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 者: 朱丽
导 师: 郭峨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财务管理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审计委员会 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多元回归分析
分类号: F2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会计信息作为投资者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依据,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和行为。然而,近年来国内外上市公司频繁出现的会计造假事件不仅使众多投资者蒙受了巨额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为了尽量减少以至于避免这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各国有关部门积极探讨各种解决方案和措施,其中一项就是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我国也不例外,2002年1月7日我国证监会和国经贸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该准则非强制性地对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做出要求。从国外尤其是审计委员会的诞生之地美国看来,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有利于加强公司内部监督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缓解信息不对称并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采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为样本对我国当前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情况及其特征与会计信启、披露质量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以期能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设做出微薄的贡献。本文的章节安排具体如下:第一章为本文的绪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国内外审计委员会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由于审计委员会起源于美国且其发展较为成熟,因此国外学者们关于审计委员会设立及其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颇多,且其基本形成了一致的结论。而审计委员会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其管理和相关制度还不到位,加之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相关信息的披露较少,我国学者们对其相关研究也相对较少,因此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关系从规范和实证两方面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意义第二章审计委员会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理论分析。本章首先对审计委员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些许阐述,审计委员会的产生是在委托代理关系形成后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并随着这些矛盾的不断解决而产生与发展的。以一些公司舞弊案为线索来探究审计委员会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审计委员会的萌芽阶段,审计委员会的发展阶段,审计委员会的深化阶段和审计委员会的最新进展阶段,随后分析了审计委员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现,为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运作,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我国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些许有关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制度。如2002年我国证监会和原国家经贸委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第52条中首次提出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显然审计委员的发展会在我国和美国有很大的差别,本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分别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论述审计委员会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进而为本文的下一篇章继续论述我国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做铺垫。第三章审计委员会特征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的理论探讨,本章是在第二章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着重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审计委员会的具体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理论分析指出审计委员会制度正是通过履行监督、控制、沟通和报告职能来规范各方行为,完善公司治理,进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具体而言主要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活跃性三方面的特征来论述其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作用机理。最后本章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独立性是审计委员会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最关键特质;专业性是审计委员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基础条件;活跃性是审计委员会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必要保证。第四章审计委员会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本章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我国深交所上市的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审计委员会设立及其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作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指标,并将它作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被解释变量,以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及其三个特征作为解释变量,并选取了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公司第一大股东的性质,董事长和CEO或者总经理是否合一,盈利水平,股权结构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回归,实证回归结果表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较未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更高,即支持我们提出的假设,这一回归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后续研究审计委员会的具体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相关关系。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与我们做出的假设相吻合,说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对于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有积极地作用;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支持我们提出的假设,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包括财务总监或者总会计师,这些“内部财会专家”的专业性可能被其独立性的丧失而抵消,因而其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没有起到积极地作用。另一方面,造成这样的结果还可能是由于这些财务会计专业人士多是理论性的董事,他们虽然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在实践经验方面可能有所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执业能力。对于假设4,完全得到回归结果的证实。数据显示审计委员会的开会次数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并且结果显著。这一结果也告诉我们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对提高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有着积极地作用,大力提高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有助于提高公司会计信启、质量。对于控制变量,部分检验结果显著相关支持我们的预期。第五章结论和政策建议。本章建立在前四章的基础之上,针对第四章的实证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并结合前三章的理论分析提出构建高效审计委员会的政策建议:首先要构建完善系统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其次要明确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我国目前只有2005年11月02日《国务院转发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2中对审计委员会成员资格进行了简单规定,笼统地要求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本文从任职资格和任命两个方面对《指导意见》中独立董事的选聘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其一是健全审计委员会信息披露机制;其二是完善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薪酬制度。第六章研究不足之处。我国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相关数据没有强制披露的要求,部分已设立审计委员会的上市公司披露信息不完整,导致本文实证部分的研究样本量偏小,这对本文的研究结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致使无法进一步细致深层次的研究审计委员会的运行特征,对此笔者深感无奈。在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方法上本文借鉴相关研究以深交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评级指数作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方法,没有包括上证上市的公司,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本文中的解释变量之一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的度量问题,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信息披露少之又少,本文直接得不到审计委员会的会议次数,经过分析和参考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本文用董事会的会议次数来代替审计委员会的会议次数。这样势必会对研究结论的客观性、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制度背景继续完善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衡量方法对于今后此类研究尤其重要。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8
Abstract  8-13
1. 绪论  13-26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3-14
  1.2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及研究创新  14-15
    1.2.1 研究思路  14-15
    1.2.2 研究方法  15
    1.2.3 本文的创新之处  15
  1.3 文献综述  15-26
    1.3.1 独立性  19-21
    1.3.2 专业性  21-23
    1.3.3 活跃性  23-24
    1.3.4 权威性  24-26
2. 审计委员会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理论分析  26-32
  2.1 审计委员会  26-29
    2.1.1 审计委员会的发展历程  26-28
    2.1.2 我国审计委员会的发展现状  28-29
  2.2 审计委员会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理论分析  29-32
    2.2.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作用机制理论分析  29-30
    2.2.2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作用机理理论分析  30-31
    2.2.3 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31-32
3. 审计委员会特征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理论分析  32-36
  3.1 审计委员会独立性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32-34
    3.1.1 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  33
    3.1.2 审计委员会成员中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33-34
  3.2 审计委员会专业性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34-35
  3.3 审计委员会活跃性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35-36
4. 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36-49
  4.1 研究设计  36-41
    4.1.1 研究假设  36-37
    4.1.2 变量定义与计量  37-39
    4.1.3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9-41
  4.2 研究模型  41
    4.2.1 审计委员会设立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模型  41
    4.2.2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研究模型  41
  4.3 实证分析  41-49
    4.3.1 审计委员会设立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分析  41-44
    4.3.2 审计委员会特征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分析  44-49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49-56
  5.1 结论  49
  5.2 政策建议  49-56
    5.2.1 构建完善系统的审计委员会制度  50-51
    5.2.2 明确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  51-54
    5.2.3 建立完善的监督和激励机制  54-56
6. 研究不足之处  56-57
参考文献  57-60
后记  60-61
致谢  61-63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3

相似论文

  1. 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长更换与业绩的实证研究,F224
  2.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建设研究,F275
  3. 国有控股与家族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比较研究,F272;F224
  4.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公司治理模式选择研究,F276.6
  5.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之检讨,D922.291.91
  6. 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224
  7. 交叉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成长的实证研究,F224
  8.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影响的实证研究,F276.5
  9.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F830.42
  10.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集团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F275
  11. 从公司治理角度防范财务舞弊的实证研究,F275
  12. 黑龙江省水利第二工程处体制改革研究,F426
  13.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若干问题及完善,F276.6
  14. 轿车产品外观感觉特性设计研究,U462
  15. 公司治理结构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研究,F276.6;F224
  16.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F224
  17. 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18. 基于公司治理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研究,F275
  19. 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绩效问题研究,F272;F224
  20.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构建与完善,F239.4
  21. 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F276.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会计 > 会计工作组织与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