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芒果畸形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机理初步研究

作 者: 杨顺锦
导 师: 詹儒林
学 校: 海南大学
专 业: 植物病理学
关键词: 芒果畸形病 病原 内源激素 石蜡切片
分类号: S436.6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5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芒果畸形病是芒果的主要病害。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南非、巴西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就报道了该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我国最早在云南和四川等省区发现了芒果畸形病,但对该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以及发病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至今尚未有报道。本研究从四川攀枝花一发病果园内采集芒果畸形病病组织,运用柯赫氏法则证实分离物MG6为该病的致病菌。为明确该菌的分类地位及致病机理,利用常规形态观察和EF-1α延伸因子、β-微管蛋白及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测定了芒果感染畸形病后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比对了芒果健感病组织的解剖形态,以期从内源激素和组织病理学角度初步探索病原物对寄主的致病机理。MG6菌株在PSA上气生菌丝无色,不产生色素。在SNA和CLA上,分生孢子梗简单分枝,复瓶梗,瓶状小梗细长,近圆柱形,(9.9~33.1)μmx(1.3~1.5)有时对生形成三叉状;小型分生孢子大多数为无隔,椭圆形或者卵形,大小(3.1~10.2)μm×(1.5~2.2)μm,主要以假头状产生,不产生小型分生孢子链;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3-5分隔,典型3隔,顶端细胞逐渐而均匀的狭细,圆锥形,足孢不明显,大小(18~38)μmx(1.8~2.4)μm,主要以以假头状产在复瓶梗上。在FUSARIUM-ID数据库里,菌株EF-1α延伸因子序列与F.mangiferae同源性达99.68%。结合形态学鉴定结果,将MG6菌株初步鉴定为F.mangiferae Britz, Wingfield & Marasas。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芒果畸形病畸形芽与正常芽间内源激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病、健组织中内源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脱落酸(ABA)的含量在感病组织中分别为1734.32 ng/ml、987.31 ng/mL、36.25 ng/mL、22951.20 ng/mL,而在健康组织中则分别为571.99 ng/mL、556.40 ng/mL、7.05ng/mL、13151.99 ng/mL。在感病组织中的上述激素的含量分别比在健康组织中高出3.03、1.77、5.14、1.74倍,其中赤霉素(GA)浓度相差最大。采用石蜡切片制片法观察芒果幼茎的解剖形态。结果显示:在病健组织中存在明显差异。畸形组织皮层薄壁细胞有9.13层,而对照只有4-7层。与对照相比,畸形组织中维管束扁长,韧皮纤维数量多,排列紧密,在形成层的区域发现许多色素沉淀,木质部在幼茎中占的面积较大,导管分化少,孔径较小,髓部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特别在垂直方向上,细胞长度骤减,约为对照的1/3。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9
第一章 绪论  9-20
  1.1 芒果畸形病的研究概况  9-15
    1.1.1 芒果畸形病的症状和危害  9-10
    1.1.2 芒果畸形病病原研究史  10-11
      1.1.2.1 生理失调  10
      1.1.2.2 病毒理论  10
      1.1.2.3 瘿螨为害  10-11
      1.1.2.4 真菌侵染  11
    1.1.3 芒果畸形病的发病规律及致病机理  11-14
      1.1.3.1 发病规律  11-12
      1.1.3.2 致病机制  12-14
    1.1.4 芒果畸形病的防治  14-15
      1.1.4.1 加强检疫  14
      1.1.4.2 农业措施  14
      1.1.4.3 化学药剂  14
      1.1.4.4 其他措施  14-15
  1.2 镰刀菌属的研究概况  15-19
    1.2.1 镰刀菌的分类  15-18
      1.2.1.1 形态学分类的发展  15-16
      1.2.1.2 生物学种的研究  16
      1.2.1.3 系统发育学种的研究  16-18
    1.2.2 芒果畸形病病原菌F.mangiferae的生物学特性  18
    1.2.3 芒果畸形病病原菌F.mangiferae的遗传特性研究  18-19
  1.3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19-20
第二章 芒果畸形病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20-30
  2.1 材料与方法  20-22
    2.1.1 供试病样  20
    2.1.2 供试培养基  20
    2.1.3 病原菌分离  20
    2.1.4 菌株的纯化  20-21
    2.1.5 菌株致病性测定  21
    2.1.6 菌株培养性状  21
    2.1.7 菌株形态学观察  21
    2.1.8 病原菌分子学鉴定  21-22
      2.1.8.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
      2.1.8.2 菌株DNA的提取  21-22
      2.1.8.3 序列扩增与测序  22
      2.1.8.4 序列比对  22
  2.2 结果与分析  22-28
    2.2.1 病原菌分离与纯化  22-23
    2.2.2 菌株致病性测定  23
    2.2.3 培养性状观察  23
    2.2.4 形态学观察  23-27
    2.2.5 分子鉴定  27-28
  2.3 讨论  28-30
第三章 芒果畸形组织中内源激素的测定  30-38
  3.1 试验材料  30
  3.2 供试试剂  30
  3.3 激素的提取  30-31
  3.4 激素测定方法  31-33
    3.4.1 ELISA原理  31-32
    3.4.2 ELISA测定步骤  32
    3.4.3 结果计算方法  32-33
  3.5 结果与分析  33-36
    3.5.1 标准曲线的建立  33-34
    3.5.2 畸形组织中激素含量测定  34-36
  3.6 讨论  36-38
第四章 芒果感染畸形病组织病理学观察  38-45
  4.1 试验材料  38
  4.2 方法  38-39
  4.3 结果与分析  39-40
  4.4 讨论  40-45
第五章 结论  45-46
参考文献  46-51
致谢  51

相似论文

  1. 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试剂盒的研制,S154.3
  2. 海盐苦卤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及应用的初步研究,S482.2
  3. 大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发育特性及防治药剂研究,S435.112.1
  4. 我国四省区梨主要病害的病原鉴定、分子检测与药剂筛选研究,S436.612
  5. 芝麻枯萎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种质抗枯萎病特性研究,S435.653
  6. 2个生态型黄瓜品种幼苗徒长的形态解剖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S642.2
  7. 南瓜染色体加倍和体细胞胚发生的细胞学及生理生化变化研究,S642.1
  8. 不结球白菜与TuMV互作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及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S634.3
  9. 吸入性肺炎110例临床分析,R563.1
  10. 豚鼠耳蜗三维重建与基底膜模态数值模拟的研究,R764
  11. 桃小食心虫病原真菌的致病性及其胞外酶的作用研究,S476.1
  12. 油松毛虫受白僵菌感染的组织病理学及菌制剂的研究,S769
  13. 辐照处理对板栗果实的保鲜作用及对其病原菌种类组成的影响,S436.64
  14. 福州市皱纹盘鲍养殖病害调查研究,S944
  15. 前列腺液实验室检查在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中的研究,R697.33
  16.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近十年不明原因发热临床资料分析,R441
  17. 2007-2009年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析,R181.3
  18. PMA-qPCR选择性检测水中活性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R123.1
  19. 羟基自由基处理含油压载水试验研究,X703
  20. 纳米银材料对植物病原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TB383.1
  21. 不同饲养模式的奶牛乳腺炎发病情况及其主要病原菌的调查,S858.2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 > 果树病虫害 > 热带及亚热带果类病虫害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