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抗生素高产炭样小单孢菌的育种研究

作 者: 李瑾
导 师: 龙中儿
学 校: 江西师范大学
专 业: 生物化工
关键词: 炭样小单孢菌 核苷类抗生素 诱变育种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抗性筛选
分类号: TQ46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1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的大量出现,不断研发新抗生素成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单孢菌属放线菌是新抗生素的一个重要来源。课题组前期研究获得的炭样小单孢菌JXNU-1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产单一组分的抗生素为一全新结构的核苷类抗生素,但产率较低,不适产业化生产。本文以炭样小单孢菌JXNU-1为研究对象,首先筛选了炭样小单孢菌敏感抗生素,检测了各种抗生素对炭样小单孢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然后经自然选育得到相对高产菌株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热诱变、微波诱变、亚硝酸诱变和热-亚硝酸复合诱变四种诱变处理方法结合抗性筛选法筛选,获得抗生素高产炭样小单孢菌突变株;最后利用热诱变及微波诱变所获高产菌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选育抗生素高产的炭样小单孢菌融合菌株。具体结果如下:(1)炭样小单孢菌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其中敏感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其对炭样小单孢菌JXNU-1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μg/mL、16μg/mL、32μg/mL、40μg/mL、80μg/mL、128μg/mL。(2)通过对原始菌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1的自然选育,获得一株抗生素相对高产炭样小单孢菌JXNU-1-16,其抑菌圈直径达到26.00mm。实验将该菌作为诱变育种的出发菌株。(3)通过对出发菌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1-16进行热诱变处理,以最低抑菌浓度的庆大霉素作为筛选条件,获得一株突变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1-16-R4,其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达到29.15mm,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98.53%。热诱变的最适作用条件为温度76℃,作用时间10min。(4)采用微波辐射的诱变方法对炭样小单孢菌JXNU-1-16进行诱变处理。首先确定了微波诱变的适宜辐射时间为9s,结合环丙沙星抗性筛选,获得了一抗生素高产突变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1-16-W12,其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达到27.80mm,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47.98%。(5)在实验确定亚硝酸钠浓度和亚硝酸处理时间与炭样小单孢菌致死率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的基础上,优化了亚硝酸盐诱变的适宜剂量为亚硝酸钠浓度为0.1mol/L,作用时间为20min。出发菌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1-16经亚硝酸诱变处理后,采用利福平最低抑菌浓度128ug/mL作为筛选因子,获得突变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1-16-Y65,其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达到31.96mm,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66%。(6)以炭样小单孢菌JXNU-1-16为出发菌株,经复合诱变处理(热诱变最适条件为76℃作用10min,亚硝酸诱变最适条件为亚硝酸钠浓度0.1mol/L作用20min)后,以最低抑菌浓度的庆大霉素与环丙沙星作为筛选条件,获得突变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1-16-F28,其发酵液抑菌圈直径达到32.06mm,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74.1%。(7)在优化炭样小单孢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为溶菌酶浓度3mg/mL、酶解时间90min、酶解温度33℃的基础上,制备了热诱变突变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1-16-R4和微波诱变突变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1-16-W12的原生质体,用PEG促融合,然后通过最低抑菌浓度的庆大霉素与环丙沙星的双抗平板进行初筛,最后从挑选的40株再生融合子进行摇瓶复筛,测其摇瓶效价,发现抗生素最高产的一株突变株炭样小单孢菌JXNU-1-Y6,其发酵液抑菌圈直径为26.38mm,未及融合的出发菌株。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9
1 前言  9-25
  1.1 小单孢菌及其研究概况  9-14
    1.1.1 小单孢菌属  9-10
    1.1.2 小单孢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  10-13
    1.1.3 炭样小单孢菌  13-14
  1.2 抗生素高产菌的选育  14-24
    1.2.1 抗生素高产菌的选育方法  14
    1.2.2 抗生素高产菌的诱变育种  14-20
    1.2.3 抗生素高产菌的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20-21
    1.2.4 抗生素高产菌的筛选方法  21-24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24-25
2 抗生素高产炭样小单孢菌的诱变育种  25-48
  2.1 实验材料  25-28
    2.1.1 菌株  25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5-26
    2.1.3 试剂及其配制  26-27
    2.1.4 培养基及其配制  27-28
  2.2 实验方法  28-30
    2.2.1 炭样小单孢菌的活化培养  28
    2.2.2 炭样小单孢菌单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8
    2.2.3 炭样小单孢菌敏感抗生素的筛选  28-29
    2.2.4 炭样小单孢菌的自然选育  29
    2.2.5 炭样小单孢菌的诱变处理  29-30
    2.2.6 突变体的抗性筛选  30
    2.2.7 炭样小单孢菌的摇瓶发酵筛选  30
    2.2.8 分析方法  30
  2.3 结果与讨论  30-46
    2.3.1 炭样小单孢菌的敏感抗生素及其最低抑菌浓度  30-35
    2.3.2 炭样小单孢菌的自然选育  35
    2.3.3 炭样小单孢菌的热诱变育种  35-39
    2.3.4 炭样小单孢菌的微波诱变育种  39-42
    2.3.5 炭样小单孢菌的亚硝酸诱变育种  42-45
    2.3.6 炭样小单孢菌的热-亚硝酸诱变育种  45-46
  2.4 本章小结  46-48
3 抗生素高产炭样小单孢菌的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48-60
  3.1 实验材料  48-51
    3.1.1 菌株  48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48-50
    3.1.3 试剂及其配制  50
    3.1.4 培养基及其配制  50-51
  3.2 实验方法  51-53
    3.2.1 炭样小单孢菌的活化培养  51
    3.2.2 炭样小单孢菌单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51
    3.2.3 炭样小单孢菌敏感菌丝的培养  51-52
    3.2.4 原生质体的制备  52
    3.2.5 原生质体的再生  52
    3.2.6 原生质体融合  52
    3.2.7 融合子的筛选  52-53
    3.2.8 分析方法  53
  3.3 结果与讨论  53-59
    3.3.1 敏感菌丝的培养  53-54
    3.3.2 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条件的优化  54-57
    3.3.3 原生质体与再生菌落的形态  57-58
    3.3.4 融合子筛选的结果  58-59
  3.4 本章小结  59-60
4 结论与展望  60-62
  4.1 结论  60-61
  4.2 下一步工作的计划  61-62
参考文献  62-68
致谢  68-69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69

相似论文

  1. 阿维拉霉素生产菌诱变育种及发酵工艺优化,TQ927
  2. 那西肽产生菌的选育和发酵条件的研究,TQ936.16
  3. γ-氨基丁酸高产菌株的选育,TQ922.9
  4. 以麦糟为原料生物法制备嗜热β-葡聚糖酶技术的研究,TQ925
  5. 一株炭样小单孢菌产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及其热诱变育种研究,TQ465
  6. 绿藻基因转化体系的初步研究,Q943.2
  7. 盐霉素菌种选育和补油发酵工艺的优化,TQ927
  8. 原生质体诱变技术在九州虫草优良菌株选育中的应用,S567.35
  9. 豇豆高效离体再生体系及其卡那霉素筛选体系的建立,S643.4
  10. 高产L-赖氨酸菌种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Q93
  11. 西花蓟马对多杀菌素抗性分子机制的研究,S433
  12. 抗霉素产生菌的选育、发酵条件优化及组分的研究,R915
  13. 辅酶Q_(10)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工艺研究,Q552
  14. 微电极芯片系统中高产表面活性剂酵母细胞融合及筛选研究,Q78
  15. 色褐链霉菌产磷脂酶D的发酵条件优化及诱变育种研究,TQ920.1
  16. 冬虫夏草诱变育种与液体发酵生产多糖和菌丝体的研究,S567.35
  17. 产加兰他敏内生菌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的研究,R915
  18. 甜菜航天诱变SP3代育种材料几种同工酶及SRAP多态性分析,S566.3
  19. 截短侧耳素产生菌的培养条件及辐照诱变育种研究,R914
  20. 荞麦酿造用米曲霉蛋白酶优良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Q933
  21. 麦角碱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发酵条件研究,TQ920.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制药化学工业 > 抗菌素制造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