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复层铝合金管坯水平连铸技术研究

作 者: 刘宁
导 师: 李廷举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材料加工工程
关键词: 复层管坯 铝合金 水平连铸 电磁搅拌
分类号: TG292
类 型: 博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双金属复层管是利用复合技术将两种具有不同性能的金属管材以层状方式在界面处实现牢固结合的新型结构和功能材料。其既能保持原管材的性能优势,又能通过“相补效应”弥补两种金属的缺点从而获得比单一管材更加优越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例如用作汽车散热器的3003/4045复层铝合金管,就有效结合了两种合金的性能优势,保证芯层具有良好耐蚀性的同时又提高了管材表面焊接性。目前制备双金属复层管的方法主要有:(1)塑性成形法,包括拉拔、胀接、旋压、滚压等冷成型法以及热轧、热挤压等热成型法;(2)焊接法,包括堆焊、卷焊、钎焊、爆炸焊接法等;(3)铸造法,包括离心铸造法和消失模铸造法等;(4)其它方法,如粉末冶金、激光熔覆、喷射成形等。但是传统制备技术存在工艺复杂,界面结合质量不稳定以及受到设备尺寸约束等缺点;采用连续铸造法生产双金属复层材料具有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结合界面易实现冶金结合、可连续生产等优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目前仅应用于复层板和复层棒的生产,还未见制备复层管材的报道。本文结合连续铸造的技术优势和复层管材的性能特点,以3003/4045复层铝合金管为实验对象,突破传统制备工艺,研究新型的铝合金复层管水平连续铸造技术。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电磁场对管坯凝固时温度场、速度场和液相率分布的影响,并结合具体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研究复层铝合金管坯组织、成分和性能特点,从传热学角度探讨结晶器内冷却区的传热行为,建立复层管坯的界面结合机理,同时探索复层铝合金管轧制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整体结晶器液—液电磁复合法制备复层管坯的新技术。采用ANSYS软件模拟旋转磁场对管坯凝固过程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磁感应强度在石墨模具内的分布规律为边缘大中间小。电磁场均匀了内外层合金熔体的温度场,扩大了固液两相区,提高了内外层合金在环形石墨挡板出口处的温度和液相率,有利于在界面处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同时电磁场改变了石墨模具内合金熔体的运动方式,促使熔体沿复层管坯横截面产生强迫定向运动。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旋转磁场发生器位置、石墨挡板长度及浇注温度等参数,并结合实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当3003和4045合金的浇注温度分别为720℃和650℃,一次冷却水水量1m3/h,输入电流强度100A,铸造速度为120mm/min和140mm/min时,可制备出外径86mm,内外层壁厚分别为16mm和7mm的复层铝合金管坯。此时石墨模具内壁和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分别为25.6mT和7.4mT。电磁场显著细化晶粒,消除复层管坯凝固组织的各向异性,促进了内外层合金之间形成冶金结合。由于实际铸造过程中复层管坯周向散热的不均匀性,管坯界面处同时存在机械附着,扩散结合和混熔三种结合形式。研究液—固复合法制备复层管坯的新技术,分别提出整体结晶器法和分体结晶器法。分析结晶器冷却区的传热行为,建立结晶器一维稳态传热模型,得出铸造速度v与管坯表面温度TX之间热力学关系,引入修正系数K,并通过实际测量计算出K的具体数值,从而就可以根据冷却水进出水口温差理论计算出不同拉速下管坯表面温度。对于整体结晶器法,当3003和4045合金的浇注温度分别为730℃和650℃,铸造速度100mm/min,冷却水量120L/h,可制备出直径60mm,内外层壁厚分别为9mm和3mm的复层铝合金管坯,在复层管结合界面附近存在一层以Al12(FeMn)3Si相为主的弥散颗粒层。对于分体结晶器法,采用ANSYS软件对中间包内的外层合金熔体的凝固行为进行模拟计算,探讨了内层管坯表面温度和外层合金浇注温度对其凝固过程的影响;当3003和4045合金的浇注温度分别为730℃和690℃,铸造速度160mm/min,内层冷却水量1.5m3/h,外层冷却水量0.12m3/h,保护气体0.2MPa时,成功制备出直径80mm,内外层壁厚分别为12mm和3mm的复层铝合金管坯。建立了复层管液—固复合的界面结合机理,分析认为在界面处4045合金熔体以3003合金表面作为基底发生非均匀形核,初生a-A1与基底之间形成共格或半共格界面,并以平面状、胞状和树枝状的生长顺序变化。凝固速率对晶体生长有明显影响,较快的凝固速率抑制了a-A1的生长;最终在界面形成良好的冶金结合。拉伸剪切实验中变形与断裂均发生在界面附近强度较低的3003合金侧,界面剪切强度大于3003合金的剪切强度极限,复层管顶部和底部界面剪切强度值相近且均匀。热轧试验结果表明,3003合金和4045合金在轧制过程中发生不均匀变形,样品从15.2mm轧制至1mm时包覆率从19.7%增加至33%;铸态组织中粗大针状共晶硅在轧制过程中发生破碎细化。轧制过程中4045合金侧显微硬度没有明显变化,而界面处和3003合金侧显微硬度值随样品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CONTENTS  12-15
图表目录  15-19
主要符号表  19-20
1 绪论  20-36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0-21
  1.2 双金属复层材料研究概况  21-32
    1.2.1 双金属复层管的传统制备技术  22-28
    1.2.2 连续铸造法制备金属复层材料的应用  28-31
    1.2.3 复层材料界面结合特点  31-32
  1.3 电磁搅拌技术及其在连续铸造中的应用  32-34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34-36
2 整体结晶器液—液电磁复合法制备复层铝合金管数值模拟  36-52
  2.1 引言  36
  2.2 整体结晶器液—液电磁复合法原理  36-37
  2.3 旋转电磁场的理论基础  37-41
    2.3.1 电磁场基本方程  37-38
    2.3.2 旋转电磁场的原理  38-39
    2.3.3 旋转电磁力的理论解析  39-41
  2.4 物理模型及求解条件  41-44
    2.4.1 基本假设与模拟计算模型建立  41-42
    2.4.2 求解条件与物理属性参数  42-44
  2.5 磁感应强度与电磁力模拟结果  44-46
  2.6 磁感应强度的影响因素  46-48
  2.7 电磁场对复层管坯凝固过程影响  48-51
  2.8 小结  51-52
3 整体结晶器液—液电磁复合法制备复层铝合金管坯的研究  52-67
  3.1 引言  52
  3.2 实验材料与装置  52-55
  3.3 电磁场对合金凝固影响的物理模拟  55-57
  3.4 层3003铝合金管坯制备技术  57-60
    3.4.1 实验参数  57
    3.4.2 铸造速度对双层管表面形貌及结合界面的影响  57-60
  3.5 Φ86×23 mm复层铝合金管坯组织与性能  60-65
    3.5.1 表面形貌及宏观组织  60-62
    3.5.2 电磁场对复层管坯凝固组织的影响  62
    3.5.3 微观组织及元素分布  62-64
    3.5.4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讨论  64-65
  3.6 小结  65-67
4 整体结晶器液—固复合法制备复层铝合金管坯的研究  67-91
  4.1 引言  67
  4.2 实验原理  67-70
    4.2.1 实验装置与结晶器设计  67-69
    4.2.2 实验流程及参数  69-70
  4.3 水平连续铸造结晶器传热过程  70-83
    4.3.1 实验参数与管坯表面温度的关系  72-77
    4.3.2 结晶器一维稳态传热模型与传热机制分析  77-82
    4.3.3 实验参数对K和T_x的影响  82-83
  4.4 Φ60×12mm复层铝合金管坯组织与性能  83-89
    4.4.1 冷却水套的选择  83-84
    4.4.2 表面形貌及宏观组织  84-86
    4.4.3 结合界面微观组织及元素分布  86-88
    4.4.4 弥散颗粒层的形成机理分析  88-89
  4.5 小结  89-91
5 分体结晶器液—固复合法制备复层铝合金管坯的研究  91-114
  5.1 引言  91
  5.2 实验原理  91-94
    5.2.1 实验装置与结晶器设计  91-93
    5.2.2 实验流程及参数  93-94
  5.3 实验参数对外层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  94-98
    5.3.1 数学模型及求解条件  94-96
    5.3.2 内层合金表面温度对凝固过程的影响  96-97
    5.3.3 外层合金浇注温度对凝固过程的影响  97-98
  5.4 Φ80×15mm复层铝合金管坯组织性能  98-107
    5.4.1 表面形貌及宏观组织  98-100
    5.4.2 结合界面微观组织及元素分布  100-104
    5.4.3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讨论  104-107
  5.5 水平连铸制备复层铝合金管坯不同方法比较  107
  5.6 复层管坯界面结合机理  107-112
    5.6.1 3003合金表面  107-109
    5.6.2 界面处4045合金晶体形核与长大  109-111
    5.6.3 界面处元素扩散  111-112
  5.7 小结  112-114
6 3003/4045复层铝合金管坯剪切拉伸及轧制变形研究  114-126
  6.1 引言  114
  6.2 复层铝合金管坯剪切拉伸实验研究  114-118
    6.2.1 实验设计与参数  115-116
    6.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116-118
  6.3 复层铝合金管坯热轧实验研究  118-125
    6.3.1 实验设计与参数  118-120
    6.3.2 轧制压力理论计算  120-121
    6.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121-125
  6.4 小结  125-126
7 结论与展望  126-129
  7.1 结论  126-127
  7.2 创新点摘要  127-128
  7.3 展望  128-129
参考文献  129-138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138-140
致谢  140-141
作者简介  141-142

相似论文

  1. 筒形件可控径向加压充液拉深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TG386
  2. 铝合金铬酸盐化学转化膜的研究,TG174.4
  3. 铝合金的表面处理提高与聚苯硫醚结合强度及其抗腐蚀性的研究,TG174.4
  4. ZL201合金半固态模锻组织与性能研究,TG146.21
  5. 三元合金形成焓理论模型及其在铝合金相变预测中的应用研究,TG146.21
  6. 双频磁场作用下铝合金半连续铸造工艺研究,TG292
  7. 双流低频电磁半连续铸造7075铝合金的工艺研究,TG292
  8. 铝合金材料砂带磨削机理的试验研究,TG580.6
  9. 二元系形成焓模型研究及其在铝合金热力学计算中的应用,TG111.3
  10. 大方坯连铸结晶器电磁搅拌磁场和流动凝固数值模拟,TF777
  11. 铝合金消失模壳型铸造的型壳制备及应用研究,TG249.5
  12. ZL114A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头组织分布与性能研究,TG407
  13. 光纤激光-MIG复合焊接中厚板铝合金工艺研究,TG456.7
  14. 消失模铸造用改性A356铝合金的组织性能研究,TG249.5
  15. 铝基材制备耐磨涂层的影响因素及性能研究,TG174.4
  16. 铝合金光纤激光填丝焊接工艺研究,TG456.7
  17. 间接超声振动制备铝合金半固态浆料及其流变成形技术研究,TG249.9
  18. 汽车用钢与铝合金电阻点焊机理研究,TG453.9
  19. 5083铝合金T型搭接接头高功率CO2激光焊接工艺研究,TG456.7
  20. 铝合金交流氩弧焊阴极清理及焊缝成形研究,TG457.14
  21. 添加剂对铝阳极氧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TG174.44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铸造 > 有色金属铸造 > 轻金属铸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