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成骨细胞对I型胶原三维结构的影响及其胶原的自组织

作 者: 罗嘉
导 师: 王远亮
学 校: 重庆大学
专 业: 生物学
关键词: I型胶原 成骨细胞 相互作用 三维结构 自组织
分类号: Q2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3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体内环境中,成骨细胞能够分泌胶原,并与其他细胞共同作用,使胶原形成有序的骨雏形,随后羟基磷灰石等无机盐沉积其上,最终发育成为骨组织。如果这种细胞对胶原的作用能够在体外得到重现,就有可能用于骨组织工程材料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这是一种仿生制造的新思路,值得探索。本实验希望通过考察成骨细胞与I型胶原之间的相互作用,探索其规律,从而探讨这种可能性。本实验采用自行提取SD大鼠尾腱I型胶原,并配制成溶液形式。将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与所提取的胶原进行共培养,从细胞形态、增殖、生理功能等方面考察胶原三维结构对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组织染色、扫描电镜、Micro-CT等手段来考察细胞对胶原三维结构的改变能力,为探索细胞与材料之间自组织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工作如下:①胶原的提取、纯化和鉴定:采用Schor提取法,提取并纯化了SD大鼠尾腱I型胶原,通过红外光谱分析,SDS-PAGE电泳分析,HE染色和Masson染色以鉴定所得胶原的结构和提取纯度。结果显示,提取物与生友生物公司的I型鼠尾胶原具有相同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量大小;染色图片分析结果表明与I型胶原的组成相同。②成骨细胞原代培养和鉴定:采用组织块培养法,体外培养新生的Wistar大鼠的成骨细胞。光镜观察细胞呈现矮柱状或立方形,表明细胞状态良好。用茜素红染色结果表明细胞具有的钙质分泌能力,具有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③I型胶原对成骨细胞形态,增殖等生理功能的影响:设置0.5mg/ml、1.0mg/ml、1.5mg/ml、2.0mg/ml、2.5mg/ml、3.0mg/ml、5.0mg/ml、8.0mg/ml共8组胶原浓度的实验组,用扫描电镜考察胶原的三维结构。发现不同浓度的胶原三维网络状结构有所区别,并非成线性变化,总体趋势是随着浓度的增加,胶原内部孔隙(以直径量度)减小,单位面积内孔数增加。采用DAPI染色法,MTT法,及ALP试剂盒检测这8组浓度胶原对成骨细胞形态、增殖存活等生理功能的影响。将成骨细胞接种于胶原内部,取培养2,4,6,8天样本进行MTT检测,绘制生长曲线结果显示,不同胶原浓度内细胞生长曲线有所不同。成骨细胞在各组浓度胶原内部都具有增殖能力,其中,低浓度胶原内细胞活性明显大于高浓度内细胞。取培养2,4,6天样本测试其中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通过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率表可以发现,不同胶原浓度内细胞活性都有增长趋势。其中,低浓度胶原内细胞活性明显大于高浓度内细胞。将细胞生理功能结果与不同浓度胶原三维结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I型胶原网络结构中孔径及单位面积孔隙个数能够影响成骨细胞生理功能。低浓度时,胶原网络结构孔径较大,单位面积孔隙个数较少,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等生理功能活性较大。高浓度时,胶原网络结构孔径较小,单位面积孔隙个数较多,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等生理功能活性较小。④成骨细胞对I型胶原形态的影响:细胞接种于胶原内部,设置对照组为相同浓度的胶原溶液,培养2,4,6天后采用DAPI和HE染色,Micro-CT,扫描电镜考察成骨细胞对I型三维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成骨细胞对胶原有明显的收缩作用,使胶原内部孔径显著减小,同时在其表面沉积较厚的物质,对胶原三维结构改变较大。成骨细胞附近的胶原脉络具有成有序的平形状排列方式的趋势,对照组中胶原脉络均匀分布,无明显的聚集或发散趋势。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主要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  10-11
1 绪论  11-18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6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6-17
  1.3 本文的创新点  17-18
2 鼠尾Ⅰ型胶原提取纯化  18-26
  2.1 前言  18-19
  2.2 实验材料和方法  19-22
    2.2.1 胶原的提取与纯化  19-20
    2.2.2 胶原的检测  20-22
  2.3 结果与讨论  22-25
  2.4 本章小结  25-26
3 原代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  26-30
  3.1 前言  26
  3.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6-27
    3.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26-27
    3.2.2 细胞的培养  27
    3.2.3 细胞的鉴定  27
  3.3 结果与讨论  27-29
  3.4 本章小结  29-30
4 Ⅰ型胶原对成骨细胞形态,增殖等生理功能的影响  30-43
  4.1 前言  30-31
  4.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33
    4.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31
    4.2.2 胶原溶液配制  31-32
    4.2.3 胶原溶液灭菌  32
    4.2.4 不同胶原浓度三维结构观测  32
    4.2.5 细胞在鼠尾Ⅰ型胶原内培养  32
    4.2.6 细胞在胶原内部的形态学观测  32-33
  4.3 结果与讨论  33-41
    4.3.1 不同胶原浓度三维结构观测结果  33-35
    4.3.2 DAPI 染色结果  35-37
    4.3.3 MTT 结果  37-39
    4.3.4 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  39-41
  4.4 本章小结  41-43
5 成骨细胞对 I 型胶原形态的影响  43-59
  5.1 前言  43-45
  5.2 实验材料和方法  45-49
    5.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45
    5.2.2 细胞在鼠尾Ⅰ型胶原内培养  45
    5.2.3 石蜡切片  45-48
    5.2.4 细胞及胶原的形态学分析  48-49
  5.3 结果与讨论  49-57
    5.3.1 DAPI 染色结果  49
    5.3.2 HE 染色结果  49-53
    5.3.3 Micro-CT 结果  53
    5.3.4 扫描电镜结果  53-57
  5.4 本章小结  57-59
6 结论和后续工作展望  59-61
  6.1 结论  59-60
  6.2 后续工作展望  60-61
致谢  61-62
参考文献  62-65
附录  65
  A. 实验室配制试剂  65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65
  C. 参与的科研项目  65

相似论文

  1. 环氧分子在碳纤维表面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TB332
  2. 棉花纤维初始发育期14-3-3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筛选,S562
  3. 不同类型亲水性结构表面修饰的聚氨酯材料与凝血十二因子九肽片段及纤维蛋白原P1片段相互作用的计算机模拟,O631.3
  4. 雌激素及chOPG对鸡胚BMSCs诱导的成骨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以及BGP与ColⅠmRNA表达的影响,S858.31
  5.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重复单元ORF94的序列差异分析及囊膜蛋白的相互作用,S945.1
  6. 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筛选肝核因子HNF3β相互作用蛋白质及初步功能研究,R341
  7. 小鼠脂肪源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成骨诱导前后造血调控相关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R329
  8. 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支架材料复合大鼠成骨细胞培养的实验研究,R318.08
  9. 抗重金属汞、铜、锌单抗可变区序列的克隆鉴定、真核表达及三维模拟,X171.5
  10. 基于模型的小麦根系可视化研究,S512.1
  11. IHHN、TS的流行病学调查和TSV结构蛋白VP1、VP3相互作用的研究,S945
  12.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搅拌培养和保存的初步研究,R329
  13. 咪唑离子液体在溶液中的簇集和微观结构研究,O645.1
  14. 离子液体对壳聚糖溶解性能的研究,O636.1
  15. 兔体外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横向分化的初步研究,R329
  16. As2O3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与凋亡和BMP-2基因表达的影响,R363
  17. 体外预测己烯雌酚引起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R96
  18. 药物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光谱及分子对接研究,R96
  19. 间充质干细胞及成骨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探讨,R733.3
  20. 新型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O657.1
  21.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大鼠脑内小血管变化的初步研究,R595.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细胞生物学 > 细胞生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