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全谷物对肠道菌群益生作用的研究

作 者: 赵兰涛
导 师: 张晖
学 校: 江南大学
专 业: 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关键词: 全谷物 肠道菌群 PI 相关性分析 协同作用
分类号: TS2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膳食中全谷物的摄入量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负相关,这可能与其潜在的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有关。而对于全谷物调节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比较少,有关成分对此调节作用影响的研究也比较缺乏。全谷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植物化学素,研究发现不同成分构成的“全谷物营养包”的协同作用可能比单个营养素更加利于人体健康。本文选取了五种全谷物(燕麦、大麦、全麦、糙米、黑米)和一种精制谷物(大米)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它们在体外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并对其成分与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SCFA)发酵前后变化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全谷物样品发酵后双歧杆菌数量显著增加,肠杆菌科和梭状芽孢杆菌数量显著下降,除黑米外其他全谷物发酵液中乳酸杆菌的数量也显著增加;发酵后大米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有所下降,梭状芽孢杆菌和肠杆菌科的数量显著上升,尤其是肠杆菌科,由7.23lg(cfu)/mL上升到8.04lg(cfu)/mL。全谷物样品发酵后SCFA浓度大幅增加,并且较0h、5h和10h后发酵液中的浓度均显著增加,大米中SCFA浓度虽较发酵前也有显著增加,但与全谷物样品相比增长量很小。对益生元指数(Prebiotic Index,PI)的计算发现谷物样品发酵后,燕麦的益生元指数最大,达到了0.235,其后依次是全麦、大麦、糙米和黑米,最末位是大米,为-0.098,表明大米没有益生作用。对B/E值的计算发现发酵后燕麦和大麦的B/E值为1.17并列最大,其后为全麦1.16,糙米1.14黑米1.11和大米0.88。这表明全谷物样品发酵后肠道菌群结构良好,而大米发酵后肠道菌群失调。对样品主要成分和肠道菌群数量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总、可溶和不可溶膳食纤维均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呈显著正相关,与肠杆菌科和梭状芽孢杆菌呈显著负相关;总酚和结合酚均与肠杆菌科和梭状芽孢杆菌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谷物中总、可溶、不可溶纤维和酚类均对肠道菌群产生调节作用,全谷物益生元作用是其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另外,对SCFA和谷物成分的相关性分析得出膳食纤维还有促进短链脂肪酸生成菌(尤其是丙酸生成菌)代谢生成短链脂肪酸的作用。在体外实验的基础上,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动物实验。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验证了全谷物对肠道菌群的益生调节作用,与摄入基础饲料和大米相比,摄入全谷物的小鼠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上升,燕麦组均最大,分别为9.51lg(cfu)/g和8.55lg(cfu)/g,而大米组分别仅为9.01lg(cfu)/g和7.93lg(cfu)/g,而且摄入全谷物组的小鼠粪便含水率比大米组和对照组高,说明全谷物具有改善肠道环境的作用。全谷物的料重比要比大米组和对照组高,体重增长也比较缓慢,说明全谷物在控制体重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引言  8-15
  1.1 全谷物概述  8-10
  1.2 肠道菌及其代谢产物  10-12
    1.2.1 肠道菌群  10-11
    1.2.2 短链脂肪酸  11-12
  1.3 人类对全谷物的认识过程  12
  1.4 全谷物与肠道菌群研究的现状  12-13
  1.5 立题背景和依据  13-14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5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15-20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15
    2.1.1 实验材料  15
    2.1.2 实验主要试剂  15
  2.2 实验用主要培养基  15-16
  2.3 实验动物  16
  2.4 主要仪器与设备  16-17
  2.5 实验方法  17-20
    2.5.1 样品基本成分的测定  17
    2.5.2 体外模型模拟人体消化过程  17
    2.5.3 体外模型模拟肠道发酵过程  17-18
    2.5.4 不同样品发酵对肠道菌群数量的影响  18
    2.5.5 体外发酵实验中不同样品益生元指数的计算  18
    2.5.6 体外发酵实验中不同样品 B/E 值的计算  18
    2.5.7 不同样品发酵对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18-19
    2.5.8 实验动物的分组与饲养  19
    2.5.9 摄入不同样品对小鼠体重、摄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  19
    2.5.10 摄入不同样品对小鼠粪便含水率的影响  19
    2.5.11 摄入不同样品对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  19
    2.5.12 数据统计学分析  19-20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20-35
  3.1 不同样品体外发酵对肠道菌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20-26
    3.1.1 不同样品体外发酵对双歧杆菌数量的影响  20-21
    3.1.2 不同样品体外发酵对乳酸杆菌数量的影响  21
    3.1.3 不同样品体外发酵对拟杆菌数量的影响  21-22
    3.1.4 不同样品体外发酵对肠球菌数量的影响  22-23
    3.1.5 不同样品体外发酵对肠杆菌科数量的影响  23-24
    3.1.6 不同样品体外发酵对梭状芽孢杆菌数量的影响  24
    3.1.7 体外发酵过程中不同样品益生元指数的变化  24-25
    3.1.8 体外发酵过程中不同样品 B/E 值的变化  25-26
  3.2 不同样品体外发酵对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浓度的影响  26-29
    3.2.1 不同样品体外发酵对肠道菌群产总短链脂肪酸浓度的影响  26-27
    3.2.3 不同样品体外发酵对肠道菌群产生乙酸浓度的影响  27
    3.2.4 不同样品体外发酵对肠道菌群产生丙酸浓度的影响  27-28
    3.2.5 不同样品体外发酵对肠道菌群产生丁酸浓度的影响  28-29
  3.3 样品成分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29-31
    3.3.1 样品主要成分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29-30
    3.3.2 样品中酚类含量与肠道菌群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30-31
  3.4 样品成分与短链脂肪酸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31-32
  3.5 动物实验  32-35
    3.5.1 摄入不同样品对小鼠料重比的影响  32-33
    3.5.2 摄入不同样品对小鼠粪便含水率的影响  33
    3.5.3 摄入不同样品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33-35
主要结论与展望  35-37
  主要结论  35-36
  展望  36-37
致谢  37-38
参考文献  38-45
附录  45

相似论文

  1.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建模与补偿,V241.5
  2. 桃杂交后代(F1)幼苗光合效能评价,S662.1
  3. 植物精油对仔猪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及免疫性能的影响,S828.5
  4. 基于同化能力杂种优势早期评价的桃光合特性研究,S662.1
  5. 不结球白菜抽薹性状生化特性和分子标记及遗传模型分析,S634.3
  6. 抗生素干预小鼠及菌群相关疾病患者肠道菌群蛋白组分研究,R446.5
  7. 兖州矿区植物波谱变异与重金属胁迫特征研究,X173
  8. 增强材料对丁腈橡胶性能的影响,TQ333.7
  9. 湖北软麦制作酥性饼干品质特性的改良研究,TS213.22
  10.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发生关系的研究,R587.1
  11. 蓝莓及活性物质对肠道菌群失衡及肠癌作用的初步研究,R735.3
  12. Ni/TiO2-SiO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顺酐加氢性能研究,TQ225.2
  13. 逍遥散干预慢性温和性不可预知应激大鼠盲肠菌群及组织研究,R285.5
  14. 乳铁蛋白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S917.4
  15. 几种天然保鲜剂的抑菌机理,TS201.3
  16. 自噬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厄洛替尼对A549细胞体外抑制中的作用研究,R96
  17. 苦荞醋、水杨酸铬(Ⅲ)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R587.1
  18. 针对生物认证的图像相关性分析研究,TP391.41
  19. 翻抛机控制系统的开发及电动机矢量控制仿真,TQ440.5
  20. 2030平整机压下系统动态性能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TG333
  21. 基于PI线理论的锥束CT图像重建的研究与实现,TP391.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轻工业、手工业 > 食品工业 > 粮食加工工业 > 谷类制食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