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上海A股市场IPO长期表现的实证研究

作 者: 王晓艳
导 师: 夏潆焱
学 校: 西南财经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IPO长期表现 抑价率 发行制度 账面市值效应 规模效应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1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IPO股票的首次公开招股是指企业第一次面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开发售股票的行为,其目的是为公司募集资金和上市。IPO之后,公司就变为公众公司(Public firms),也叫上市公司(listed firms)。新股长期表现是IPO领域的三大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的最终目标是获得稳健、真实的回报。对于一个发展健康的证券市场来说,预期收益率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同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息息相关。IPO是连接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重要纽带,那么我国目前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怎样的回报?因此,在资本市场的各项活动中,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显得特别重要,而且研究我国IPO上市后的长期表现对提高我国IPO市场效率和完善新兴证券市场有重要意义。从上个世纪末开始,股票市场上IPO上市后的长期表现和IPO抑价率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对于IPO上市后的长期表现理论界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是IPO长期弱势现象,也就是股票在上市后的几年里的表现要弱于市场;另一种就是IPO长期强势,认为新股上市后的几年里的长期走势要强于市场。之所以会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结论,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国家的基本情况不一样,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和市场的有效性程度不一样,因此得出的结论也会不一样;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个国家,因为样本区间的选取、参照标准和衡量方法的不同也会带来完全相异的结论。尽管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异常火热,但对于IPO后市表现的争议一直很大。我国IPO长期表现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认为有下面几个原因:一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时间较短,不适合做长期走势的分析;另一方面是国内学术界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国内分析IPO长期走势需要的数据没有相应的完善的数据库作为支持。这就造成了我国IPO长期表现的研究比较方法比较单一,多是借鉴国外的理论进行的初步的理论探索。因此本文对我上海A股市场的IPO长期表现的研究还具有下述几个重要意义:(1)对IPO长期表现分析,以及与IPO抑价率、发行市值等上市公司本身因素的相关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对投资策略的选择有所帮助,短期投资可以利用这种价格波动来谋取获利机会,对于长期投资这选择股票或者寻找投资机会更有指导意义。(2)IPO后市的有效性的验证有助于监管部门采取措施提高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3)发行公司寻找“机会窗口”,决定发行上市的最佳时机以及发行定价。本文采用1992年6月到2007年8月期间首次公开发行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852只A股为研究样本,研究其在上市后三年的长期表现,样本数据的截止期限为2010年8月31日。1992年到2010年是我国股票市场从建立之初发展到现在的存续期间,在此期间我国股票市场跌宕起伏,这使得本文的研究更有时效性和代表性。首先本文采用多种方法,选用多个参照标准来计算我国IPO上市后的长期超额收益,事件时间法(CAR和BHAR)和日历时间法(CAPM)的计量结果相互印证,增强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由于IPO长期表现的计量结果对参数的选择同样敏感,而且本文选取的样本全部来自我国上海A股市场,所以研究IPO的长期表现本文选取了上海A股市场的月度综合市场收益率作为参照标准,分别是等权平均的月度综合市场收益率、流通市值加权平均的月度综合市场收益率和总市值加权平均的月度综合市场收益率,得出的结论更具代表性。然后,在得出我国IPO市场长期强势存在的基础上,对我国IPO长期强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我国IPO长期强势存在的原因。通过计算和回归模型检验,得出我国IPO市场长期强势的现象,而且随着研究期限的变化出现增强的趋势,这说明我国IPO上市后三年内的表现优于上海A股综合市场的表现,我国IPO股票的长期持有存在一定的获利空间。本文从公司外部和公司内部两个方面来分析影响IPO长期表现的因素,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是指IPO抑价率和我国股票市场的发行制度,内部因素反映上市公司的规模和质量,包括发行市值、市盈率和账面市值结构比率。国内的很多研究都是单独讨论IPO抑价和工PO长期表现,本文把IPO价格表现的两个阶段联系起来讨论IPO抑价对IPO长期强势的影响,更有意义。首先按照每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对IPO样本进行分组,计算每组IPO的长期超额收益,各组数据的比较发现:随着每个因素的变化,IPO长期超额收益存在相应的变化趋势,这样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出各个因素对IPO长期表现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的方向;然后运用计量软件对上述影响进行经验,增强了实证结果的可靠性。通过统计计量和回归检验,从发行制度、IPO抑价水平和公司内部因素对上市公司IPO长期表现的影响发现:IPO长期强势的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IPO抑价水平低的股票上市后的长期表现要优于IPO抑价水平高的股票;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行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IPO长期强势现象有所减弱;发行市值小的公司的股票的长期表现优于发行市值大的公司的股票;上市之初的IPO公司的市盈率越低,股票上市后的长期表现越好,长期的强势程度越明显;此外,不同账面市值比的上市公司组合的IPO长期表现也不一样,账面市值比低的公司的IPO上市后的长期表现越好,说明上市后三年内成长型股票的表现优于价值型股票,这说明上市三年内投资于价值型股票不是最优的选择。论文的最后对前面的实证分析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如何提高我国股市的IPO市场融资效率从五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全文目录


摘要  4-7
Abstract  7-11
1. 导论  11-18
  1.1 研究背景  11-14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15
  1.3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安排  15-16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16-18
2. 上海A股市场IPO长期表现的评估  18-30
  2.1 文献综述  18-22
    2.1.1 国外关于IPO长期表现的研究现状  18-20
    2.1.2 国内对IPO长期走势的研究现状  20-22
  2.2 我国IPO长期表现的研究方法  22-26
    2.2.1 样本选择和数据处理  22-23
    2.2.2 计算方法——事件时间法和日历时间法  23-26
  2.3. 我国A股市场IPO长期表现的实证分析  26-30
    2.3.1 事件时间法:累积异常收益率——CAR  26-27
    2.3.2 事件时间法:购买持有超额收益率——BHAR  27-28
    2.3.3 日历时间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28-30
3. A股市场IPO长期表现的影响因素:IPO抑价率  30-35
  3.1 IPO抑价率假说  30-32
  3.2 IPO抑价与IPO长期表现的相关关系的实证结果  32-34
  3.3 IPO抑价与IPO长期表现的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  34-35
4. A股市场IPO长期表现的影响因素:发行制度  35-40
  4.1 我国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的变迁  35-37
  4.2 发行制度对IPO长期表现影响的实证分析  37-40
5. A股市场IPO长期表现的影响因素:规模与质量  40-46
  5.1 IPO长期表现与发行市值  40-42
  5.2 IPO长期表现与上市公司市盈率  42-43
  5.3 IPO长期表现的账面市值效应  43-46
6. 结论与建议  46-53
  6.1 结论  46-49
    6.1.1 IPO长期强势  46-47
    6.1.2 IPO长期强势的影响因素  47-49
  6.2 建议  49-53
参考文献  53-61
附录  61-62
后记  62-63
致谢  63-64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4

相似论文

  1. 基于国际贸易环境效应的外贸增长转型研究,F752
  2. 中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的超募现状与对策研究,F832.51
  3.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革对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F832.51
  4. 2009年制度改革前后中小板IPO公司价格行为的比较研究,F832.51
  5. 新股发行制度变迁与IPO抑价影响研究,F224
  6.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变迁过程中IPO抑价问题研究,F832.51
  7. 需求信息不对称下供应商产能有限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F274
  8. 鞍钢鲅鱼圈分公司原料场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研究,F259.2
  9. 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研究,F832.51
  10. 我国创业板IPO定价研究,F832.51
  11. 基于三因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我国上市银行股收益研究,F224
  12. 创业板IPO前盈余管理与IPO抑价相关性的实证检验,F224
  13.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背景下中国新股发行效率的研究,F224
  14. 深圳创业板市场IPOs抑价现象分析,F224
  15. 财政支农补贴政策的经济效应,F812.8
  16. 需求视角下收入不平等与技术创新,F124.7
  17. 我国证券业保荐人制度的法律思考,D922.287
  18. 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的实证研究,F752
  19. 贵州旅行社集团化发展战略研究,F592.6
  20. 中国对外贸易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研究,F205;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