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渤海湾(天津段)近岸海域现代沉积速率及沉积环境研究

作 者: 郁滨赫
导 师: 王中良;卢学强
学 校: 天津师范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渤海湾 沉积物 粒度 重金属 210Pb 137Cs 沉积速率
分类号: P736.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居住在海岸带80公里内的地区,大约有四亿人居住在海岸线20公里之内的地区,而近岸海域作为海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陆海相互作用最为频繁、人类利用海洋最具潜力的场所之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海洋资源。近些年来,这一地区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以渤海湾为例,渤海湾地质环境相对脆弱,属于典型的半封闭型海域,大规模人为活动的影响,加剧了渤海湾的环境压力。因此,对渤海湾近岸海域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渤海湾近岸海域为研究区,通过对14个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分析,以及3组现代沉积物测年柱状样品的沉积速率210Pbexc与137Cs活性-深度曲线的综合研究,发现了表层沉积物粒度组分、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在研究区内的不同分布特征;发现了210Pbexe、137Cs活性-深度曲线的不同类型,进行了现代沉积物柱状样品的沉积速率测定,以此为基础,讨论了3组沉积物柱状样品间沉积速率与蓄积量的关系,分析了研区现代沉积过程。结果显示,表层沉积物组成以粉砂为主,其粒径在研究区横纵向上分别呈由南至北、由东至西逐渐变粗的分布特征。重金属元素含量为Cu:25.6-35.1mg/kg、Pb:44.1~67.7mg/kg、Zn:60~73.5mg/kg;210Pb活度为13.2~35.3Bq/kg,137Cs活度为0.05~1.28Bq/kg,重金属含量和放射性活度随粒径减小而增大,总体上呈由北至南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在中部和南部分别呈由西北至东南和由西至东逐渐增大的分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细颗粒组分对Cu、Pb、Zn、210Pb和137Cs的吸附作用大火于粗颗粒组分,因此,其分布受渤海湾水流及其所导致的粒径变化所影响。研究区内210Pbexc“活性-深度”曲线表现出两种类型:一是等幅摆动型,二是指数衰减型。137Cs的“活性-深度”曲线也表现出两种类型:一是连续且有峰的的137Cs曲线,二是不连续但有峰的137Cs曲线。Z1沉积物柱状样品平均沉积速率为0.67~0.78cm/a,Z2沉积物柱状样品平均沉积速率为0.53~0.67cm/a,Z3沉积物柱状样品平均沉积速率为0.91~1.12cm/a。3组沉积物柱状样品平均沉积速率均存在自1963年以来变缓的趋势,发现这种趋势主要受物质来源的影响。3组柱状沉积物210Pbexc和137Cs近似蓄积量的大小关系为:Z1<Z2<Z3,这可能与水平搬运和沉积物粒度组成有关。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20
  1.1 目的  10-11
  1.2 研究现状  11-18
    1.2.1 沉积物重金属  12-13
    1.2.2 沉积物测年  13-18
  1.3 本章小结  18-20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0-26
  2.1 研究区位置  20-21
  2.2 区域地质地貌  21-22
    2.2.1 海底地形地貌  21
    2.2.2 地质构造  21-22
  2.3 气候特征  22-23
    2.3.1 降水  22
    2.3.2 气温  22
    2.3.3 水温、盐度分布特征  22
    2.3.4 风况  22-23
  2.4 水文特征  23-24
  2.5 海洋动力  24-25
  2.6 海岸和港口  25-26
第三章 研究样品和分析方法  26-35
  3.1 取样方法  26
  3.2 研究样品  26-27
  3.3 样品处理及测试方法  27-32
    3.3.1 放射性核素活度测量样品的前处理和测试  27-31
    3.3.2 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  31
    3.3.3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检测  31-32
  3.4 数据处理的方法和原理  32-35
    3.4.1 ~(210)Pb测年原理  32-33
    3.4.2 ~(210)Pb测年的常用模型  33-35
第四章 结果  35-40
  4.1 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  35-36
  4.2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  36-37
  4.3 表层沉积物放射性活度  37
  4.4 柱状样沉积速率  37-40
第五章 讨论  40-50
  5.1 表层沉积物分析  40-46
    5.1.1 相关性分析  40-41
    5.1.2 理化特征分布特性  41-45
    5.1.3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  45-46
  5.2 柱状沉积物分析  46-48
  5.3 本章小结  48-50
第六章 结论  50-52
参考文献  52-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微粉的粒度组合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TU528.041
  2. 江蓠残渣高活性膳食纤维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TS254.9
  3. 复合污染下大薸和凤眼莲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富集特征,X173
  4. 壳聚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TS254.9
  5. 污染源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试验,X820.4
  6. 房县烤烟产地环境和烟叶综合质量评价,S572
  7. 肉牛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类危害性因素分析,S823
  8.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9. 纺织品中重金属监控及预警研究,TS107
  10. 改良剂对铜镉复合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研究,X53
  11. 杜塘水库沉积物—水界面氮磷释放通量研究,X524
  12. 东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吸附与释放规律研究,X524
  13. 滩涂土壤养分与沉积物重金属空间变异及评价研究,S158
  14. 昆山绰墩农业遗址中存在古水稻土层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S-09
  15. 聚乙烯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及应用,TQ342.84
  16. 抗重金属汞、铜、锌单抗可变区序列的克隆鉴定、真核表达及三维模拟,X171.5
  17. GNS/MnO2吸附剂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实验研究,X703
  18. 不同类型农药园区周边农田土壤—作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评价研究,X833
  19. 铜在黑土—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其钝化机理研究,X53
  20. 金属硫蛋白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对重金属响应的研究,Q78
  21. 盐城地区土壤及大米重金属污染情况调查研究,X5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海洋学 > 海洋基础科学 > 海洋地质学 > 海洋沉积、历史海洋学 > 海洋沉积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