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3S的调水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作 者: 程丽
导 师: 谭德宝
学 校: 长江科学院
专 业: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3S技术 层次分析法
分类号: TV6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了受水区及沿线地区的工业、农业及生活用水不足的矛盾,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同时调水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对水源地、受水区和输水区沿线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源区的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不可忽视的影响。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国家发展战略中作为我国中部崛起的中心区域。随着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影响及时进行客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调水工程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基于3S技术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评价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环境的影响。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利用收集的研究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前的Landsat卫星TM/ETM遥感影像数据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后的HJ-1A/B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研究比较,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2)利用2001年到2012年每年4月份近12年的TERRA MODIS遥感影像数据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环境要素变化分析。首先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将评价因子分为目标层、制约层、要素层的三级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因子的权重,并用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各因子的值,从而最终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值。(3)通过对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地表温度、水域面积四个指标的时序变化分析,判断工程对各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性质及大小。(4)根据水利工程影响的性质和大小,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为七个评判等级:极不利影响、不利影响、较不利影响、一般影响、较有利影响、有利影响、极有利影响。根据各评价指标实际观测值、权重以及评价等级的标准向量,计算得到总体生态环境隶属于各等级影响的隶属度向量。(5)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指出今后开展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针对南水北调工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第一章 绪论  10-17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0-1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4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1-1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14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7
    1.3.1 研究内容  14-15
    1.3.2 技术路线  15
    1.3.3 论文的创新点  15-16
    1.3.4 论文的组织结构与安排  16-17
第二章 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17-24
  2.1 对比分析法  17
  2.2 综合评价方法  17-22
    2.2.1 定性分析总结法  17-18
    2.2.2 多目标定量分析综合评价法  18-22
  2.3 调水工程生态环境评价方法选择  22-23
  2.4 本章小结  23-24
第三章 研究数据及研究区域  24-37
  3.1 典型工程的选取  24-25
  3.2 研究区域的选取  25-28
    3.2.1 自然条件  26-27
    3.2.2 社会经济条件  27-28
  3.3 遥感数据介绍  28-35
    3.3.1 Landsat TM 数据  28-30
    3.3.2 HJ-1A/B CCD/IRS 数据  30-32
    3.3.3 TERRA/AQUA MODIS 数据  32-34
    3.3.4 预处理  34-35
  3.4 其他数据  35-36
  3.5 本章小结  36-37
第四章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7-43
  4.1 土地利用分类  37
  4.2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37-42
    4.2.1 工程前期年际变化对比分析  39-40
    4.2.2 工程后期年际变化对比分析  40-41
    4.2.3 工程前后变化对比分析  41-42
  4.3 本章小结  42-43
第五章 环境要素变化分析  43-60
  5.1 遥感特征参数获取  43-48
    5.1.1 归一化植被指数  43-45
    5.1.2 地表温度  45-46
    5.1.3 植被覆盖度  46-47
    5.1.4 水体提取  47-48
  5.2 生态环境评价遥感特征参数集的确定  48-51
    5.2.1 建立低阶层次结构模型  48-49
    5.2.2 构造判断矩阵  49
    5.2.3 一致性检验  49-51
  5.3 生态环境评价  51-59
    5.3.1 单因素时序变化分析  51-58
    5.3.2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58-59
  5.4 本章小结  59-60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60-64
  6.1 结论  60-61
  6.2 论文创新点分析  61
  6.3 展望  61-64
参考文献  64-68
致谢  68-69

相似论文

  1. 高校绿色办公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评价研究,G647
  2. 大连海域消防力量部署方案研究,U698.4
  3. 高原湖泊湖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及模式研究,X22
  4.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在高职教学评价中的应用,G712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和应用,O225
  6. 公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X826
  7. 初级阶段探矿权评估的价值要素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研究,F426.1
  8. 环境脆弱区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区域布局研究,X321
  9. 土壤环境功能区划研究,X321
  10. 古树名木综合价值评价研究,S788
  11. 基于3S技术的宿迁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分析,S757.27
  12. 阳城煤矿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与安全投入优化,X936
  13. HS公司安全管理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F426.21
  14. 大学社会评价模型的构建研究,G647
  15. 查庄煤矿底板突水风险评价研究,TD745
  16. 乳制品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F224
  17. 道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U492.8
  18. 数字档案馆知识服务模式研究,G270.7
  19. 中国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盈利能力提升策略研究,F842.3
  20. 生物化工行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满意度评价研究,F407.72;F224
  21. 基于3S技术的煤炭基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X171.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水利工程 > 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 > 调水工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