文化取向研究,G206
  9. 作为整体的文化产业及其运行模式研究,G124
  10. 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G641
  11. 论网络文化传播的嬗变,G206
  12. 全球化视域中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建设,G122
  13. 全球化背景下中俄青年亚文化对比,G04
  14. 从赵本山小品的流行透视当下我国大众的审美趣味,J827
  15. 网络文化生态失衡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及调控,G641
  16. 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抵抗,C913.5
  17. 研究《昕薇》杂志带动我国青年服饰风格的流行,TS941.13
  18. 农民分化对大众文化乡村传播的影响研究,G122
  19. 大众文化视角下中美文化认同的对比研究,G04
  20. 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大众摄影,J405
  21. 《从同性恋的亚文化角度解读美国酷儿电影的演变历程》,J905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文化专题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