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作 者: 李平
导 师: 于海量
学 校: 南京财经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生态文明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但环境保护的问题已渐显突出,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指导,其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对于转变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增长模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挖掘其生态思想并进行阐述,将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几代领导人在环境保护方面所采取的众多措施予以汇集,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的经验教训,以期找到解决现有环境问题及相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实践措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文章对生态学、生态思想、生态文明三个概念做基本性阐释,阐明了生态学到生态文明的演进、发展历程和三者对于生态保护意识的形成。并从多角度、多层面挖掘马克思恩格斯在早期和后期的著作中所存在的生态思想,包括他们对自然神秘化的批判、提出人类应有进有退对自然进行改造和人与自然进行合理的物质变换、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等。进一步分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态理论成果,揭示生态视野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思想的提出寻求理论来源,阐释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最后就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思想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论述。从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低碳化经济道路的发展模式;以科学执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依靠公众参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革除传统生活方式的弊端、倡导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五个方面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第一章 绪论  8-16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8-10
    1.1.1 本文研究背景  8-9
    1.1.2 本文选题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0-13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0-11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1-13
  1.3 本文构思和研究方法  13-15
    1.3.1 本文构思  13-14
    1.3.2 本文研究方法  14-15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16
第二章 生态学到生态文明的演进  16-23
  2.1 生态学、生态思想、生态文明简要阐释  16-20
    2.1.1 生态学  16-18
    2.1.2 生态思想  18-19
    2.1.3 生态文明  19-20
  2.2 生态学到生态文明的演进  20-21
  2.3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  21-23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23-29
  3.1 对自然神秘化的批判  23-25
  3.2 人类应有进有退对自然进行改造  25-26
  3.3 人与自然进行合理的物质变换  26-27
  3.4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  27-29
第四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29-42
  4.1 毛泽东的生态思想  29-32
    4.1.1 重视绿化工作,建设美好家园  29-30
    4.1.2 突出强调发展林业  30-31
    4.1.3 重视水利建设,治理大江大河  31-32
  4.2 邓小平理论所蕴含的生态思想  32-35
    4.2.1 提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  32-33
    4.2.2 提倡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33-34
    4.2.3 环境工作须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34-35
  4.3 江泽民的生态思想  35-38
    4.3.1 将生态良好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35-36
    4.3.2 加强综合治理,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36-38
    4.3.3 绿化美化祖国,再造秀美山川  38
  4.4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思想意蕴  38-42
    4.4.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生态背景  39-40
    4.4.2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思想内涵  40-42
第五章 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生态思想指引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42-56
  5.1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2-44
  5.2 以科学执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4-46
  5.3 依靠公众参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6-48
  5.4 革除传统生活方式的弊端、倡导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48-52
    5.4.1 传统生活方式的弊端  49-51
    5.4.2 倡导有利于环境的生活方式  51-52
  5.5 走低碳化经济道路的发展模式  52-56
    5.5.1 戒除不良生活方式,全面面向低碳经济  53-54
    5.5.2 发展低碳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54-55
    5.5.3 发展低碳经济,需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  55-56
参考文献  56-59
后记  59

相似论文

  1.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讨,X24
  2.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X2
  3.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4.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哲学思考,G641
  5.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6. 党的建设科学发展问题研究,D261
  7. 由“两个和解”到“两型社会”,D61
  8.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9.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研究,D61
  10.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A811
  12. 科学发展观的双重维度审视,D61
  13.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湖北省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研究,F426.82
  14.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利益整合,D61
  15. 唯物史观的两种发展路径及反思,B03
  16. 南马匠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F327
  17.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18. 马克思的劳动异化与马尔库塞的科技异化比较研究,B0-0
  19.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国家机关建设思想研究,D61
  20. 中学生态文明教育研究,G631
  21. 新时期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G63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